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名家有留下著作嗎

2021-03-27 17:46:31 字數 4761 閱讀 6996

1樓:大漠星空塵飛揚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著作:《公孫龍子》

2樓:花落の留香

中國春秋戰國時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為代表)、墨(以墨子為代表 )、道(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 ) 、法(以韓非子為代表)4家 。

代表他們政治和學術觀點的著作分別是《論語》、《墨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

1)先秦時期以辯論名實問題為中心的一個思想派別,重視「名」(概念)和「實」(事)的關係的研究。

代表人物有鄧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孫龍子。

惠施的「遍為萬物說」

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二年間(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國,主張聯合齊、楚,尊齊為王,以減輕齊對魏的壓力,曾隨同魏惠王到齊的徐州,朝見齊威王。他為魏國制訂過法律。

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國被迫改用張儀為相國,把惠施驅逐到楚國,楚國又把他送到宋國。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於各國的支援,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國,張儀離去,惠施重回魏國。

惠施也和墨家一樣,曾努力鑽研宇宙間萬物構成的原因。據說,南方有個奇人叫黃繚的,曾詢問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風雨雷霆發生的原因,惠施不假思索,立刻應對,「遍為萬物說」(《莊子·天下篇》)。莊子曾說惠施「以堅白鳴」(《莊子·德充符篇》),批評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莊子·齊物篇》)。

可知惠施的論題,主要的還是有關宇宙萬物的學說。他的著作已經失傳,只有《莊子·天下篇》儲存有他的十個命題。

●含有辯證因素的觀察和分析

惠施的十個命題,主要是對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辯證的因素。他說:「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大一」是說整個空間大到無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說物質最小的單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內部。這和後期墨家一樣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質粒子所構成。萬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質粒子構成,同樣基於「小一」,所以說「萬物畢同」;但是由「小一」構成的萬物形態千變萬化,在「大一」中所處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說「萬物畢異」。

在萬物千變萬化的形態中,有「畢同」和「畢異」的「大同異」,也還有事物之間一般的同異,就是「小同異」。他把事物的異同看作相對的,但又是統一在一起的,這裡包含有辯證的因素。

惠施有些命題是和後期墨家爭論的。後期墨家運用數學和物理學的常識,對物體的外表形式及其測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義。《墨子·經上》曾說:

「厚,有所大。」認為有「厚」才能有體積,才能有物體的「大」。而惠施反駁說: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認為物質粒子(「小一」)不累積成厚度,就沒有體積;但是物質粒子所構成平面的面積,是可以無限大的。後期墨家曾經嚴格區分空間的「有窮」和「無窮」,《墨子·經說下》說:

「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認為個別區域前不容一線之地,這是「有窮」;與此相反,空間無邊無際,這是「無窮」。而惠施反駁說,「南方無窮而有窮」,就是說南方儘管是無窮的,但是最後還是有終極的地方。

後期墨家認為「中」(中心點)到相對的兩邊的終點是「同長」的。《墨子·經上》說:「中,同長也。

」而惠施反駁說:「我知天下之**,燕(當時最北的諸侯國)之北,越(當時最南的諸侯國)之南是也。」因為空間無邊無際,無限大,到處都可以成為中心。

後期墨家認為同樣高度叫做「平」,《墨子·經上》說:「平,同高也。」而惠施反駁說:

「天與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與澤平。」因為測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樣。站在遠處看,天和地幾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頂上的湖泊邊沿看,山和澤是平的。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處於變動之中,例如說:「日方中方睨(「睨」是側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太陽剛升到正中,同時就開始西斜了;一件東西剛生下來,同時又走向死亡了。

這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事物矛盾運動的辯證過程。但是他無條件地承認「亦彼亦此」,只講轉化而不講轉化的條件,這樣就否定了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對主義的泥坑中去。

公孫龍(公元前320-250)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相傳字子秉,趙國人,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間。他的生平事蹟已經無從詳知。

他可能較長時間作平原君的門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說,「平原君厚待公孫龍」。約於公元前248年至前279年間,公孫龍曾從趙國帶領**到燕國,《呂氏春秋·應言》載,是為了說燕昭王以「偃兵」。

燕王雖然表示同意,公孫龍卻當面對燕王說,當初大王招納欲破齊、能破齊的「天下之士」到燕國來,後來終於破齊。目前「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盡善用兵者」,所以我認為大王不會偃兵,燕昭王無言應答。 公孫龍又曾遊魏,與公子牟論學。

在趙國,《呂氏春秋·審應覽》載,公孫龍曾與趙惠文王論偃兵。趙王問公孫龍說:「寡人事偃兵十餘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

」公孫龍回答說:「趙國的藺、離石兩地被秦侵佔,王就穿上喪國的服裝,縞素布總;東攻齊得城,而王加膳置酒,以示慶祝。這怎能會偃兵?

