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鯉魚鯰魚消化器官構造的差異及食性和形態構造的相適應關係

2021-04-01 10:46:33 字數 5424 閱讀 7774

1樓:扁彎口吸蟲

一、消化器官差異:

1、有無結構性胃與功能性胃:

鰱、鯉屬鯉科魚類,終生無胃結構(此外,海龍魚科、飛魚科、隆頭魚科、䲁科等科下的種類,亦終生無胃。),僅消化道近口端略膨大,亦無胃腺,故缺乏酸性消化能力(表現為酸性蛋白酶水平終生十分低下,鹼性蛋白酶承擔最主要的蛋白水解功能)。

而鯰(種類繁多,暫以 鯰 silurus asotus 為例)屬鯰形目鯰科,為有結構性的胃,亦有強大的酸性消化能力(胃蛋白酶為最重要的酸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為最主要的鹼性蛋白酶),即有功能性的胃,且胃腺出現的時期較早,出膜第5日便發育出胃腺(此為鯰形目魚類普遍特徵,如黃顙魚為3日,大鰭鱯為5日)。

2、腸道結構差異:

鰱為濾食性,鰓耙緻密,所濾食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的比例約為200~250:1,亦即浮游植物食性,為能充分消化植物性餌料(裸藻門藻類無細胞壁、隱藻門藻類的細胞壁不含纖維素,其他藻類均有含纖維素的細胞壁),腸道必須有足夠的長度,故反覆摺疊,總長度達體長的5倍以上。

鯰為凶猛肉食性,捕食小魚、蝦、水生昆蟲等,不需要長消化道,故腸道較短,長度小於體長,但遠比鰱的腸道粗壯,以便於容納、消化動物性的大塊食團,並提供較強的消化動力(使用張力換能器,可發現,同規格試驗魚,取相同長度前腸腸管,鯰腸道運動的振幅顯著高於鰱)。

鯉為雜食性魚類,因此消化道的長短、粗細間於鰱、鯰之間。

3、消化腺形態差異:

魚類最重要的消化腺是胃腺、肝臟腺體、胰腺。

同「一、1」中內容,鯰具有胃腺,且出現較早,與胰蛋白酶其同樣重要的作用。而鰱、鯉終生無胃腺,無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ph 3.6的緩衝液下測定)比活力(活力/可溶性組織蛋白)微弱,鹼性蛋白酶(ph 10的緩衝液下測定)比活力高,主導蛋白質的消化功能。

另一方面,魚類普遍不具備真正的腸腺,即腸道幾乎無消化酶分泌功能,其腸道中的消化酶主要**於肝、胰。胰臟不呈穩定形態,通常彌散於腸道周邊及肝臟中,形成肝胰臟,肝胰腺。

與多數硬骨魚類一樣,鯰肝胰臟分為2葉(少數硬骨魚類肝臟分3葉或成多支形態),而鯉科魚類的鯉、鰱的肝胰臟則彌散於腸道周圍,無固定形態,不呈分葉或分支狀。

二、攝食器官差異

1、口位口形差異:

鰱生活於水體上層,水流通過口咽腔,流經鰓,完成呼吸作用,水中浮游生物即被緻密第鰓耙過濾出來,吞嚥如消化道,端位口(亦可稱前位口)可滿足功能需求(下位口尤為不適宜),故演化形成端位口。

鯉為底棲雜食性(雜食偏溫和肉食性)魚類,常攝食底棲動物及沉水植物,下位口便於其攝食,故演化形成下位口。此外,脣有輔助取食作用,以水為生活介質的魚類,脣通常不發達,但為便於從水體底質的淤泥或沙石上取食,底棲雜食性魚類往往具有較發達的脣,鯉為一例,脣較發達。

鯰為底棲凶猛肉食性魚類,通常不需要從底質中或底質上刮取或吸取食物,而是伏擊小魚,故雖在底層而不需下位口,演化成為端位口。但與鰱不同,為實現攝入較大規格餌料魚的目的,其口裂顯著寬大。此特點於仔魚期便突顯,鯉科魚類在進入混合營養期時的開口餌料通常為輪蟲,而鯰的開口餌料則是小型枝角類(平均規格顯著大於輪蟲)。

2、鰓耙的差異:

鯉、鯰均非濾食性,無需緻密鰓耙。

鰱為濾食性,鰓耙特化增長(長於鰓絲)且緻密,呈半月形網狀過濾板,又似過濾海綿,孔徑大小不一,且分佈有味蕾。

3、齒的差異:

為便於咬合,勿使餌料魚逃脫,作為凶猛肉食性魚類的鯰,生有口腔齒,而鯉、鰱均無口腔齒,僅具咽齒。

鯉作為底棲雜食偏溫和肉食性魚類,有機會攝食螺、蚌等軟體動物,需要充分破壞其貝殼,故其咽齒為發達臼齒。

鰱為濾食性魚類,咽齒退化細小。

三、感受器官差異

1、光感受器官差異:

