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文言文中所表達的語氣急急急急急

2022-03-15 10:51:45 字數 5271 閱讀 9129

1樓:kiss和love婷婷

文言文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幾個: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

如:夫將者,國之輔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矣:

(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如: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可疾去矣,慎勿留。  3、乎:

(1)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如:壯士,能復飲乎?

(2)用在句尾,表示感嘆、祈使語氣。如:天乎!

吾無罪。/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4、者:(1)錶停頓語氣。

如: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時間詞後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如:昔者吾舅死於虎。 (3)用在句尾表疑問。

如:無差,誰為多與者?(《獄中雜記》)  5、耶:

(1)用於句尾表疑問,相當於「嗎」「呢」。如: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然則何時而樂耶?(2)用於句尾疑問中略帶測度,相當於「嗎」。如: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3)用於句尾表反問,相當於「嗎」。如:

嗚呼!州縣者真驛耶?(4)用於句尾表感嘆,相當於「啊」。

時耶,命耶?從古如斯。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除非有強烈語氣的句子,語氣都是平淡的,一般文言文中都會有一些語氣詞,例如:嘻,矣,什麼之類的

文言文中判斷語氣和肯定語氣有什麼區別?

3樓:小星星的童話

首先,你的界定範圍有點不對。語氣中,我們通常不說判斷語氣或是肯定語氣,尤其是沒有判斷語氣這種說法。

從句式上來看,叫做判斷句。這句話就是判斷句的範疇。判斷句最簡單的鑑定方法就是,看句子中能不能譯為「是……」或「不是……」。能譯成這樣的,就屬於判斷句的範疇。

所以說,判斷句包括肯定和否定兩種,依你的說法來看,也是判斷語氣中包括了肯定語氣,而該句屬於否定的,而不是肯定的。「非」,是「不是」的意思。

這句話,是判斷句,是否定語氣。

文言文句式,急急急急急!

4樓:譚銀光

一、首先要了解現代漢語的句法特點,熟悉句子成分的基本位置關係;

二、掌握常見文言句式的特點:

1、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1)「為」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 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表肯定判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涯

(4)「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5)「是」做動詞,表肯定判斷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聞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6)「非」表否定判斷,可譯為「不是」 非天質之卑 兵革非不堅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 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戰,勇氣也

(11)「……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個詞或某個成分的現象,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主要有:

(1)省略主語

a承前省 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b 蒙後省 c對話省 例《曹劌論戰》

(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3)省略賓語

投(之)以骨。(《狼》)

(4)省略介詞

林盡(於)水源。(《桃花源記》)

(5)省略量詞

文言文中數詞後常省略量詞

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3、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例:

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瞭」。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誌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例: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3)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例: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後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

(4)介賓結構後置

a、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都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於我哉?

全句為「於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 告之於帝」是「於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帝」後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全句為「於南陽躬耕,於亂世苟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南陽、於亂世」後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例:屠懼,投以骨。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4、被動句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於」「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誌詞語,意念上的被動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被……所感動

(2)有標誌詞語

a 「為」表被動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b 「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為所吞」即「被……吞掉」

c 「於」表被動 管夷吾舉於士 「舉於……」即「在……被舉薦」。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構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

(1)「不亦……乎」相當於「不是……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當於「對……該怎麼辦」「把……怎麼樣」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麼樣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麼樣呢」

(3)「以……為……」相當於「把……當作……」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禽獸……」

(4)「何……為」相當於「為什麼要……呢」「為什麼會……呢」例:此何遽不為福也

即「為什麼不會變成福呢」

(5)何以 例:何以戰?

三、結合原文的上下文,弄懂大意。

四、抓標誌進行判斷。如「為……所……」表被動,「……者,……也」表判斷。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很多語文資料上都有,老師也有講過啊。

不要著急,這要靠積累的。

如何判斷文言文句式

6樓:崑崙山下憶美人

你好,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幾類

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共分為四大類:第一類,判斷句;第二類,省略句;第三類,倒裝句;第四類,被動句。其中,倒裝句以及被動句內容較多且更難理解。

二、判斷句

判斷句在文言特殊句式中較為簡單,有相應的標誌輔助辨別,最主要的標誌為「……者,……也」,其它標誌都是在這個標誌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如「……,……者」「……,……也」等。此外,還有一類表示否定判斷,以「非」作為標誌。當然,還有一類是無標誌的判斷句,這時就需要藉助翻譯去判別是否為判斷句。

三、省略句

一個語義完整、語法規範的句子包含六種句法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因此,省略句也較為簡單,就是以上句法成分的省略,而以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為主要省略成分。

在判斷是否為省略句時,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翻譯,通過翻譯來判斷省略了什麼成分,在做客觀題(判斷句式)或者翻譯句子題型時,能夠知道句中省略了什麼成分,將其中省略的成分補充起來即可

四、被動句

在現代漢語中就有被動句,因此,在古代漢語中也是有被動句的,只不過古代漢語中的被動句形式較現代漢語來說多一些。一共可歸納為「四字兩式」,分別為「見、為、於、被」以及「見……於、為……所」,當然並不是說遇到這「四字」一定是被動句,在拿到一個句子的時候,看到其中包含這些小標誌,需分析其是否為被動句式。

五、倒裝句

在現代漢語中,語法規範的句子語序如下:(定)主【狀】謂《補》(定)賓。而語言是有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的過程,尤其是漢語,歷史之久、變化之多。

因此,在語音、語義、語法方面多有所變化,其中以語音變化作為迅速,其次是語義,最後變化最慢的是語法,但要注意雖然變化慢,但仍是在變化的。因此,當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在句法成分的語序上有所不同的時候,我們就將其稱為「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

7樓:無1凡

文言文基本句式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型別:一是在標誌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

倒裝句有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定語後置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

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怎麼判斷,文言文中如何找通假字和活用字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 別字 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後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

文言文中而用法的辨別如何分辨文言文中而的用法,詳細解釋謝謝!!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 而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 然而 可是 卻 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 而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 然而 可是 卻 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青,取之於藍,而...

怎樣判斷文言文中的倒裝句式

小憨 瓦是小吖 高中的倒裝句我給你歸類一下好了1.賓語前置 就是賓語放在動詞前面了2.狀語後置 就類似 我在家裡等你 它倒裝後就成了 我等你在家裡 這就是狀語後置了3.主謂倒裝 就類似 我等 變成了 等我 4.定語後置 就類似 我愛可愛的你 變成了 我愛你可愛的 這麼形象的描述 懂麼?不懂再問我 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