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勸諫齊王的策略,高明在哪?文章結尾指出燕趙韓魏皆朝與齊,未必完全符合史實

2021-04-01 21:44:24 字數 3978 閱讀 3949

1樓:風黎鳳碎

從小抄事入手,以小比大,以bai家比國,寓治國安邦du之道於形象的比喻之中。應該說明的zhi

是,這篇課dao文所記述的,未必全是事實,很可能是戰國時期流傳的名人逸事.所謂納諫能導致「戰勝於朝廷」的結果,在諸侯割據稱雄、以攻伐為賢的戰國時代,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作者善於觀察日常生活,從中提煉出有意義的主題,而且通俗生動,說服力強,文筆流暢而富有變化,充滿情趣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 問題

2樓:菀芹

不答了,我的計算機剛剛鏡象,原來微軟體驗輸入法沒了,智慧abc打字速度非常慢,太浪費時間,下線了。

1鄒忌因為妻、妾、客在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上都說出與事實相反的言論而引發了思考,進而想到大王因為同樣的原因而言路閉塞,於是進宮諷諫,大王認為他言之有理,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終於使齊國「戰勝於朝廷」。

2鄒忌通過旦日徐公來時的仔細觀察,知道了妻、妾、客在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上都說出了與事實相反的言論,而引發思考。

3「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

4言路廣開,人人爭著進諫,齊威王亦積極改正錯誤,終於使齊國強大起來。燕、趙、韓、魏皆朝於齊,齊國不費一兵一卒便戰勝了其它國家。此乃施仁義所致矣。

5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3樓:匿名使用者

【注 釋】

(1)鄒忌:《史記》作騶忌,齊人。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

後又事宣王。修:長。

八尺:戰國時各國尺度不一,從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約相當於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2)昳:

通「佚」,美。 (3)朝(zhāo)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

(4)旦日:明日。 (5)孰:

通「熟」。孰視:注目細看。

(6)威王:齊威王嬰齊(?前320),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之子。

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個較有作為的國君。 (7)市朝:指人眾會集的地方。

(8)期(jī基)年:一整年。

【題 解】這篇寫齊相鄒忌,有自知之明,從而領悟到一個被偏愛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圍的人,可能因聽不到真話而導致完全錯誤的判斷。他用切身的體會勸諫齊威王,終於使威王聽從。本文語言簡潔,句法多變,如鄒忌與妻、妾、客的對話,三問三答,表達的內容完全一樣,但由於句法上稍作變化,文章就顯得活潑而不板滯了。

「諷」,指用委婉的語言來進行勸告。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以上,體形容貌俊美。他穿著禮服戴上冠對著鏡子細看,問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徐公誰美?

」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不太自信,就再問他的侍妾:「我跟徐公哪個美?」侍妾說:

「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從外邊來,一塊兒坐著說話,又問客人說:「我跟徐公誰美?

」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

過了一天,徐公來訪。鄒忌仔細端詳他,自以為不如;再照鏡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遠。夜晚躺著,心裡在想這件事:

「我妻子說我美,是偏愛我啊;侍妾說我美,是怕著我啊;客人說我美,是想有求於我啊!」

於是,進朝廷見威王說:「臣子確實知道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愛臣子,臣子的妾怕臣了,臣子的客人想對臣子有所求,都說我比徐公美。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國王的後宮嬪妃左右親信,沒一個不偏愛王;滿朝大臣,沒一個不怕王;一國之內,沒一個不有求於王。

從這點看來,國王看不清真相就很嚴重了!」威王說:「說得好。

」就釋出命令:「當官的、當差的、當老百姓的,能當面指責我國王過錯的,得上等獎;呈上書信勸諫我國王的,得中等獎;能在公共場所說壞話傳到我國王耳中的,得下等獎。」

命令剛發下時,臣子們上朝進諫,從宮門到殿堂好象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經常有人斷斷續續來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說,也沒什麼可以向上提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到這件事,都來朝拜威王。這就是所謂戰勝敵國於朝廷之內。

4樓:匿名使用者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誰知道諸葛亮的故事,告訴我,老師要查的,半、幫幫忙

5樓:

諸葛亮生平簡介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書記載其身高八尺。約合現今1.84米。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一說河南南陽臥龍崗;一說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人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即《草廬對》)。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公元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蜀漢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姜維。

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連續發射10箭;製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史、鎮東將軍、司空。

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鄒忌諷齊王納諫縮寫左右,鄒忌諷齊王納諫縮寫300字左右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300字左右,急求。鄒忌諷齊王納諫啟示300字 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簡寫 以鄒忌或齊王為第一人稱改寫 鄒忌諷齊王納諫 300字左右 自己努力啊,這個很麻煩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縮寫 周忌諷齊王納諫縮寫50字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課後題,鄒忌諷齊王納諫相關所有習題

3.鄒忌是如何 諷 齊王的?鄒忌在 諷 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 閨房小事 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1.鄒忌以什麼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 鄒忌向他的妻 妾 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 妾 客對自己的評價?他認為妻是 私我 妾是 畏我 客是 有求我 故...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句原文對應一句翻譯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 吾與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窺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