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中的「欲」什麼意思

2021-03-17 08:25:29 字數 4442 閱讀 7635

1樓:戚清漪宛意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裡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

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出自:孔子-《論語·里仁》

原文:「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解釋:「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

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卻不知所以然,豈不誤了大事;而做事優柔寡斷,機會必將貽誤殆盡。

3樓:郝希榮過綢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出自《論語·里仁》篇。意為夫子說:「君子的修養要盡力使自己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原來對此條的解釋不能體現本詞條的精髓,真正的意思是: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幹練勤奮。

總之是告誡人們要少說話多做事,是當今社會大多數人應遵循的準則。

常言道:「言多必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但慎言並不是不讓我們說話,而是告訴我們說話一定要謹慎。

子曰:「志有之,『言以忠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慎辭哉。」意思是說,古書上曾記載:言論是用來表達志節的,文法修辭是用來表達言論的。

假如不發言論,誰又能知道他的志節呢?假如言論沒有文辭的修飾輔助,又怎麼可能久遠流傳呢?可見言辭必須謹慎。

話是不能隨便說的,話說多了肯定會有失言的時候,因此要做到當說話時就說,不該說時永遠也不說。這對我們平常的言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說話謹慎,才能不至於把話說絕,給自己不留一點餘地。

我們提倡的是說話要說得滴水不漏,恰到好處,少說廢話,套話,但也不能謹慎到不說話。行動敏捷是說自己說過的話一定要快速承諾,不要只是玩玩嘴皮子,要多幹實事。總之,我們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少說多做,絕對是至理名言。

4樓: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裡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

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5樓:谷豐說籃球

論語是價值觀,論語是方**,論語不是心靈雞湯。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原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註解--訥(nè):說話遲鈍。

釋義--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

出處--《論語·里仁》

訥於言敏於行(nè yú yán,mǐn yú xíng)是一個漢語詞彙,直譯為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真正的意思是: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

訥不讀作nà,讀作nè。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裡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

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卻不知所以然,豈不誤了大事;而做事優柔寡斷,機會必將貽誤殆盡。「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出自《論語·里仁》篇。

意為孔子說:「君子的修養要盡力使自己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另有解釋說意思是:「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幹練勤奮。

」總之是告誡人們要少說話多做事,是當今社會大多數人應遵循的準則。常言道:「言多必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但慎言並不是不讓我們說話,而是告訴我們說話一定要謹慎。

子曰:「志有之,『言以忠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慎辭哉。」意思是說,古書上曾記載:言論是用來表達志節的,文法修辭是用來表達言論的。

假如不發言論,誰又能知道他的志節呢?假如言論沒有文辭的修飾輔助,又怎麼可能久遠流傳呢?可見言辭必須謹慎。

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出生的***的兩個女兒取名李敏和李訥。其中「敏」與「訥」就是出於《論語·里仁》中的「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從給女兒起的名字中,可以體會出***是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要做多幹實事、少說空話的人。

7樓:言南絮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意思是: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

訥於言而敏於行是一個漢語詞彙,直譯為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真正的意思是: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

出自《論語·里仁》篇。

原文內容: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司馬牛問仁。

子曰:"仁者, 其言也訒"。曰:

"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譯文: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安定,工作上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孔子說:"古人言語不輕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動趕不上。"孔子說:

"君子言語要謹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

司馬牛問仁德。孔子說:"仁者,他的言語遲鈍。"司馬牛說:"言語遲鈍,這就叫做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不容易,說話能夠不遲鈍嗎?"

8樓:谷豐說籃球

論語是價值觀,論語是方**,論語不是心靈雞湯。

9樓:

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10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裡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不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卻不知所以然,豈不誤了大事;而做事優柔寡斷,機會必將貽誤殆盡。

11樓:暴走少女

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注音】:nèyúyán,mǐnyúxíng。

是一句古語,出自《論語·里仁》篇。直譯為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安定,工作上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參考資料孔丘. 《 論語·里仁》.北京:北京詩詞歌頌出版社,春秋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是什麼意思意思要清楚

12樓:憶回首一笑

意思: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出處: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其**的語錄結集《論語·里仁》。

原文節選:

1、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2、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若是一個人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該高興,另一方面該害怕。」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譯文:孔子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啊。」

5、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文:孔子說:「用禮來約束自己,所犯的錯誤就少了。」

6、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7、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8、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譯文:子游說:「侍奉君主太過煩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煩瑣,就會被疏遠了。」

13樓:谷豐說籃球

論語是價值觀,論語是方**,論語不是心靈雞湯。

14樓:

出自《論語·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直譯過來就是「君子要做到說話謹慎,行動敏捷」。這裡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

說句題外話,毛爺爺在延安時曾化名李德勝,他的兩個女兒起名李敏和李訥,就是出自此句。

子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是什麼意思哦

意譯 孔子說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註釋 訥n 訥,言難也。說文 不善於講話,遲鈍。這裡指說話要謹慎。敏 敏,疾也。說文 聰明,機智,迅速,反應快。意義 君子說話的時候要謹慎,而在行動的時候要積極.直白點的 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好自己的事情要積極的哦 另有解釋說意思是 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

詩經君子于役體現的是什麼感情,《詩經》《君子于役》的主題和點明主旨的詩句是什麼呢

靹囗 你好。國復風制 王鳳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bai不知其期。曷至哉du?雞棲zhi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dao。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這首詩是一首很樸素的詩。這是一首寫妻子懷念遠出服役的丈夫的詩。此詩從日常生活中雞...

關於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門下有一個食客叫馮諼。有一次孟嘗君叫他去薛地討債,馮諼問 收完後買什麼東西給您呢?孟嘗君回答說 我缺什麼你就買什麼吧!馮諼來到薛地,把債戶召集起來說 孟嘗君不要還債了。債戶們喜出望外,把債據全部燒掉了。馮諼趕著馬車回來了,孟嘗君問他 怎麼樣?馮諼回答 全部收完。買什麼東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