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政治觀點的異同,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觀點有何異同

2021-03-03 20:58:51 字數 5329 閱讀 6026

1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的政治思想均為儒家思想,孔子注重禮教,孟子主張民貴君輕,以仁為本,荀子提倡性惡論。

孔子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觀點有何異同

2樓:邂逅

bai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du年思想家、教育家zhi

,儒家創始者。名丘,字仲尼dao,魯版國人。 首先,他提出「仁權」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

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孟子(前372-前289)戰國時思想家。名軻,字子輿,鄒國人。 孟子認識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輕視,說:

「民為貴」,「君為輕」。他主張實行「仁政」,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並放寬刑罰,減輕賦稅。但孟子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這是一種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

3、荀子(前313-前238)戰國後期思想家。名況,趙國人。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義思想家。

他認為星墜日食,颳風下雨,春生夏長,是自然界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力能夠征服自然,應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這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戰國時期人們對自然鬥爭力量的加強。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有何異同

3樓:暴走少男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1、孔子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2、孟子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3、荀子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擴充套件資料:

一、孔子思想: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都是適用的。

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

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二、孟子思想: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

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國的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

到南宋的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併成為「十三經」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刪節《孟子》中的有關內容。

三、荀子思想: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信奉仁,重視教育,仁德

孟子將人變為仁政,主張民貴君輕,主張性本善

荀子是儒家文化繼承,有摻雜法家一些思想,主張性本惡

5樓:邂逅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

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孟子(前372-前289)戰國時思想家。名軻,字子輿,鄒國人。 孟子認識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輕視,說:

「民為貴」,「君為輕」。他主張實行「仁政」,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並放寬刑罰,減輕賦稅。但孟子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這是一種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

3、荀子(前313-前238)戰國後期思想家。名況,趙國人。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義思想家。

他認為星墜日食,颳風下雨,春生夏長,是自然界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力能夠征服自然,應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這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戰國時期人們對自然鬥爭力量的加強。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異同點

6樓:

相同的為都教育人要為善。不同點是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異同 簡述孔子和孟子君子觀的異同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思想主張

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孔子死後,其言論被編纂成《論語》一書.)

孟子 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荀子 1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簡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

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孟子(前372-前289)戰國時思想家。名軻,字子輿,鄒國人。 孟子認識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輕視,說:

「民為貴」,「君為輕」。他主張實行「仁政」,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並放寬刑罰,減輕賦稅。但孟子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這是一種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

荀子(前313-前238)戰國後期思想家。名況,趙國人。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義思想家。

他認為星墜日食,颳風下雨,春生夏長,是自然界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力能夠征服自然,應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這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戰國時期人們對自然鬥爭力量的加強。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較

8樓:march邃藍天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1、孔子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2、孟子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3、荀子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擴充套件資料

一、孔子思想

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教育思想: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美學思想: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並且孔子認為,一個完人,應該在詩、禮、樂修身成性。

二、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政治思想: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三、荀子思想

天道自然: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一文。「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天行有常: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祕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祕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

人不可違背這一規律,而只能嚴格地遵守它。

「化性起偽」的性惡論: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惡論,這與孟子的性善說直接相反。他的總論點是,凡是善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人努力的產物。

價值來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創造。正是在這一點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莊子 墨子 韓非子的思想分別是什麼

孔子2113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我國曆史5261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4102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張包括 仁,是1653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主張 仁者,愛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孔子維護周朝的 禮 主張貴賤有 序 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主張以德治民,反...

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一 孔子 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東南 人。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禮 和 仁 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 克己 踐履躬行 內省 勇於改過等方法。孔子的 曾將他的談話和他與門徒的問答,輯成 論語 一書。二 孟子 前372 前289 名軻,戰國中期魯國鄒人。孟子繼承...

孔子與孟子的簡介,孔子和孟子的資料

1 孔子 前551 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東南 人。先世系宋國貴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後定避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於諸侯。2 孟子簡介 孟子 前372 前289 名軻,戰國中期魯國鄒人。受業於子思 孔子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