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主張的是什麼?主要思想康德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2021-03-05 09:21:31 字數 5053 閱讀 2466

1樓:穠華

康德主張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

主要思想: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則是天賦的。

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叔本華的主要思想:意志是世界的本質。人的軀體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現,動物的各種活動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理性及表現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慾望的表現,知識也是意志的工具。

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

2樓:為誰為誰為

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即範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

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的理性主義,對德國古典哲學與浪漫主義影響深遠。康德的道德哲學理論也十分著名。此外他還曾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準,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支援法國大革命以及共和政體,2023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干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3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哲學思想綜述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

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4樓:向陽處春暖花開

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

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5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1724~1804),德國大哲學家。此文內的康德著作摘句共十二條,據查均出自康德所著《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一書。此書有唐鉞譯本,名《道德形上學探本》(商務版)。

因此,此處所說「康德思想要點」,實為就康德的道德學說而言。又,這些摘句與唐譯本對照,似為作者參照了唐譯而自己又重譯的。——輯錄者

履行個人一切義務的人具有一種尊嚴與偉大。雖則就他服從道德律這一點說,他並不見得偉大,但是因為他對於這個道德律,他就是立法者,並以此之故他才服從它,那麼,他就是偉大與尊嚴了。——在上文我們已經指明,也不是恐懼,也不是愛好,只有尊重定律才使行為在道德上可貴。

人的尊嚴就在於這個能夠作普遍律的立法者的資格,而自己就服從這個定律。

形式的哲學叫做邏輯。實質的哲學關於某些一定的物件而這些物件所依從的定律者又有兩種:一是關於自然界nature的定律,二是關於自由freedom的定律。

研討自然律的叫做自然學或自然哲學;研討自由律的叫做倫理學,或道德哲學。

邏輯不能有什麼經驗的empirical部分(中略);反之,自然哲學和道德哲學卻各有其經驗的部分。因為前者是要把自然界認為一種經驗物件而決定它的定律,後者是要在人類意志受自然界勢力左右的範圍之內決定人類意志的定律。可是前一定律是一切事物實際怎樣出現的定律;而後者則是一切事情理應怎樣出現的定律。

至於倫理學呢,那麼它一定要兼顧到理應發生的事情常常不發生的情形。

道德律是人人得要承認的責務obligation,其根據一定不要從人性或是從人所處的世間環境去尋求,一定要超乎經驗地單單求之於純粹理性的概念。例如「你不應說謊」或任何其他訓誡根據純乎經驗的原理的,也許在某些方面是普遍性的,可是隻要這個訓誡有一點點依於經驗的根據,即令是極少一點點,也許只是關於其動機,那麼,此一訓誡或許是個實用上的規則,卻總不可以稱為道德律。

這樣行為無論多麼正當,多麼可愛,總沒有真正道德的價值,只不過是與其他愛好居於同等地位——這類愛好例如好榮譽,假如恰巧目的在於有益公眾併合乎義務因而是榮譽的事情,是值得讚美鼓勵,但不值得敬重。因道德的意義就在於這種行為應該出於義務心,不是出於愛好,所以它便沒有道德價值。

雖然敬重或尊重是情感,但它不是受自外來影響的情感,乃是由個純理的概念自己養成的,所以與前類可以歸於愛好或恐怖的一切情感性質不同。

我們要考究的不是我們能看見的行為,而是我們看不見的那些發生行為的內心原則。好意志像寶珠似的,會自己發光,其自身具有金粒的價值。它有用,或是無結果,對於這個價值既不能增加分毫,也不能減少分毫。

人自身實在有個使他與萬物有別,並且與他受外物影響那方面有別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理性。理性是純粹自動,所以比悟性都還高,為的是:悟性雖然也是自動,不像感官那樣只含著我們被動地受外物影響而後起的感覺,但是悟性只能產生那些把感覺規則化並把它聯合在一個意識之內的概念,此外不能產生什麼;並且倘若沒有這樣利用感官,悟性就絕不能有思想作用。

反之,理性在所謂理念ideas(即理想的概念)這方面那麼純乎自動,弄到它高於一切感官所能貢獻的東西;並且理性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把感覺世界與悟性世界分別開,因而規定悟性的限界。

要知道,到了自然律的決定終止的地方,一切解釋(explanation)也要終止。我們雖不瞭解道德令式在實踐上的絕對必然性,但是我們卻瞭解了它的不可瞭解的性質。

漱按:康德哲學之特徵,即在其與英國人之功利主義,美國人之實用主義正好相反處。人們的思想意識由於時間(古今)空間(中外)種種條件之不同,可能有種種數說不盡的相反。

此數說不盡的互相背反,可以構成一個大圓輪。凡怪訝於某一思想主張者皆少見多怪之人也。

康德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哲學思想綜述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

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孔子主張的思想是什麼,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仁和禮,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禮 仁 的 主張是 仁者愛人 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 的主張是 克己復禮 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 禮 要求.1 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

休謨,盧梭哲學對康德哲學的影響,盧梭的思想有哪些重大影響?

盧梭對康德的影響看來主要是一種震動 刺激和挑戰的影響。但這種刺激和挑戰並不是涉及次要問題,而是涉及到根本的問題。這樣,它也就構成了康德思想發展的一個極重要環節,產生了一種定向或轉向的作用。這樣一種影響的性質是和休謨的影響類似的。18世紀的60年代對康德是一個重要的時期,是他進入 批判時期 前的最後十...

讀康德哲學的困惑

我認為你所說的 內部感官 既是 康德在先驗感性論中所說的先驗感官形式,即時 空,在先驗知性論中的先驗知性範疇。這是所有知識的 而且只是屬於知識的,或者說是隻能夠在知識領域內有效用,康德的 二律背反 就是在運用知識的形式去認識那不屬於知識領域內的事物所導致的。康德所指的時間就是人們的經驗得以可能的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