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是什麼意思

2021-04-24 09:50:31 字數 5620 閱讀 9240

1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註釋:1、道:「引導」、「治理」、本指「倒」分割之意。

2、政:舊指政令。本指政權,權力。

3、齊:舊指:一為整齊、二為約束。本指刑殺。

出處:《論語·為政》——春秋·孔子及其**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

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樑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2樓:南門之桃貫曦

沒有意思是用法制禁令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約束,百姓只是為了免於刑罰而服從,並無羞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3樓:匿名使用者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4樓:流氓大叔來來

用法律來治理人民 人就會害怕受到處罰而不敢去做壞事 但是心裡還是想去回

做的 也還是有越答紅線的 但是用道德 去教化人們 人就知道有羞恥之心而不去做壞事 意思呢 就是一個是想做怕受懲罰 有膽大的還是願意去做 二呢 是自己約束自己不願意去做冒天下之大不為的 事情

5樓:滄浪之水

經歷過的才有發言權,我沒有經歷過求大神指點迷津!謝謝!

6樓:紅色楓葉

孔子說:「用政治來領導人。用刑法來整齊人,人求免子刑罰便算了,不感不服領導是可恥。

若把德來領導人,把禮來整齊人,人人心中將感到違背領導是恥辱,自能正確地到達在上者所要領導他們到達的方向去。」

7樓:yiyuanyi譯元

出自《論語·為來政》篇第三章

子曰源:「道之以

bai政,齊之以刑,民免而du無恥;道之以zhi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文】dao孔子說:」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用政治手段來治理他們,用刑罰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就只求免於犯罪,而不會有廉恥之心;

如果用道德來治理他們,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就會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人心歸順。

9樓:gella樂樂

用刑法來統治百姓,百姓就沒有了羞恥的心 用道德來統治,百姓就有羞恥心和順從你

10樓:匿名使用者

巨魔找藉口摟我某囖額阿託漏同路人健康路溜喔具體淋浴頭哦巨魔的吃掛qq拖回家劇透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是什麼意思?

11樓:縱橫豎屏

意思是:如果以強權手段的行政權力、政策法令來管理一個國家,使其子民隨順,以壓服的方式採用強硬的刑罰來約束,使之達到所謂的「安分守己」,只不過是讓人隱藏了一顆不知羞恥的心。

出處:《為政》

《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12樓:阿九九

意思是:用政治手段來治理他們,用刑罰來整頓他們,人民就只求免於犯罪,而不會有廉恥之心;用道德來治理他們,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就會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人心歸順。

【出自】《論語·為政第二》

【作者】:孔子及其**。

【孔子介紹】: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13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旦格。」

孔子說:「用政治來領導人。用刑法來整齊人,人求免子刑罰便算了,不感不服領導是可恥。

若把德來領導人,把禮來整齊人,人人心中將感到違背領導是恥辱,自能正確地到達在上者所要領導他們到達的方向去。」

14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實行德政,使人民心悅誠服,社會才會穩定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5樓:奧媛

從「道之以德,

copy齊之以禮」可以看出是儒家思想,以禮治國。

拓展資料:

1、出處:《論語》。意思: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2、孔子認為「法治」雖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韓非子認為能夠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眾人,必須以法治國。

3、道德從何而來?人性使然,社會使然。人在整體的進化遺傳程序中,在個體後天環境養成過程中,必然會形成自己的是非成見和善惡評判。這正是行為道德的內在動力。

4、孔子把道德的自制力上升到治民方略的高度,這比《周易》的神道化民更為明確。

5、安邦治民,一言蔽之,無非兩手抓:德治和法治。真正的良法良德良政社會,治民安邦,必然也只能法德兩手,硬、軟相輔,標、本兼治。

16樓:佯北勿從

前一句是反對刑法政令,後面一句明顯看出主張仁政與德政,以及版禮的樹立,

可以判斷權是儒家思想。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是出處:為《論語·為政》的詞語。原文是: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具體含義:

孔子說:」意思是:孔子說: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論語簡介: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

17樓:

出自《論

copy語》

子曰:「道之bai以政,du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zhi且格。」

【譯文】孔子說dao:」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其實,可以從後面一句明顯看出。儒家講求的就是仁政與德政,以及禮的樹立。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及再傳**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十三經》之一,一共20卷。論語以記言為主,因其對話眾多,而著重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對話言論。

18樓:匿名使用者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bai,民免而無恥

du。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zhi且格dao。《論語》的內意思?簡答如下:

1、道容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孔子認為:治理國家,如果只是專注於政治措施的引導與司法刑罰的規範,那麼人民表現的 將只是避免自己犯罪受罰,但卻缺乏基於羞恥心的 反躬自省的能力。

2、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進一步說明:治理國家,如果能夠專注於道德教化的引導與教育禮儀的規範,那麼人民表現的 將不只是 比較強的羞恥心,而且是反躬自省與改過自新的能力。

3、總的來說,其實孔子並不反對政治措施與司法刑罰,而是強調為政者應該把專注力放在道德教化和教育禮儀。孔子「德治」的真實義在此。——一般人以為,孔子只是單純的理想主義者,只要道德教化和教育禮儀,不要政治措施和司法刑罰,其實大謬不然。

19樓:壁咚丶潘

儒家裡面的孔子說來的!源

《論語·為政第二》 孔子說bai

道:「用政治du

手段來治理zhi他們,用刑罰dao來整頓他們,人民就只求免於犯罪,卻不會有廉恥之心;用道德來規範他們,用禮教來昇華他們,人民就會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人心歸順。」

20樓:境界不同

出自《論語》

bai子曰:「道du之以zhi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dao,齊之以禮,有版恥且格。」權

【譯文】孔子說:」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其實,可以從後面一句明顯看出。儒家講求的就是仁政與德政,以及禮的樹立。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回答的很好學習了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亂,有恥且格是哪位思想家的什麼理論

22樓:何須雋夢看永

這是孔子以德

bai治民的du思想。

「為政以德,以德治zhi民」dao是孔專子「為政」的核心思想主張。屬孔子說到「以德治民」時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就是說,執政者在治理國家的時候,要用政令來引導人民,用刑法來約束人民,這樣人民雖然可以避免犯罪,但心裡不知羞恥;如果用道德來引導(教化)人民,用禮制來統一人民,那麼人民就會有羞恥心,而且會改正過錯。

在孔子看來,用政令和刑罰治理人民,倒不如用道德和禮制去治理人民。這種看法,雖然有些偏頗,但其強調了用道德和禮制去感化人民的重要性。這一政治主張是符合儒家思想核心「仁」的。

23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孔子復的論語子曰:「道之以

政制,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文】孔子說:」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2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以德治民的思想。孔子說:以政令來教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會因求免於刑罰而服從,但不知羞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約束,百姓會知道羞恥並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是什麼意思

全文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出處 孔子 論語 譯文 孔子說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 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說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

子曰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的意思

翻譯 孔子說 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 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 祭祀他們。出處 出自春秋時期孔子 及再傳 的 論語 中 為政篇 原文 子曰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嗤之以什麼,嗤之以什麼意思

嗤之以鼻。拼音 ch zh y b 釋義 從鼻子裡發出冷笑的聲音。表示譏笑和蔑視。嗤之以鼻。拼音。ch zh y b 釋義 嗤 譏笑。用鼻子吭聲冷笑。表示輕蔑。出處 老舍 四世同堂 五一 假若他甘心作犬儒,他不但可以對戰爭與國家大事都嗤之以鼻,他還可以把祖父 媽媽的屋中有火沒有也假裝看不見。孔厥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