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戟得矛是何意出自於哪,齒亡舌存是何意出自於哪

2021-03-03 23:38:50 字數 4586 閱讀 4654

1樓:易書科技

「亡戟得矛」比喻得失相當,或得失並不當。

也用來比喻眾說不一。

此典出自《呂氏專春秋·離俗屬》:「齊晉相與戰,平阿之餘子,亡戟得矛,卻而去,不自快,謂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

齊國與晉國打仗,平阿的餘子丟失了戟拾得了矛想回去,又害怕回去,因此徘徊不定,接著他便問路人:「亡戟得矛,可以回去嗎?」路上的人對他說:

「你太機械了,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丟了兵器,又拾得兵器,怎麼就不可以回去?」餘子走了幾步,又猶豫起來,不知到底是回去的好,還是不回去的好。這時正遇上叔無孫騎著馬走來,他便上前攔著馬問道:

「今天我出戰,丟了戟,拾得矛,可不可以回去?」叔無孫說:「矛不是戟,戟也不是矛,丟了戟,拾得矛,怎麼能以拾矛來抵消失戟的責任呢?

」他聽了這話後就又不敢回去了。

亡戟得矛是何意?出自於哪?

2樓:易書科技

【釋義】亡:丟失,失掉了戟,得到了矛。比喻有失有得,得失相當。

【出處】回戰國·呂不韋《呂答氏春秋·離俗覽》。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國和晉國發生了戰爭,雙方戰鬥很慘烈。在混戰之中,有一名齊兵丟失了自己的**——戟。但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正好有一支矛,那是晉兵丟下的。

於是他急忙撿起來,準備繼續交戰,心裡卻害怕這樣做長官會處罰。小卒一時沒有了主意,忙問道上的行人,行人說:「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一件換一件,得失相當,有什麼不行的?

」這時防守高唐的齊國大夫騎馬奔過來。小卒忙跑到馬前,問道:「大人,我在戰場上丟了戟、撿到矛,可以平安歸隊嗎?」

大夫氣急敗壞地訓斥道:「你這個笨蛋,戟不是矛,矛也不是戟,你丟了戟,得了矛,也是抵償不了的。」

小卒害怕受到長官的處罰,回身又衝進敵陣,直到戰死。

齒亡舌存是何意?出自於哪?

3樓:易書科技

【釋義】「齒亡舌存」比喻剛強的不能立足、柔和的能夠存在;也可以借用來說明有道的能夠永存,無道的終遭滅亡。

【出處】此典出自《說苑·敬慎》。

春秋時著名的大學問家老子(又稱老聃),本名李耳,字伯陽,楚國人,是著名的《道德經》的作者。他在周朝做官時,孔子也曾去向他請教實踐的方法。

有一次,老子的老師常縱生病了,他前去探望。常縱倚在床上,張開嘴讓老子看,問他道:「我的舌頭還在裡面嗎?

」老子答道:「在裡面呀。」常縱又問他道:

「我的牙齒也還有嗎?」老子搖搖頭說:「牙齒是沒有了!

」常縱接著又問道:「你明白這是什麼道理嗎?」老子回答道:

「舌頭之所以還存在,我想那是因為它很柔軟的緣故吧!牙齒之所以脫落,可能是因為它太剛強的原因吧?」常縱聽了,高興地點頭說:

「你說得沒錯,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這樣的。」

常縱是主張仁義而鄙棄**的,所以他借用舌頭和牙齒來說明:舌頭因其柔(仁義)而存在,牙齒因其剛(**)而覆亡(脫落)。仁義必定戰勝**,這是堅定不移的道理。做人如此,國家亦如此。

徙宅忘妻是何意·出自於哪?

4樓:易書科技

「徙宅忘妻」形容健忘者。

此典出自《孔子家語·賢君》:「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春秋時期,魯哀公曾經問孔子說:「我聽說有一個健忘的人,搬家時把自己的妻子都忘記了,世上真的會有如此健忘的人嗎?」孔子回答道:

「這還不算是最健忘的。最健忘的人,甚至把自己都忘記了。」

急人之困是何意?出自於哪?

5樓:易書科技

【釋義】著急地為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戰國時,魏安釐王的弟弟公子無忌,被封為信陵君,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門下有食客數千人。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在長平打敗趙括率領的40萬趙軍,又進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平原君和夫人接二連三地派人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求救。但是,安釐王非常害怕秦國,下令軍隊駐紮在邊境,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持觀望態度。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接二連三地趕到魏國都城大梁,責備信陵君說:「我所以和魏國結為姻親,是因為仰慕您道德高尚,能急人之困,現在邯鄲早晚之間就要被迫降秦了,公子您的急人之困表現在**呢?而且,縱使您看不起我趙勝,難道您就不憐惜您自己的姐姐嗎?

」信陵君千方百計想說服魏王救趙,可魏王怎麼也聽不進去,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接受了大梁監守夷門的隱士侯贏的建議,請魏王寵愛的如姬從魏王臥室偷出兵符,假託魏王之命,奪得兵權,領兵解了趙國之圍,趙國因此才得以保全。

分我杯羹是何意?出自於哪?

6樓:易書科技

【釋義】分給我一杯肉羹。引申為分享利益。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楚漢之爭時,項羽本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想法設下鴻門宴,地點在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縣東),但未能如願。過了一段時間,項羽佔據了秦都咸陽殺掉了秦降王子嬰。自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

漢二年春,劉邦在平定了秦朝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之後,率大軍討伐項羽,被項羽打敗,父親和妻子呂后也被楚軍活捉。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城中,危急萬分,不得不率一小隊人馬逃逸。此後,劉邦率領從韓信手中接過的軍隊,繼續同項羽對峙。

項羽因後方被彭越的軍隊干擾,絕了軍糧,無法迅速擊潰劉邦,心裡很急。他就在軍中放置了一個高高的切菜板,將劉邦的父親按在上面,對劉邦說:「你今日要是再不退兵的話,我就把你的父親煮著吃了!

