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怎樣興起的

2021-03-08 11:49:22 字數 5241 閱讀 7033

1樓:西門吹雪凍了嘴

1 是從漢武帝時的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的。

2 當時的背景:

到漢武帝時期,東漢經過了文帝,景帝的「文景之治」,國家出現了空前的經濟繁榮,這使武帝得以騰出手來整治國家的積弊。於是,他廣招人才已尋求最佳的治國方略。

董仲舒就是在這時候得以進入武帝視野的。

漢代以前的始皇時期,用了【法家】來治國,而忽略了人的因素,導致強大的秦帝國幾十年就土崩瓦解。到了漢代,國家用的是 【「黃老之道」的道家】治國,雖然國家物質力量上升了,但國家的敵人還在威脅著自己,而皇帝卻並不能隨心所欲的對外開戰。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權威遠遠沒達到武帝心中理想的目標。武帝為了使自己的權威大到足以隨心所欲,所以看中了董仲舒【《春秋繁露.為人者天》中說:

「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一國則受命於君」。】的思想。便以國家權力出面,推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時,武帝雄才大略和董仲舒的學術影響亦使儒家先聲奪人。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轉折點,後來雖有多次挫折,儒家的基本核心地位不變。

並且漢帝國的強大,足以人為形成一種強勢文化,並在漢代的400年間足以使儒家文化獲得鞏固和提高。

2樓:王星霖

1.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

仁,禮儒家人物

孔子, 孟子,荀子

董仲舒,朱熹,王陽明

儒家經典

四書,五經,十三經

歷史發展

焚書坑儒,獨尊儒術

玄學,理學,新儒學

相關事項

孔廟,孔子**,科舉

諸子百家

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

儒家思想,又稱儒學,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而稱之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喪祭時的司儀,自漢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的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流派,自漢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作為中國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華人的主流思想基礎。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以五四運動為標誌,儒家思想受到了外來新文化最大限度的衝擊,儘管新儒學作為儒家思想的餘韻予以抗爭,但儒家思想構成未來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這一命題已經完全動搖。

目錄 1 儒家的思想和主張

2 儒家思想的特點和地位

3 儒家的歷史

3.1 儒家思想產生的背景

3.2 儒學的形成

3.3 漢武帝獨尊儒術

3.4 歷代變遷

4 儒學的影響

4.1 對中國的影響

4.2 對東亞的影響

4.3 對歐洲的影響

4.4 對現代教育的影響

5 儒學與其他學說的鬥爭與融合

6 對儒學的爭議和批判

7 儒學參考

8 參見

儒家的思想和主張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

「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遊。」,「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

」,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提倡人要到達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點和地位

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圖一統宇宙,把「自然」、「科學」和「人」、「社會」的問題建立在一個體系之下,而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呈現日漸增長的狀態,因而過去宗教的設論不斷地變成謬誤;在當時無法理解的一些基本問題上,各種宗教則做了各種編造。儒家思想關注的並非「自然」、「科學」,而是人和社會,是人類永恆的課題,在這些永恆的課題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恆價值的價值體系。

儒家的歷史

儒家思想產生的背景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由於社會內部不可調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就連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衝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

未來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模式,就成了舉世關注的大問題,並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場百家爭鳴式的大辯論。當時代表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利益的諸子百家,紛紛提出各自的主張,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爭論焦點就是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而進行的思想交鋒,儒、法兩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他們旗鼓相當,針鋒相對,英者雲集,皆為顯學。另外還有墨家、道家、陰陽家等等學派,可謂學派林立,是中國歷史上學術與言論的開明時代。

儒學的形成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自由民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全盤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但是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封建皇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和講華夷之辨。

漢武帝獨尊儒術

在漢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為政權的統治思想。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加之漢字尚處於雛形,不具備準確表達的功能,正統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漢初,當時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謂黃老道行無為之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的根本。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

此時,孔子已死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漢朝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歷代變遷

漢朝以後,歷朝歷代四書五經被無數次修訂,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學在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朝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現在所說的儒家思想,相當部分來自宋朝的文獻。

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對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束縛。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後致使人們對中國文化作出反思;對儒家思想也發生了各種爭論;其中學衡派的學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新儒學也薪火相傳。**以後,儒家從思想到形式的系統體系在民間和官方的存在轉為主要儲存了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在中國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

在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儘管**當局曾經帶頭「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國人價值觀中的主流地位並不可能去除,而到目前則大陸整個社會處於轉型期。自漢以來至今,儒家思想在絕大部分歷史時期是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儒學的影響

對中國的影響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儒家思想一直是漢族及中國其他民族等民眾最基本的主流價值觀。「禮、義、廉、恥、仁、愛、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價值觀,它們一直是指導絕大部分中國人日常行為的基本意識規則。

中華民族禮貌友善、溫良忠厚和認真刻苦的氣質,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漸形成的。

但也有人認為,儒學忽略了人的個性。周思明教授說道:「這一點在宋明理學以後發展得越來越嚴重。

就是儒學經過了董仲舒到了宋明變成了理學,理學後來到了明清,變成了禮教。總的趨勢是人文精神越來越淡薄,越來越削弱。人的自身價值越來越被忽視和壓制,那麼在明代中後期,已經有許多學者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比如王陽明和王陽明的**王艮,像這樣一些學者,像李贄公開反對,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們比較強調要重視人的自我價值。

」在近代,由於中國的落後,使得大多數知識份子反思中國落後的原因,其中的一部分知識分子認為是儒家思想造成中國的落後局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這種思潮在文革期間的批林批孔中達到高峰,從而導致儒家思想的逐漸衰落。這與韓國對儒教致力儲存過去文化的態度截然相反。形成儒教發源於中國卻昌盛於韓國的局面。

在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有人開始重新提倡儒家思想,並付諸實施,其中以讀經運動最為典型,而也有部分的中國大陸的學者目前正嘗試編篡《儒藏》(藏,音zang4)。

對東亞的影響

儒家思想在東亞各國都有廣泛的影響。

在韓國和日本,倫理和禮儀都受到了儒家仁、義、禮等觀點的影響,至今都還很明顯的。在韓國,信奉各種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倫理道德上卻以儒家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韓國社會後,各種社會問題有所增加,但是韓國**以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作為維護社會的穩定的制約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對歐洲的影響

對現代教育的影響

孔子門下**三千,因而總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等。孔子更被後世尊稱為「萬世師表」,臺灣等地區將「孔聖誕」定為「教師節」。「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華人的基本價值觀之一。

儒學與其他學說的鬥爭與融合

對儒學的爭議和批判

儒學參考

二十四孝

參見 孔子

衍聖公儒家經典

四書 五經

十三經儒家人物

孔廟 附註: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儒家的經典典籍。

四書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為:《詩》、《書》、《禮》、《易》、《春秋》

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是中國倫理文化中的架構。

三綱指三種絕對服從的關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五種人倫關係的原則:仁、義、禮、智、信。

儒家思想的本質是什麼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儒家思想的本質是 愚民 一,因仁而弱。不敢自強。儒家過分講究仁,仁者愛人,這是沒錯,可是儒家把人類的這一個特點發展到極端,不論是朋友,或是仇人,或是敵人,都愛之,以仁待之。結果這一類社會行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回報,以仁待人,卻被世俗認為是儒弱。壞人沒有被同化,同化的卻是一幫老實的書生。雖然我們不能...

儒家思想的起源是什麼,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內容

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禮 仁 的主張是 仁者愛人 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73131,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 愛人 還要遵循 忠恕 之道,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要求.禮 的主張是 克...

簡述儒家思想的內涵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仁仁 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 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 有教無類 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 德冶 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