即指眼。

攝食節律研究顯示,鰱於夜間隨仍有進食,但其攝食高峰為16:00左右。此時光線適宜,浮游生物集中,又無強光直射,適合濾食性魚類攝食。

因此,鰱比較依賴光感受,並非利用光線洞察捕食,而是通過光感受實現降低攝食耗能的目的,是為長期演化形成的,與食性像適應的生態策略。

而鯰為伏擊型凶猛肉食性魚類,其捕食的關鍵問題是勿使獵物察覺自己,故夜間攝食,幾乎不依賴光感受,因此視覺退化。這種特徵於仔、稚魚階段便突顯,幾乎所有硬骨魚類(包括匍匐生活的鰈形目魚類)的仔魚期均營浮游生活,攝食浮游動物,食性轉化後改變習性,轉入不同水層。於浮游階段,仔魚通常為白晝型攝食節律,因為依賴光感受捕食。

鯰仔魚隨攝食浮游動物,然不依賴光感受,為黑夜型攝食節律,十分特殊。

鯉對光感受的需求,即眼的發達程度間於鰱、鯰之間,表觀上相對較接近鰱。

2、化學感受器官差異:

即嗅覺、味覺。

鰱的味覺感受器官部分分佈於特化的鰓耙上,為濾食性魚類特有,與鯉、鯰不同。

鯉、鯰為底棲魚類,常在或始終在無光條件下攝食,故十分依賴化學感受,故具須(除化學感受外,須還具有觸覺、水流感受等作用,亦可作為光感受缺乏的彌補。)。鯉利用化學感受,引導自身來到食物附近,再用視覺鎖定目標,完成捕食。

而鯰的視覺幾乎可忽略,僅依賴機械振動感受及化學感受便可鎖定目標。

3、機械振動感受:

即側線感受。

魚類利用側線感受機械振動,趨利避害。在攝食過程中,鰱、鯉因其不捕食高速運動的動物,故機械振動感受起到的作用微弱。

鯰作為伏擊型夜間捕食的魚類,對餌料魚運動的察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除化學感受外,機械振動感受是鯰捕食所依賴的重要感受器官。

(魚類行為學中,研究不同感受器官在攝食中起到的作用時,有手術去光感受、凡士林去部分化學感受、氯化鈷抑制側線感受的處理方法。)

四、鰭、尾差異

1、鰭(尾鰭以外)差異:

魚類分類學中有一重要規律,胸鰭約靠上者分類地位越高,腹鰭越向前者分類地位越高,由於鯰形目的分類地位高於鯉形目,故鯰與鯉、鰱存在此差異。

2、尾差異:

尾形通常與魚類食性密切相關,但未必嚴格對應,還與魚類的生活水層、繁殖習性、攝食節律等問題有關。

鰱為濾食性魚類,最不需要捕食,但此3者中,鰱的叉尾型最為明顯(即尾叉深,叉尾形通常是高速、遠距離遊動魚類的尾形),這是因為鰱的繁殖需要洄游,因此對遊動能力有要求。鯉無洄游習性,因此尾叉不及鰱深。

鯰為凶猛肉食性魚類,似乎更需要高速遊動以捕捉對手。但那實際上是追擊型魚類要做的事,如鱤、鯮等。作為伏擊型魚類,更重要的是隱蔽性,鯰流線的體型,匍匐的行為習慣,夜間捕食的攝食節律均可輔助其成功捕食,而不需依賴善遊的尾形。

另一方面,如果鯰總以高速移動,則即不適合貼底活動(可能擦傷自身),又不適合隱蔽(易被察覺)。因此,鯰圓鈍的尾形,與其生活的水層,攝食節律,捕食方式總體相適應。

3、脂鰭:

鯰形目魚類有一顯著特徵,即背鰭後又一脂鰭,可區別於其他目魚類,因此鯰有,而鰱、鯉沒有。脂鰭的具體功能學界尚無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

結構與功能的相適應,是動物學和生態學都關注的,重要的也是永恆的主題。魚類的其他外部特徵或生理、生化特性一定也與其行為特徵有密切關係,難以盡述,個人的所知亦十分有限,我們可以繼續共同學習、關注。

那些生物的特殊形態結構與他們的生活習性有密切關係?

2樓:cute羊

變色龍可以隨環境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 適於在森林中生活斑馬身上長有條紋而不易**食者發現

蝙蝠有類似雷達的系統 便於在黑夜準確捕食

仙人掌的葉子進化成針狀 便於在炎熱的沙漠中保持水分

清江魚和鯰魚是一種魚麼?