」劉邦卻回答說:「我與你項羽曾經一起擁戴過楚懷王,並且相約為兄弟,所以我的父親也等於是你的父親。你如今果真要煮著吃了我父親的話,那你就分我一杯羹吧!」

項羽聽了劉邦的話,惱火極了,真的想立刻把劉邦的父親殺掉。但他的叔父項伯勸他說:「爭天下的人著眼於大事,是決不會顧個人小家的。

你現在把劉邦的父親殺掉了,不會有什麼好處,只能增加他的仇恨。」

項羽思忖:如果我真的殺掉了劉邦的父親,一方面,對漢軍來說,劉邦是大義滅親,為大業而不顧親情,因而會更加效忠,另一方面,顯得我不夠光明正大,嚴重的可動搖軍心,萬萬不可。最後,項羽終於沒有殺掉劉邦的父親。

以羊易牛是何意?出自於哪?

7樓:易書科技

這則寓言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所謂「仁術」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以小易大,見牛未見羊。這就是只看到量變,而忘掉質變。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

『將以釁鐘。』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輿?

』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這段話意思是說:

齊宣王坐在大殿上,看到一個人牽著一頭牛從殿下走過。齊宣王便問道:「牽著牛到哪兒去呢?」

那人回答說:「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鍾。」

齊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種害怕可憐的樣子,它毫無罪過,卻要被殺死。」

那個人便問道:「難道就廢除了祭鍾這一風俗了嗎?」

齊宣王卻說:「這怎麼可以廢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亡戟得矛出自於哪?

8樓:易書科技

此典出自《侶氏春秋·離俗覽·離俗》。

齊、晉兩國交戰,平阿邑的一名預備役士兵在作戰時丟失了戟卻揀到了一支矛,撤退時他很不痛快,對路邊的人說:「我丟了支戟,揀到支矛,可以回去嗎·」那人說:「戟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丟了兵器又揀到兵器,為什麼不能回去·」士兵繼續往回走,心裡還是不痛快,路上,又碰到高唐邑的一個孤兒叔無孫,他就攔在叔無孫的馬前說:

「今天打仗,我丟了支戟,揀到支矛,可以回去嗎·」叔無孫說:「矛不是戟,戟不是矛,雖然你丟失了戟,揀到支矛,但兩者不能相抵,你回去後難道能夠當得住上司的責問嗎·」聽了此話,那個士兵說:「噫!

回去打仗,現在趕快回去還來得及。」他終於戰死在疆場。叔無孫知道後,說:

「我聽說:君子使人遭受禍患,就一定要和他共患難。」說完,快速策馬奔赴戰場,結果也死在戰場上沒能活著回來。

迎刃而解是何意?出自於哪?

9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主要的問題一解決,其他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刃:刀口。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杜預傳》。

晉武帝時,有一個名叫杜預的人。他學問淵博,見識廣遠,能文能武。當文官時,經常提出安邦理財的好建議;當武將時,率軍打仗屢建戰功。晉武帝時任鎮南大將軍,總督荊州一帶的軍事。

公元280年,杜預向晉武帝司馬炎建議,討伐吳國。他調兵遣將,出兵不過十天,就佔領了長江上游的許多城池;接著又用計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欲等高階文武**兩百多人。

當時有人認為吳國建國多年,有相當大的實力,不可能一下子將它徹底打垮。同時又正值酷暑,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何況河水又因暴雨而氾濫,對大部隊作戰十分不利。因此建議就此收兵,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攻打,其結果可能比現在進攻要好得多。

但杜預主張卻與眾人恰恰相反,主張乘勝前進,擴大戰果,不給吳軍以喘息的機會。他說:

「現在我軍連勝幾仗,軍威大振。以這種鬥志旺盛的軍隊去進攻連吃敗仗、士氣低落的吳軍,繼續打下去,其形勢就像用利刀破竹子一樣,前面幾節破了之後,後幾節只要刀刃一進,無需用力竹子就順勢自然破開。」

後來,杜預領兵繼續前進,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他經過的地方,都順利佔領,最後吳國滅亡了。

交頭接耳是何意出自於哪

意思是靠得很近,低聲交談。交頭接耳 讀音 ji o t u ji r 出自 元 關漢卿 單刀會 第三折 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譁。譯文 不能靠得很近,低聲交談,不能歡聲笑語大聲喧譁。成語故事 林沖因得罪高太尉被送到滄州草場。在滄州認識了朋友李小二,經常去酒店喝酒。一天,兩個東京人來到酒店。吃飯時交...

先見之明是何意出自於哪,暮雲春樹是何意出自於哪

先見之明 比喻有預見性。此典出自 後漢書 楊彪傳 愧無日石單先見專之明。東漢末年,屬曹操有個主簿叫楊修,字德祖,是侍中楊彪的小兒子。楊修是個很有才智的人,曾因猜中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殺死。楊修死後,楊彪非常傷心,面容一天天消瘦了。有一天,曹操見了楊彪,問他為什麼這麼瘦了,楊彪說,我沒有金日碑的先見之...

千金是何意 出自於哪,一字千金是何意 出自於哪?

一字之師 指稱詩文的改正者。詩文經旁人更改一字就更加完美,故稱修改者為 一字之師 此典出自南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 人以谷為一字師。唐朝時期,有一個和尚名叫齊己,他非常喜歡寫詩。他寫詩的態度也十分嚴謹,詩寫成後,還要仔細琢磨 反覆推敲,並虛心向別人請教。有一次,他寫了一首五言詩,題名為 早梅 為了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