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心主張是“仁”,即“仁愛”,達到仁的方法是“忠恕”,對君王的要求是“為政以德”
“禮”即周禮(克己復禮)達到的方法是“正名”
“中庸”——以求達到仁和禮的平衡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主要)、因材施教
2樓:手機使用者
老子(1)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他的學說和思想對後世有深遠影響,代表作《道德經》。(注意強調道家非道教,此時道家只是一個學派。)
(2)老子學說的核心是“道”。(簡單介紹)(3)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補充課外知識,由學生談體會)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二者間總是相互依存和變化。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化。這不正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真理嗎!
塞翁失馬的寓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辯證思維在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理論中,在學術文化的各個領域內都有大量的表現。
(4)政治主張:“無為”,反對採用嚴刑峻法。他的理想社會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社會,也就是希望倒退到原始社會,反映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看來老子是把社會上的弊病都歸咎於物質和文化的發達了。他不是向前探索而是向後追尋,這當然是消極的思想,但其中有沒有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可行的道理,留給同學們自己去想一想。
3樓:
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周禮。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心主張是“仁”,即“仁愛
孔子的思想主張
5樓:發了瘋的大榴蓮
孔子的有關思想主張 :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饗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等。
2、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4、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6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們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嗎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孔子的思想主張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主要思想
主張有:
⑴教育思想:辦私學。教學物件:“有教無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⑵政治思想:“仁”和“禮”。①“仁”即“仁者愛人”,“禮”就是要“克己復禮”。② “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
檢視全部3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8樓:和平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仁者愛人克己復禮,以政為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
9樓:金牛王旭東
封建思想,毒害人的思想不學為好。我們應該樹立孔子這個人,來彰顯我們5000年文明,但是不允許學習孔子腐朽的封建思想,中國的軟實力是什麼?1教育輸出 2文化輸出 3科技 要成為國際性大國這三類必須要得到國際認可的,不是自以為很好的就行,也不是孔子學院就是軟實力,想一想孔子學院除了學習中文還有什麼,說到封建思想就想到現在電視等**大量的古裝劇非常的噁心,這也是毒害人的一部分,想一想一個人長時間看這些不現實的,脫離社會的,封建的,在天上飛來飛去的,各種封建弊端的,等嚴重脫離現實的封建古裝劇人會怎樣,會活在不現實中,現在中國的電影電視劇最缺的就是,反映國際上各個角落大的現實事件夾雜科幻的事件改編超級大片。
孔子的思想主張有哪些?他的思想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10樓:悠行專用
孔子的思想主張有“仁”和“禮”。
“仁”即“仁者愛人”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16632,“禮”就是要“克己復禮”。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 “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 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 德治”或“ 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 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影響:其思想主張被後世君王所推崇,漢武更是罷黜百家,歷代文人幾乎全部學習儒學,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人物介紹: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簡述孔子的思想主張及其貢獻
1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的主要主張:
①主張“仁”:“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和諧社會、以德治民),即要求統治者能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②維護“禮”:“貴賤有序”
③要改良:制度因時而變~
孔子的主要貢獻:
(1)政治上:孔子提出“仁”的學說,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教育上: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學生學習態度要老實,學過的知識要經常複習。
(3)文化上:孔子晚年整理古籍,對儲存中國古文化史料作出了貢獻~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孔子提出了什麼治國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12樓:時無間
孔子在治國的方略上主張“為政以德”,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
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為政以德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它代表了孔子的為政的思想,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為公”,因而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陰謀欺詐不興,盜竊禍亂不起。
他主張把仁擴充到政治上去,以愛民為政治的目的。靠法律來維持的政治不是最高水準的政治;必須要在法律以外,加上道德的教化。換句話說,政治不完全建立在法律之上,而主要建立在德教之上;法律只是在德教無法施行時不得已而用的東西。
他認為“拿政令指導人民,拿刑法劃一他們的行動,這隻能使人民不敢犯法,但不能使他們知道羞恥;拿道德指導人民,拿禮節劃一他們的行為,則人民不但知恥,還會越變越好”。
13樓:金湖三河兄弟
孔子的治國名言
一.以正治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 以教興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三.以公興國以同興國:天下為公。
世界大同。孔子的思想精髓是公和同,孔子的公是天下人的公,孔子的同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同,公可利益眾生,同可消除戰亂,多公可興一地一國,多同可安一地一國。
1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15樓:
以德治國
核心思想是仁,而禮治是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
16樓:提分一百
你們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嗎
17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治國。 “仁”、“禮”
孔子在思想上提出了什麼主張?他的言行被**整理成了什麼書
孔子主張的思想是什麼,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風少年 仁和禮,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雅默幽寒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禮 仁 的 主張是 仁者愛人 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 的主張是 克己復禮 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 禮 要求.1 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