」 《呂氏春秋·淫辭》說:秦國跟趙國訂立盟約:「秦之所欲為,趙助之;趙之所欲為,秦助之。

」過了不久。秦興兵攻魏,趙欲救魏。秦王使人責備趙惠文王不遵守盟約。

趙王將這件事告訴平原君。公孫龍給平原君出主意說,趙可以派遣使者去責備秦王說,秦不幫助趙國救魏,也是違背盟約。 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趙,平原君使人向魏國求救。

涪陵君率兵救趙,邯鄲得以儲存。趙國的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平原君請求增加封地,公孫龍聽說這件事,勸阻平原君說:「君無覆軍殺將之功,而封以東武城。

趙國豪傑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為相國者以親故。夫君封以東武城,不讓無功,佩趙國相印,不辭無能,一解國患,欲求益地,是親戚受封,而國人計功也。為君計者,不如勿受便。

」平原君接受了公孫龍的意見,沒有接受封地。 公孫龍善於辯論。《公孫龍子·跡府》說,公孫龍與孔穿在平原君家相會,談辯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晚年,齊使鄒衍過趙,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公孫龍由是遂詘,後不知所終, 公孫龍地主要思想,儲存在《公孫龍子》一書中。《漢書·藝文志》名家有《公孫龍子》十四篇。

今存六篇。《跡府》,是後人彙集公孫龍的生平言行寫成的傳略。其餘五篇是:

《白馬論》、《指物論》、《通變論》、《堅白論》、《名實論》,其中以《白馬論》最著名。

[編輯本段]代表著作

名家代表著作有《鄧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孫龍子》等,今只存《公孫龍子》。今傳本《鄧析子》、《尹文子》皆為後人偽作。

[編輯本段]地位與影響

名家之地位與對後世的影響均不及儒、墨、道、法諸家重要,但它在戰國中期卻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學派,標誌著中國古代邏輯學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都有什麼?

3樓:牙牙的弟弟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家、縱橫家、兵家、醫家,陰陽家的思想是「陰陽五行」,代表人物是鄒衍,著作是《鄒子》。

一、諸子百家

1、法家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

法家思想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法家倫理思想。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2、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道家是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墨家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4、儒家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遭受重創。

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5、陰陽家

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

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巨集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二、陰陽家代表人物及著作

1、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戰國末期齊國臨淄人。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創始人,主要學說是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他活動的時代後於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著有《鄒子》一書,《永樂大典》等將其列入道家部。《絳雲樓書目》子部道家類《鄒子》不著卷數。

2、《鄒子》

鄒衍的著作《鄒子》和《鄒子終始》,據說有十餘萬言,但早已佚失。現只有《呂氏春秋》、司馬遷《史記》的一些段落可見其思想。

《漢書·藝文志》載: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終始》十四篇。《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六國時。《杜文公》五篇。《黃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現存少量殘文外,均已亡佚。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包含哪些家,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都有什麼?

法家 道家 墨家 儒家 陰陽家 名家 雜家 農家 家 縱橫家 兵家 醫家,陰陽家的思想是 陰陽五行 代表人物是鄒衍,著作是 鄒子 一 諸子百家 1 法家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漢書 藝文志 列為 九流 之一。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有哪些,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爭?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文華 1.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齊 魯之間的一場戰爭。公元前684年,即位不久的齊桓公,急於建立威信,冒然發兵攻打魯國,企圖一舉征服魯國。面對齊國的軍事進攻,魯莊公迅速動員,決心抵抗,而深具謀略的魯國平民曹劌自告奮勇,請隨莊公出戰。在出徵前,他詢問莊公將依靠什麼同齊國作...

春秋戰國時期的散文有什麼特點,春秋戰國時期 文化 有什麼特點

1 春秋戰國時期的散文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大類。2.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記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著作,這些歷史著作主課是服務與當時的政治鬥爭,為統治者提供歷史借鑑,本質上屬於學術著作,但由於這些著作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某月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從文學角度稱之為歷史散文。3 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