3樓:匪我

生活環境不同:清江魚是一種生活在山泉水裡的魚,這種魚需要活在酸鹼性比較適中的水域裡,而鯰魚是生活在沼澤、池塘裡的魚。

頭部不同:鯰魚的頭部會明顯的比清江魚頭大,而且扁平,一般魚頭大過身體。

魚鰭不同:鯰魚背上只有1個背鰭,而且小。清江魚背鰭有2個,一個前面,一個尾部,尾部的是肉質的背鰭。

形體區別:清江魚的身體有點偏扁,鯰魚的身體比較圓潤,有一種肥肥的圓圓的感覺。

5.重量區別:鯰魚是可以養很大條的,最大的鯰魚可以比人還大,可以達到好幾千。而清水魚一般都是比較小的,這種魚生活在泉水裡,所以不會很大。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江魚是指產於湖北清江庫區的魚,被譽為「千湖之省」湖北的水產一絕。「清江魚」商標已報國家工商局註冊。長陽「清江魚」品牌以生長水域環境優良、肉質細嫩、無泥腥味、食用安全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

鯰魚嘴上共4根鬍鬚,上長下短,頭部平扁,尾部側扁。肉食性,多為野生,對水質要求不高,可人工養殖。生長速度較快,某些品種能長到很大。

鯰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夜晚覓食活動頻繁。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

魚主要分為:熱帶魚、溫帶魚和冷帶魚等 ,水類魚分為:淡水魚和鹹水魚。

魚類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己有胃腸的分化,還有明顯的胰腺。魚類由於終生生活在水中,故消化器官和食性都適應水中生活。口位於上、下頜之間,口內無唾液腺,魚類的口咽腔內有真正的牙齒,能積極主動地攝取和捕食,較圓口綱更高階。

魚的營養成分:

1、含有豐富的完全蛋白質。魚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如黃魚含17.6%、帶魚含18.1%、鮐魚含21.4%、鰱魚含18.6%、鯉魚含17.3%、鯽魚含13%。

2、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魚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較低,大多數只有1%~4%,如黃魚含0.8%、帶魚含3.

8%、鮐魚含4%、鰱魚含4.3%、鯉魚含5%鯽魚含1.1%鱅魚(胖頭魚)只含0.

9%、墨斗魚只含0.7%。

3、無機鹽、維生素含量較高。海水魚和淡水魚都含有豐富的磺,還含有磷、鈣、鐵等無機鹽。魚肉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尼克酸。這些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

5樓:幸福路上的張

清江魚和鯰魚如果不仔細看,很多人很容易被它們混淆,下面就為大家講解下如何來區別這兩種魚:

生活環境不同:清江魚是一種生活在山泉水裡的魚,這種魚需要活在酸鹼性比較適中的水域裡,而鯰魚是生活在沼澤、池塘裡的魚。

頭部不同:鯰魚的頭部會明顯的比清江魚頭大,而且扁平,一般魚頭大過身體。

魚鰭不同:鯰魚背上只有1個背鰭,而且小。清江魚背鰭有2個,一個前面,一個尾部,尾部的是肉質的背鰭。

形體區別:清江魚的身體有點偏扁,鯰魚的身體比較圓潤,有一種肥肥的圓圓的感覺。

魚嘴區別:清江魚的魚嘴是有點扁扁寬寬的,鬍鬚相對來說是比較短的,共兩根鬚。鯰魚的魚嘴是弧形的,比較圓,鬍鬚也很長,有四根或四根以上的鬍鬚。

魚腹區別:鯰魚的腹部有些淺灰色或者白色,但清江魚的腹部和身體的顏色基本一致,沒什麼變化。

身長區別:鯰魚比清江魚要大,清江魚的大小和黃花魚是差不多的。

尾巴不同:鯰魚的尾巴是圓扇形的,清江魚尾巴和普通魚一樣是分叉。

重量區別:鯰魚是可以養很大條的,最大的鯰魚可以比人還大,可以達到好幾千。而清水魚一般都是比較小的,這種魚生活在泉水裡,所以不會很大。

清江魚,又稱米鱂,俗稱"稻田魚"、"魚目娘",英文名為"'medaka"',俗稱'"rice fish"',是輻鰭魚綱頜針魚目異鱂科的其中一種。 分佈在東亞及東南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臺灣的淡水水域。

鯰魚,同鯰魚。分種較多,常見有鯰魚(土鯰)大口鯰魚、鬍子鯰(塘鯴)革鬍子鯰(埃及鬍子鯰)客家俗稱滑哥魚。

鯰魚和昂刺魚是同一種魚嗎,鯰魚和鰱魚是同一種魚嗎 有什麼區別

不是同一種魚。主要區別有,科目分類不同 外形特徵不同 生活習性不同,具體如下 一 科目分類不同 1 鯰魚 鯰魚,同鯰魚。屬脊索動物門 輻鰭亞綱 鯰形目 鯰科 鯰屬 鯰魚種。2 昂刺魚 中文學名,黃顙魚。屬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鯰形目 鱨科 黃顙魚屬,黃顙魚種。二 外形特徵不同 1 鯰魚 體長形,頭部...

白鰱魚與鯉魚有何區別?詳細點鯉魚和白鰱有什麼區別?

鰱魚 又叫白鰱 水鰱 跳鰱 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 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稜自胸鰭下方直延達 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鰱魚是人工飼養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 疾病...

一畝魚塘能養多少鯉魚,草魚,鰱魚

一般來說青草鰱鱅都是混養的!現在來看河南的四大家魚養殖密度最高有達到萬斤的!一般來講1畝塘子混養養到2000 3000斤!當然如上面的那位所講,地區,氣候,環境,水質及養殖技術和投入不同差距也很大!一般來說,每畝水塘養殖鯉魚3000斤左右為好,搭配300斤左右其他魚類,放養的過多易發生病害,養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