春秋和戰國時期,都聽周天子的嗎,春秋和戰國時期周天子還有權威性嗎

2022-02-09 12:16:44 字數 4188 閱讀 8773

1樓:凌波__微微

平王東遷,晉鄭是依。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能力。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是已經無法對諸侯發號施令了。

據左傳記載,魯襄公四年(晉悼公五年),晉國周邊的山戎諸部落通過晉國大夫魏絳向晉悼公求盟,晉悼公本來傾向於討伐諸戎,後聽從魏絳的建議與諸戎結盟。但是戎狄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們惹不起強大的晉國,但是卻凌侮周王室,而周王室卻無法抵禦,只得向晉國求助。魯襄公五年,周靈王派卿士王叔陳生到晉國愬戎狄之侵凌,本是希望晉國能居間調停,約束一下戎狄,或者幫王室討伐戎狄。

結果晉國剛剛和戎狄結成盟約,不但不幫助周王室,反而以對戎狄有二心的罪名,把周天子的使者都給扣押了。

至於戰國時期,天下沒有霸主,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更加肆無忌憚,更談不上聽周天子的了,最後秦國直接就把周王城給滅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周朝君主,周朝時期的最高統治者,姬姓,黃帝后裔,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為天下之主,共傳30代37王,後期周天子大權旁落,但仍為名義上的華夏最高統治者。而且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國君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周天子就只剩下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了。

到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的國君紛紛稱王,周天子連天下共主的名義都沒了。

春秋和戰國時期周天子還有權威性嗎

4樓:河南省中澳出入境服務

基本沒有了

大多是名義上的

誰先動天子誰就有被其他諸侯討伐的理由了

大約就是這樣,所以誰也不敢先動

春秋和戰國時期,都聽周天子的嗎?

5樓:匿名使用者

周天子不僅經濟上有求於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諸侯的擺佈。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義,仍然具有號召力。因此,一些隨著地方經濟發展逐步強大的諸侯國,就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積極發展自己勢力。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周天子的實力已經很低了,他要依靠諸侯生存。雖然表面上大家對他很恭敬,但是他已經沒什麼實力了

7樓:

春秋早期周天子還有點威懾力,春秋末期和戰國時期周天子只是一個虛位,諸侯的實力和統治範圍大都比周天子強,自古都是誰拳頭硬誰有話語權。最後周天子還不是被廢了。

8樓:峽江車上

當時的東周在現在的洛陽附近一帶,春秋時期名義上還是以周天子為統治者的,當時的周天子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主要是大國為吞併小國藉藉周天子的名義而已,到了戰國時期所有的諸侯國都先後稱王,不再聽命於周天子,春秋時期好歹名義上還是聽得,這時的東周其實就是個諸侯國了,僅有兩個諸侯國聽命於他,分別是東周國和西周國,都是周王室的公爵國,公元前256年,秦國滅西周國,西周文公降秦,周赧王去世,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國,俘虜東周靖公,周朝正式滅亡。

9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周天子的權力多數分給了諸侯,震懾力很小。

10樓:匿名使用者

周鄭交質:

鄭國強大的時候,鄭武公、鄭莊公都是平王的卿士,即執掌國家實權。平王想把權力分給虢公一部分,莊公很不爽,問平王,平王說:「沒有這事。

」兩人為了互表信任,各拿一個兒子作為人質交換。由此事可見,此時的****還得看諸候的臉色行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國王們是不是都要把周天子當作他們的中心?

11樓:小元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後,周天子權威一落千丈,軍隊被嚴重削弱,至此再也無力管轄諸侯,只能自保。這是東周開始,分兩個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1、所以,諸侯以擴充領土為中心,不以天子為中心;

2、這兩個階段,諸侯利用周天子時,才會納貢,平時都不理。比如,齊桓公為了稱霸,提出「尊王攘夷」,向天子納貢。

3、國強必霸,稱霸後會有大量財富,權勢就大,可以主宰別人命運。因為這個時候,諸侯很多,叢林政治很明顯,弱肉強食。

4、從東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一直到最後的天子周赧王,都關不了諸侯。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犬戎攻破鎬京的時候,直接歸天子管轄的軍隊幾乎被消滅盡了。這之前的情況是天子的軍隊多於任何一個諸侯,但平王東遷之後,軍隊被消滅了很多,天子原來管轄的土地大量丟失,導致賦稅和徵兵人口都大大減少,所以,一蹶不振,強大一些的諸侯軍隊多於天子,所以天子管不住諸侯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中有言: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自周朝東遷以來,周王室對諸侯國的控制力越來越弱,自然造成各國爭霸局面。

雖然不能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吧(額,這樣說有點穿越)。倒也差不多,只是空留一個天下共主的頭銜,已經不能統領和控制各諸侯國。

