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什麼意思

2021-03-03 20:29:07 字數 1738 閱讀 1571

1樓:全心全意為知道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凶,則移其內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容。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出自《孟子》

意思是:梁惠王說:「我治理樑國,真是費盡心力了。

河內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

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什麼意思啊?

2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瞭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譯文: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總算盡了心啦。

河內遇到饑荒,就把那裡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瞭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不見減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麼呢?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戰國·孟子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列國爭雄,頻繁的戰爭導致人口大批遷徙**。而當時既無國籍制度,也無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隨意地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樂土。哪一個國家比較安定、富強、和樂就遷到那個國家為臣民。

而一個國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個國家足穩定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

因此,各個諸供為稱雄,都希望自己的國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寡人之於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據《史記·魏世家》記載,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禮厚幣以招賢者」,於是賢者數人其中就有孟子不遠千里來到魏都大梁。

二人一見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國」的良策,孟子則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為對,指出專言求利的嚴重危害性和躬行仁義的重要意義。二人另一次會面是在禽獸嬉遊的池沼邊上。

梁惠王得意地問孟子:「賢者亦樂此乎?」孟子以「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為對,並通過歷史事實的對比,證明了賢者「偕樂」與不賢者「獨樂」的不同結果:

文王關愛百姓,百姓愛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樂;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樂。

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瞭解,於是有了《寡人之於國也》這篇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

3樓:楓翔蝶舞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出自《孟子》

意思是:梁惠王說:「我治理樑國,真是費盡心力了。

河內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

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下列各句中,劃線詞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1分) a.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 之 用心者。師

4樓:手機使用者

aa用法都是取獨;b前者為遞進,後者為因果;c前者為兼詞,後者為語氣詞;d前者譯為「卻」,後者譯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