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欲信大義於天下出自哪篇古文

2021-03-03 21:05:45 字數 1994 閱讀 5695

1樓:衣櫃公主

禮賢下士是指對賢者復

以禮相待制;對學者非常尊敬,屬於褒義詞。

《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廉介,這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李巡、張參在幕府。」

求賢若渴

像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指珍惜人才。

1、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2、《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3、元·脫脫等《宋史·竇貞固傳》:"求賢若渴,從諫如流。」

欲信大義於天下

隆中對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禮賢下士求賢容渴的故事

2樓: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

曹操光腳迎接許攸,最終蕩平天下

齊桓公不記追殺之仇,拜管仲為相,爭霸中原

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之長,避人之短,成就偉業歷史告訴我們 凡是賢明的君主在用人方面是都有一套的

於了哪幾個求賢若渴,敬重人才的歷史典故

3樓:甘肅萬通汽車學校

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劉備對諸葛亮

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周文王謁姜子牙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位人物是?

4樓:落莫山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人物是劉備。《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葬惠陵。

5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人要麼是劉備,要麼是曹操。

6樓:幹瑞章

sb 真是sb劉備那個**唄!!!!!!!!!!!!!!!!!!!!!!!!!!!!!!!!!!!!!!!!!!!

7樓:姑蘇夜鍾

曹操。他才是唯才是舉。劉備雖也訪賢。沒有曹操有名。

"周公吐哺"意思是說周公為了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把正在口裡吃著的飯也要吐出來避免錯過人才。我很疑惑

8樓:芍藥愛生活

周公吐哺,說的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代表尊重人才,重視人才,先人後己的一種態度。如果周公把食物嚥下去,身體肯定是需要花時間咀嚼和消化的,人在消化食物的時候注意力等精神是不夠集中,見到人才的時候,如果帶著一種消化不良的樣子或者是剛剛吞下食物的樣子出現,人才會覺得周公不夠重視他,就不會真心效力或者離去。

總之,古代的人非常重視禮儀,關注領導者的為人處事的態度,位居高位的人不論是舉手投足、還是面部微表情等,事無鉅細都會落人眼、入人言。周公這樣的人物,更是受到各方面人矚目,所以他的治世態度、禮儀、人際交往、求才問賢等管理事物是不敢絲毫的怠慢,正是這樣的態度,才會讓「天下歸心」。

9樓:謙虛求知不自滿

這就是你的認識有誤會了嘛,從時間上講,萬一吃的是肉,那不還需要咀嚼幾下嗎,從禮儀上說,我國古代有很多的講究的,那些講究是衡量一個人的優秀程度的,那是一種講究,就好像現在做餐飲的名牌店面,都會要求員工帶口罩一樣,戴上口罩就真的衛生了麼?

三國演義中有人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位人物是

禮賢下士 求賢若渴的人物是劉備。三國志 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 161年 223年6月10日 即漢昭烈帝 221年 223年在位 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省涿州市 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政治家。劉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