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成仁,孟子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2022-03-16 14:17:13 字數 1308 閱讀 878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儒家學說裡,孔子主張性仁,而孟子則主張以生義為先,只有明白自己的生存的意義才能上升為以仁待人。讀聖賢書,不是學做事,而是學做人,這樣才能算讀書的真締,無愧於天地。

2樓:有袋動物

義不是意義,是道義。孟子學說讀過之後再來解釋好吧,別誤人子弟。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至仁。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3樓:匿名使用者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自古志士,欲信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

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壯其節,又惜其才,留之數年,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餘年,取士之科,莫盛於進士,進士莫盛於倫魁。

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此所謂士所重在節矣

從「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至仁。」中提煉一個成語,並寫解釋

4樓:水仙子持碧玉簫

成仁取義

指為正義而獻出生命。語出《論語.衛靈公》: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和《孟子·告子上》: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由於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只會用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孟子說:「愛惜生命,也是我的願望;維護正義,也是我的願望。如果這兩者不可能同時得到的話,寧可犧牲生命去維護正義。

」孔孟提倡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精神,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在就義之前寫下名揚千古的《絕命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表達了自己為真理和正義而獻身的堅定信念

5樓:曉林清風

殺身成仁

捨身取義

仁至義盡

6樓:匿名使用者

仁至義盡

【解釋】:至:極,最;盡:全部用出。竭盡仁義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幫助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自】:《禮記·郊特牲》:「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孔子與孟子的簡介,孔子和孟子的資料

1 孔子 前551 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東南 人。先世系宋國貴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後定避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於諸侯。2 孟子簡介 孟子 前372 前289 名軻,戰國中期魯國鄒人。受業於子思 孔子之孫,...

孔子和孟子有什麼不同,孟子與孔子有什麼不同

孔子把兒子牽在身邊,而孟子把兒子放在頭上 孔子是孟子的師傅。最根本的問題,一個姓孟,一個姓孔。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思想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主張仁的思想,但他們之間也存在很多不同。那麼孔子和孟子有什麼不同之處呢?首先,孔子和孟子的性格不一樣。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則偏向憤世嫉俗。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自然要以...

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政治觀點的異同,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觀點有何異同

三人的政治思想均為儒家思想,孔子注重禮教,孟子主張民貴君輕,以仁為本,荀子提倡性惡論。孔子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觀點有何異同 bai 1 孔子 前551 前479 春秋末du年思想家 教育家zhi 儒家創始者。名丘,字仲尼dao,魯版國人。首先,他提出 仁權 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