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有什麼聯絡嗎

2021-03-04 08:22:48 字數 5542 閱讀 5329

1樓:阿沾

春秋戰國時期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一段時期,這段時期屬於東周末期,由於分封制度導致諸侯割據,各自封王。這段歷史分為兩個時期。

春秋:是群雄割據各自為王的年代,這段時期內中國割據非常混亂,大小諸侯國為了領土互相征戰。戰國:

春秋時期的小諸侯國大部分已經滅亡,只留下齊,楚,秦,燕,趙,魏,韓七雄(其他小國雖然存在但是也已經沒有競爭力了),最後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後統一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就結束了。

三國時期也就收是東漢末年(公元220年~263年)史上又稱為季漢,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

這就是三國時期,由於三方面勢力相互制約所以當時中國達到了雖處亂世但是又有相對穩定性的社會。直到263年漢室滅亡這個格局才逐漸瓦解,公元280年晉朝建立,持續60年的三國時期由此終結。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2樓:香江回眸十二少

夏商周,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最後歸於秦。漢承接秦。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東漢末年分三國。

3樓:千千兄弟

話說天下大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末期 七國紛爭 併入於秦 及秦滅之後 楚漢紛爭 又併入於漢 漢朝自高祖斬蛇起義 一統天下 後來光武中興 傳至獻帝 遂分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 樓主所題從時間上說 兩者相隔近千年

三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哪個早?

4樓:牙牙的弟弟

春秋戰國時期早。

一、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春秋時期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為止(也有學者認為應到《左傳》記載之終(公元前468年)、三家滅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稱為「春秋時期」。

2、戰國(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二、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

我國曆史朝代順序:

1、夏 :公元前2070到2023年 。

2、商: 公元前1600到2023年 。

3、西周: 公元前1046到771年。

4、東周: 公元前770到256年。

5、春秋 :公元前770到475年 。

6、戰國: 公元前475到221年。

7、秦: 公元前221到206年 。

8、西楚 :公元前206到202年 。

9、西漢: 公元前206到公元8年 。

10、新 :公元9到23年 。

11、東漢 :公元25到220年 。

12、 三國 :公元220到280年。

13、  西晉 :公元265到317年 。

14、東晉: 公元317到420年 。

15、南北朝: 公元420到589年

16、隋: 公元581到618年 。

17、唐 :公元618到907年 。

18、五代 :公元907到960年。

19、北宋 :公元960到2023年 。

20、南宋: 公元1127到2023年 。

21、遼: 公元947到2023年 。

22、金: 公元1115到2023年 。

23、元 :公元1271到2023年 。

24、明: 公元1368到2023年 。

25、清 :公元1644到2023年 。

5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春秋戰國時期比三國時期早。

一、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二、三國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戰國之交,掀起了一場社會大變革的風暴。在這場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大變革中,舊的奴隸主階級沒落了,新的地主階級興起了;舊的制度和道德倫理觀念,被新的制度和意識形態取代了;一部分農民獲得較多的自由,社會的生產關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階級矛盾尖銳激烈,兼併戰爭連年不斷,整個社會呈現出紛繁複雜的大動盪大改組局面。

在這個時期,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應運出現了,這就是士。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地位雖然較低,但很多是有學問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曉天文、歷算、地理等方面知識的學者,有的是政治、軍事的傑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許行、陳相、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

至於一般的出謀劃策、談天雕龍之流,以及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更是人數眾多。

由於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家等許多學派。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則是這四家的代表著作。

其中,《論語》《孟子》和《莊子》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6樓:阿沾

春秋戰國時期比三國時期早。

1、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2、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1、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政治上,各種改革,變法連線不斷,而成功進行變法的國家則強大起來,通過這種政治變革,奴隸制度最終消亡,新興的封建制度逐漸確立起來。

戰國(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即已被秦國滅亡,所以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后,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春秋時代已稱王),周王權威進一步受損。

戰國時代及之前的春秋時代,都是後世史家對東周這段歷史時期的再次劃分,「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觀點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目前,《史記》的觀點因包括瞭如上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得到多數採納。

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

2、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鹹熙二年(265年)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享國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勢力最為強大。

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為表示自己政權合法性國號仍沿用漢,因其控制範圍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後世稱之為蜀漢或簡稱蜀。

蜀漢勢力最為弱小,炎興元年(263)劉禪投降鄧艾,享國43年。建興元年(229),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孫吳,又因其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為東吳。

春秋戰國時期的散文有什麼特點,春秋戰國時期 文化 有什麼特點

1 春秋戰國時期的散文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大類。2.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記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著作,這些歷史著作主課是服務與當時的政治鬥爭,為統治者提供歷史借鑑,本質上屬於學術著作,但由於這些著作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某月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從文學角度稱之為歷史散文。3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文物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文物?

春秋的 鐵鍤 圖http kepu.gb civilization zhou agriculture 200204100014 1892.jpg牛尊 鐵口犁 木犁鏵上套上了v形鐵刃 找不到圖 蓮鶴方壺 戰國 楚國 御龍圖 http news.賞功宴樂銅壺 主要是青銅器,玉,漆器 鐵器那時生產剛剛開始...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有哪些,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爭?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文華 1.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齊 魯之間的一場戰爭。公元前684年,即位不久的齊桓公,急於建立威信,冒然發兵攻打魯國,企圖一舉征服魯國。面對齊國的軍事進攻,魯莊公迅速動員,決心抵抗,而深具謀略的魯國平民曹劌自告奮勇,請隨莊公出戰。在出徵前,他詢問莊公將依靠什麼同齊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