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有什麼不同孔子和孟子有什麼區別

2021-03-07 15:26:37 字數 5976 閱讀 8788

1樓:傻_豬女

孔子的子在左邊

孟子的子在上邊

哈哈。。。

孔子把兒子牽在身邊,而孟子把兒子放在頭上~!

2樓:天才※小子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或子居(魏晉間王肅在其《孔叢子》及《聖證論》中稱),戰國中期鄒(今山東鄒縣)人,先秦著名思想家。關於孟子的生座年月,喟一說為約前390年至前305年,但學者採此說者不多。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孔氏,後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孟母管束甚嚴,其「遷地教子」、「三斷機杼」等故事,雖不一定可靠,但卻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關於孟子的師承,他曾自雲「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但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則謂其「受業於子思之門人」。

孟子一生推崇、學習孔子,認為「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曾周遊齊、晉、宋薛、滕、樑列國,遊說他的「王道」和「仁政」思想,歷時約二十年,並一度成為齊宣王之客卿,但當時各諸侯正忙於合縱連橫的兼併戰爭,沒有人願意採納他的建議。於是孟子退而計學著書,在教學活動中孟子得到很大的慰藉,嘗謂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盡心上》)。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是很高的。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

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孟子的思想學說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尤其對宋明理學影響更巨,宋代以後常把孟子思想與孟子思想並稱為「孔孟之道」。

孔子的子在左邊

孟子的子在上邊

哈哈。。。

孔子把兒子牽在身邊,而孟子把兒子放在頭上~!

3樓:戚路

孔子姓孔,孟子姓孟 ,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是大成至聖,一個是亞聖,而且後者可以說是前者的傳人

5樓:匿名使用者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經歷.如孔子小時候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孟母三遷」的故事,孔子,孟子周遊列國的經過等.

2孔子**和門人.我們通常說孔子有**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餘人,你可以重點了解其中的幾位.

3<<論語>><<孟子>>何時被列入四書?何時成為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4孔子和孟子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5瞭解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孔林的特點,規模及收藏品等情況.

6樓:浦繡梓農笑

孔子有敦厚之氣,另外孔子敬天,以禮為本,仁不離禮。

孟子多囂張之氣,孟子信己,以心為本,我心獨行。

孔子多言"仁",孟子多好"義".孔子接受周室的正統王道教育比較多,孟子對孔子思想的發展已經多了很多非此道的,自己的東西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兩個人

其次思想不同

8樓:匿名使用者

2個人孔早一點 是父孟是子

孔子和孟子有什麼區別

9樓:高中生三

首先,從兩人的人格來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則偏向憤世疾俗。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則,要別人大氣,自己就得是個敦厚的儒者長者。

孔子是春秋晚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是戰國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講究直抒胸臆講大道理,而孟子則舉例說明道理論述,講危害與好處,使對方心服口服。

孔子早年家貧,作過吹鼓手,也放過牛羊,他是自學成才,因而他自然就養成了謙遜的性格。寬恕始終是他的人生信條,但在原則上則義正詞嚴,毫不妥協,孔子的敦厚中是蘊藏著凜凜正氣的。

孟子則不同,孟子更偏向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在那個時期內諸侯們交相攻伐,仁義早被拋諸腦後,「興滅繼絕」的傳統也煙消雲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拓展資料: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論語》及《五經》中。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漢族,山東鄒城人。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東鄒城人。著有《孟子》一書。

10樓:l一

孔子與孟子同為儒家文化的大師,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講求「仁者愛人」,兩人的區別在於孔子更像是一個正氣凜然的敦厚的長者,而孟子更像是一個萬丈豪情的憤世嫉俗的出世者;

兩人雖然都推崇「仁」的思想,但兩人在這個推崇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孔子是大廈的奠基者,而孟子則是大廈的建立者和完善者。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要以身作則,大氣,是個敦厚的儒者長者。這與孔子的人生經歷有關,孔子早年家貧,作過吹鼓手,也放過牛羊,他是自學成才,在生活的各個行業各個角落摸爬滾打過,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謙遜的性格,向長者請教時也總是恭恭敬敬。

成材後,也將這種恭敬的習慣一以貫之,所以才有「有教無類」的思想。孔子的敦厚中是蘊藏著凜凜正氣的,是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

孟子則不同,孟子更偏向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諸侯們交相攻伐,仁義早被拋諸腦後,「興滅繼絕」的傳統也煙消雲散,然而,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這種種一切都直擊孟子內心的「仁」。

故而孟子會把個人與社會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以解民倒懸為己任,自然是看不慣諸侯們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號迴盪在心中,這更激起孔子的憤世疾俗。

11樓:範大壯實

孔子是至聖先師,而孟子只算是他的徒孫,如果論輩分,孟子要叫他師

公。兩人在學術上的主張不同,孔子主張「仁愛」,而孟子主要思想是「義」。論成就,孔子被尊為「至聖」,孟子是「亞聖」,除了主張不同之外,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遠遠超過孟子,很多著作都是孔子編纂,譯註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屬於儒家學派的代表,為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做了不朽的貢獻,有孔仁孟義的說法......

