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是什麼意思,「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是什麼意思?

2022-04-04 19:52:18 字數 4505 閱讀 1727

1樓:敲黑板劃重點

慎終追遠,漢語成語,拼音是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意思是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出自《論語·學而》。

成語解釋

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我們可能平時見過有的人家辦喪事的時候,牆上貼著「慎終追遠」四個字,平時的時候不能貼這四個字,春聯更不能用這四個字。「慎終」是慎重地對待死者,「追遠」是追念祖先。孔安國在注《論語》的時候說:

「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這就告訴我們,我們對待死者應該竭盡我們的哀痛之情。

死者當初是和我們一樣的生命,現在是他,以後就輪到我們了,這是誰也逃脫不了的。現在我們如何對待死者,將來別人也會如何對待我們。假如說我們對死者沒有感情,喪事辦得非常草率,那麼,我們會想,人生究竟還有什麼意思呢?

我們只注意活著的人,不慎重對待死去的人,我們就犯了一個歧視陰、重視陽的錯誤,因為死者屬陰,活著的人屬陽,人生是由一死一生這一對陰陽共同構成的,並不是說只是由活著的人構成的。當我們慎重對待死者的時候,也就是在使人們認識到,不能僅僅重視活著的人,也要尊敬死者,這樣,也就不會使人們只關注自己了。我們連死者都尊重,還能不尊重活著的其他人嗎?

所以說,百姓的道德就能變得淳厚。

3樓:直男叭叭說

曾同學的「慎終追遠」到底啥意思?對我們今人有何啟示?

4樓:斯流惠

慎終追遠釋義:

終:人死;遠:指祖先。 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5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出自】:《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示例】:五間正殿前,懸一塊鬧龍填青匾,寫道是:「~」。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是什麼意思?

6樓:我o獨o行

慎終追遠,明德歸厚

出自《論語·學而》載曾語。

「慎終追遠」是對先人一生行為的哀思與深情追憶;「明德歸厚」則是瞭解先人事業功勳,並對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註釋】

慎終:人死為終。這裡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追遠:遠指祖先。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南懷瑾有不同的解釋:凡事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的原始起因,才能把事情做好。

釋義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釋義二宋儒的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慎終追遠,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釋義三慎,害怕; 終,結果; 追遠,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正所謂凡人怕果,聖人怕因。曾子的意思是: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釋義四慎,謹慎。《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什麼是慎終追遠?為什麼要慎終追遠

7樓:筆有千秋業

1、解釋「慎終追遠」這個詞: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2、解答為何要慎終追遠: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8樓:新筠數竿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

《論語》中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們可能平時見過有的人家辦喪事的時候,牆上貼著「慎終追遠」四個字,平時的時候不能貼這四個字,春聯更不能用這四個字。

「慎終」是慎重地對待死者,「追遠」是追念祖先。孔安國在注《論語》的時候說:「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

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這就告訴我們,我們對待死者應該竭盡我們的哀痛之情。死者當初是和我們一樣的生命,現在是他,以後就輪到我們了,這是誰也逃脫不了的。

現在我們如何對待死者,將來別人也會如何對待我們。假如說我們對死者沒有感情,喪事辦得非常草率,那麼,我們會想,人生究竟還有什麼意思呢?我們只注意活著的人,不慎重對待死去的人,我們就犯了一個歧視陰、重視陽的錯誤,因為死者屬陰,活著的人屬陽,人生是由一死一生這一對陰陽共同構成的,並不是說只是由活著的人構成的。

當我們慎重對待死者的時候,也就是在使人們認識到,不能僅僅重視活著的人,也要尊敬死者,這樣,也就不會使人們只關注自己了。我們連死者都尊重,還能不尊重活著的其他人嗎?所以說,百姓的道德就能變得淳厚。

儒學不主張延年益壽,而主張「盡天年」,然後「壽終正寢」,否則,便是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老而不死,是為賊。」儒學認為「死生有命」,所以,窮通壽夭我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事,我們能說了算的是我們自己的道德修養,道德修養高了,我們的生命便有意義,而且生活得快樂。

就算是我們通過人為的方式真的能夠延長壽命,也是在在擾亂天地秩序,擾亂社會人生。我們多活幾年,那麼,就必然影響其他人的生活。老了以後還不死,又不能幹活,會給兒孫添不少麻煩的。

當然,為了不給人增添麻煩,不擾亂天地秩序,就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那也是錯誤,甚至是更大的錯誤,是罪過。《孝經》中說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論語》中說:「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整天擔心的是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我們還好意思為了一點事想不開就尋「短見」嗎?