一、周王室衰落

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

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二、在周朝,諸侯國有對周天子納貢的義務。

西周地方**的組織,曾有「五服」、「五等」的說法。所謂「五服」,就是依據諸侯封地的遠近,分封為甸,侯,賓,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國。《荀子·正論篇》雲:

封內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

百里採,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

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三、周朝軍隊

周王室保持了龐大的軍旅。這種軍旅,用於宿衛宗周的有六師,稱為「西六師」;在成周鎮懾東方諸侯的有八師,稱為「成周八師」。共十四師,達三萬五千人。

分封的諸侯國,都有一定的武裝力量。大國一般不超過三軍,小國也有一軍。[35]

諸侯國的軍隊,周王都能調遣,實際上也屬於整個周王朝武裝力量的一部分。[35]

西周的軍隊,名義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揮和調遣,重大的征伐,周王常親自率兵出征。如果周王不親自出徵,則指派重要的卿士統率中軍,作為全軍的指揮者。

這上面說的是西周時期,但是東周時期與西周大大不如。既然如此,周王室對諸侯國的武力軍隊配置,外交還怎麼幹預呢?

四、各國爭霸

這屬於正常情況,周天子既然不能統合各國,自然需要大國出現了,齊國管仲的「尊王攘夷」就適當的出現了。炫耀武力,爭奪土地人口,這些都是戰爭的目的。然後慢慢小國弱國被吞併,慢慢形成了七國爭雄,最後秦國一統天下。

13樓:凌亂的秋風

分封制的弊端.土地都分給諸侯了,諸侯有自治權,傭兵自重.周天子只是個擺設.用來給老百姓看的.周朝被架空了,就像西方的君主立憲.

14樓:吭吭鏗哧

管不了啊,一開始是天子手握大權,後來分各諸侯國,權慾薰心之後,人人都想稱王稱霸,各諸侯國的勢力不斷**終有威脅天子之勢。然而又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反,名義上仍是以天子為重,事實上呢,各自居心叵測罷了~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是如何漸漸失去對各諸侯國的控制力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周天子不介意那些諸侯國擁兵自重。。領導不是說過嗎。槍桿子裡面出正全。

還有一個「烽火戲諸侯」的大笑話,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16樓:血刃星辰

周朝本是商朝的一個偏居西部的方國,分封制其實對周朝早期建立對中原一帶的統治有關鍵的作用,也是必要的。但保持對分封諸侯的足夠的威懾必須出自周朝自身的實力。西周直接統治關中平原,通過洛邑同關東建立聯絡,其實力足夠維持對各個關東諸侯的宗主地位。

周朝實力的衰落和西周後期犬戎的入侵有很大的關係。周朝統治中心在鎬京,為了更好的管理關東各個原商朝土地上的封國,從成周開始逐漸在潼關以東的洛邑經營。可由於西北的犬戎逐漸強大,在周幽王末年攻克鎬京,在驪山之役滅亡西周。

幽王之子平王完全依賴晉、申、魯、許等諸侯的幫助才得以東遷至洛邑重建周室,但由於丟失了關中平原的大片土地,實力大減,同時虢公另立王子餘臣造成周朝二王並立,更是極大了削弱了已經十分稀薄的周王室的威信。

所以東周其實只是西周勢力的一種殘存,這和經歷過安史之亂之後的唐王朝有相似之處,只不過東周能保持直接統治的地盤更小,實力更弱,因此也就逐漸淪為了一個一般的小國。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什麼沒有實現中興?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有多少實力?比如地盤軍隊人口數量等

周天子已經基本上沒有勢力了!軍隊不歸他管,人口只有京畿腹地的歸他管!具體數量就不得而知了!沒實力,鄭國的一個小將曾向周天子放弩!僅有兩個城,軍隊不到一萬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有多少實力 春秋時期,周天子雖然式微,但強大的諸侯們都是以稱霸為主,就如同 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天子雖然勢力變小,但象徵性的地位...

戰國時期有瓷器嗎,春秋戰國時期瓷器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您的問題,戰國時期有瓷器的 有 原始青瓷 戰國時期沒有瓷器,有陶器 春秋戰國時期瓷器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bai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瓷du器主要是原zhi始青瓷,主要特徵dao有這麼幾點,1 瓷內器的胎體特徵容 春秋戰國時期瓷器胎質細潔堅密,呈灰白色。器物燒成溫度比較高,器形較為規正。2 瓷器的釉色特徵...

你如何看待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你如何看待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

1.長期的爭霸兼併戰爭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這是消極的一面。2.通過爭霸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減少了,為中國的統一奠定基礎。這是積極的一面。ls精闢 個人看法 春秋是 的開端,相對戰爭局面非常混亂,眾多諸侯國之間僅僅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獲得更多的權利。例如齊國,齊桓公是春秋第一位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