1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和孟子的主要區別是:性格不同、對「仁」的理解不同、還有對施政綱領的理解不同。

第一、二人性格不同。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則偏向憤世疾俗。孔子也憤世疾俗,只不過他最大的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孟子則不同,他是「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孔子的憤怒是出世,孟子的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邁之情,自信之氣,他越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從對後世文人的人格的影響來看,孟子的影響超過了孔子。

第二,對「仁」的理解不同。孔子是大廈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廈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針對「春秋無義戰」提出了「仁」思想,他並沒有將「仁」的思想形象化具體化,「仁」還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

孟子則在「仁」的基礎上將其形象為「不忍之心」,並建立「性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進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種從社會道德到社會政治的一個飛躍,這種飛躍將能更好的鞏固「仁」的觀念,並能更好地施行「仁政」。

第三、從具體的施政來看,孔子的施政綱領比較簡單原始,就是簡政施仁,孟子的施政綱領則更詳細具體:「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則不同,他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總的說來,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概就這三個方面,他們的不同主要是時代使然。

13樓:二年級2班54人

汪老師告訴你:孔子和孟子到底是什麼關係?

1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比孟子老了那麼幾歲。

1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和孟子最大的區別一個是聖人,一個是亞聖。

16樓:十八局四公司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比孟子早,可以說是孟子的老師。

17樓:張力

就有一點區別 那就是差了一個字

孔和孟能一樣不

18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姓孔,一個姓孟,呵呵

19樓:

孔曰成任,孟曰取義,是其區別

20樓:老衲來化緣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孟子是儒學的發揚者,且是孔子**再傳**。

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軍事家。

他們的人性論不同,孔子認為「性相近」;孟子認為「性本善」。

他們都鬱郁不得志,但是孔子出世,孟子入世。

孔子家境貧窮,生前雖有才華,但卻甚少被人接納,死後才讓後人所教仰。而孟子卻不同,他生前就有桃李天下,而且孟子關心國家政治,深受前人追捧肯定!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傳》《春秋》。相傳他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

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漢族,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

21樓:v版p民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為了證明自己立法活動的合法性,他選擇了建構一種理想化的聖賢人格,即仁義禮智、孝悌忠信。孔子為了治世,改造周禮,強調克己復禮,他建構起來的話語體系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精英文化,為了維護這種精英文化的純潔性,通過壓制民間下層文化凸顯了精英性(對「鄭聲」的極力排斥)。而在人格理想上,孔子描畫的人格境界基本上是一種君子人格:

彬彬有禮,謙恭平和,能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需要遵循禮教具有良好道德修養,注重詩書禮樂和文行忠信的教育,強調由外而內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所謂「切問而近思"、「下學而上達」。

孔子只說過「性相近習相遠」,說人們的本性原來差不多,後來的修習將人劃分開了。按孔子的意思,人性本來無所謂善惡,一切都是後天影響或者自我修習的產物。孔子這樣說完全是為了強調教育、學習的重要性。

再看孟子。在孟子的時代,西周的政治制度較之孔子時期破壞得更嚴重,恢復周禮已經不再是儒家士人所追求的目的了,而是要「平治天下」。因而,人格追求上孟子志在「大丈夫」,不再重視「禮」,而轉向了孔子「不可得而聞」的「心」和「性」。

而孟子的邏輯是這樣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物慾的遮蔽和牽引會使人誤入歧途,滋生惡的品行。所以要強化前天的善來抑制後天感官物慾的惡。

為什麼孟子重視「人性」呢?在孔子的時代,西周禮樂文化還是一種極有**力的價值系統,禮樂的文化合理性是不言自明的,而在孟子的時代,「聖王不作,處士橫議」,士人階層都有一種批判精神、懷疑精神,任何一種學說都無法使用一種自明的合理性邏輯起點來獲得認同了。所以孟子需要證明為什麼「仁政」可以拯救世界,因為人內心有善,可以「存心養性」、加強修養,成為聖賢,人性本善既是他的思想體系的根基。

這是「內聖外王」的思路。孔子到西周文化中尋求話語建構的合法性依據,而孟子則到人的心性中尋找依據。這是孔子和孟子的不同。

孔子和孟子有什麼不同,孟子與孔子有什麼不同

孔子把兒子牽在身邊,而孟子把兒子放在頭上 孔子是孟子的師傅。最根本的問題,一個姓孟,一個姓孔。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思想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主張仁的思想,但他們之間也存在很多不同。那麼孔子和孟子有什麼不同之處呢?首先,孔子和孟子的性格不一樣。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則偏向憤世嫉俗。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自然要以...

孔子與孟子有什麼區別,孔子和孟子有什麼區別

孔子只講君子 孟子講大丈夫,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養其浩然之版氣孔子的仁政還是概念性權多點,除了國家少收稅並無特別具體的主張孟子則把仁政完全落實到具體,要求給八口之家 五畝之宅,百畝之田 不要奪農時,只收十一稅,讓 五十者可以食肉,八口之家可以無飢 除了物質外還要求學校教育平民孝悌之義...

孔子與孟子有什麼區別,孔子和孟子有什麼區別

第一點,孔子是從 人 出發闡述問題的,孟子則是從 性善 出發闡述問題的。第二點,孔子有很深的貴族情結,孟子則有明顯的精英情結。第三點,孟子實際上拋棄了中庸之道,表現得銳利耿介 疾言好辯,這跟孔子一生 忠恕 溫良恭儉讓大異其趣。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