「短見」這個詞非常好,就是因為一時的見識短淺,或者在短時間內想不開,才會走上絕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它也屬於我們的父母祖先,屬於我們的親人朋友,屬於社會,屬於我們的後代子孫,所以,尋短見是上對不起父母祖先,中間對不起親人朋友和社會,下對不起後代子孫的行為!

說完了「慎終」,我們再說「追遠」。我們有一個成語,叫做「數典忘祖」,這是罵人的一個成語。可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卻基本上就是一個集體性的數典忘祖的時代!

在華夏文化之中,認為人類是由天地所生的,所以,天地是我們的遠祖,可是,我們現在對天地還有一點敬畏之情嗎?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造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文化,可是,我們現在卻對我們祖先所創造的文化不僅不瞭解,而且還動不動就批判,即使有一點肯定,也總忘不了加上「古代」、「古人」這樣的字眼,在我們內心深處,古代的、古人的就是不如現代的、今天的,那麼,我們還敢說我們對我們的祖先存有敬意嗎?劉寶楠《論語正義》中說:

「凡父祖已歿雖久遠,當時追祭之也。」過去,我們國家的最高執政者祭祀天地,是表示對我們的遠祖天地的敬畏之情;讀書人祭祀孔子,表示對傳承華夏文化的孔子的敬畏之情;家族之中祭祀自己家族的祖先,表示對他的家族祖先的敬畏之情。可是,現在,我們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再祭祀天地,讀書人不再祭祀孔子,我們去祭祀的時候還總是聽到人們的咒罵之聲,我們過年的時候給祖先磕頭跪拜也覺得好像是自己受了侮辱一樣,我們還有「追遠」的精神嗎?

一旦我們忘記了祖先,我們也就只剩下自我陶醉、自以為是、自大自封了。想一想我們的生命從何處來?不是從我們的祖先那裡一代代地傳過來的嗎?

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遺產基因,我們父母的遺傳基因又來自他們的父母,如此追溯下去,我們可以說,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追溯到天地之間的第一對父母那裡去,我們難道不該對我們所有的祖先懷有敬畏和感激之情嗎?想一想我們今天的思想、習俗從何而來?還不是一代代的人傳承、變化而來的嗎?

我們的思想習俗受我們父母的影響,我們父母的思想習俗又受他們的父母的影響,所以,我們今天的思想,我們今天的習俗,少不了我們祖先的影響,我們難道不該對我們所有的祖先懷有敬畏和感激之情嗎?知道了這些以後,我們便會知道,我們沒有資格去埋怨祖先,更沒有資格虐待我們祖先給我們的生命和思想習俗。這樣去做,我們的道德修養也就提高了,社會風俗自然也就能淳厚了。

所以,我們不能輕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

9樓:金桃排案

做最終結論時(蓋棺論定時)要非常慎重的,要追溯到久遠的過去,對久遠過去到最終的所言所行及各項結果進行微積分,綜合分析判斷,謹慎地下結論。

這樣做是對終者負責,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有利於教育人民,讓人民在言行各方面恭謹地面對…

引申:要恭謹於所言所行,要經得起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檢驗,

10樓:二狗君

連死者都尊重,也會尊重活著的人,所以民風就淳樸忠厚

臧民在朝聖的路上堆石頭是什麼意思

瑪尼石堆 最直接的意義有兩個 一 是祈福和禳解 二 是供人們轉經禮拜,隨時匡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尤其是在遠離城鎮和寺院的鄉野村寨,瑪尼堆更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不或缺的所在。所以在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無處不在的瑪尼堆擔負起了經堂和道場的部分功能。形成原因 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新增石子,...

我靜在鏡前,民動如煙過是什麼意思

大概出自於晉陸機的詩。隴西行我靜如鏡,民動如煙。事以形兆,應以象懸。豈曰無才回 世鮮興賢 也有人心答 似水,民動如煙的說法。是俞平伯晚年寫在臺歷上的話。有兩解 1 人心如水 何其深也 民心如煙 何其亂也。2 人心如水 當靜處之 民心如煙 任其紛擾。也有不贊同該說法的 人心似水,是指人的相處多半是象水...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是什麼意思

全文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出處 孔子 論語 譯文 孔子說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 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說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