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是出自於歷史故事還是神話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2021-04-10 03:22:27 字數 6190 閱讀 1227

1樓:深秋竹雪

寓言故事

鐘聲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萬物也都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閉上了眼睛就不復存在或者改變了形狀.這則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卻形象而生動地闡明瞭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的.

滿意請採納

掩耳盜鈴是出自寓言故事的嗎

2樓:匿名使用者

掩耳盜鈴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

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成語故事,寓言神話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覆水難收:潑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相傳漢時朱買臣,原來家境貧窮,其妻要求離異。

後買臣做了大官,其妻又要求復婚。買臣取一盆水潑在地上,讓她再收回來,表示夫妻關係已無可挽回。後用來比喻某事已成定局,無可 挽回。

大禹治水: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4樓:以前以後卟見

成語故事:圍魏救趙,刻舟求劍,緣木求魚,擒賊擒王,掩耳盜鈴,草木皆兵。

神話故事: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天衣無縫,牛郎織女,共工怒觸不周山。

5樓:匿名使用者

1、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衛 。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見道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張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

終於在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悄悄的離開了部落。

最終她找到了大海,她為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著巨浪奔向精衛。最後,大海把精衛帶走了,帶著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精衛死前那一刻才醒悟過來,精衛的靈魂因為憤怒而化做一隻青鳥,精衛為了報復大海,決定把大海填平,於是就日以繼夜的含著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6樓:匿名使用者

寓言故事成語:對牛彈琴、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拔苗助長、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7樓:匿名使用者

寓言、神話、歷史故事成語:

(1)、寓言故事成語:對牛彈琴、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拔苗助長、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驚弓之鳥、畫蛇添足、畫餅充飢、葉公好龍、杯弓蛇影、坐井觀天、愚公移山、畫地為牢

(2)、神話故事成語: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3)、歷史故事成語:

指鹿為馬(趙高) 紙上談兵(趙括) 負荊請罪(廉頗) 妙筆生花(李白)

嘔心瀝血(李賀) 程門立雪(楊時) 望梅止渴(曹操) 圍魏救趙(孫臏)

東山再起(謝安) 聞雞起舞(祖遜) 一鼓作氣(曹劌) 愚公移山(愚公)

鑿壁借光(匡衡) 名落孫山(孫山) 請君入甕(周興) 馬革裹屍(馬援)

退避三舍(重耳) 投筆從戎(班超) 圖窮匕見(荊軻) 鐵面無私(包拯)

草木皆兵(苻堅) 背水一戰(韓信) 樂不思蜀(劉禪) 不恥下問(孔子)

一鳴驚人(齊威王) 東窗事發(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一筆勾銷(范仲淹) 九牛一毛(司馬遷) 完璧歸趙(藺相如)

雪中送炭(宋太宗) 黃袍加身( 趙匡胤) 焚書坑儒(秦始皇)

驚弓之鳥(孫更贏) 入木三分(王羲之) 一字千金(呂不韋)

小心翼翼(賈黃中) 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臥薪嚐膽(越王勾踐)

高山流水(鍾子期) 百聞不如一見(趙充) 有眼不識泰山(魯班)

先發制人 約法三章(劉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仲) 三顧毛廬 如魚得水(劉備)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項羽) 運籌帷幄 孺子可教(張良)

過關斬將 單刀赴會(關羽) 脫穎而出 毛遂自薦(毛遂)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神機妙算 錦囊妙計 初出茅廬 (諸葛亮)

8樓:匿名使用者

1.按圖索驥

孫陽,春秋時期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因此人們都管孫陽叫「伯樂」。孫陽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一本《相馬經》,供人們參考。孫陽有個兒子,智力較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後,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

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點是高腦門、大眼睛、大蹄子」,便拿著書,往外走,試試自己的眼力。走了不遠,他看見一隻癩**,忙抓了回去告訴他父親說:

「自己找了匹好馬,和你《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點」。伯樂看見了以後,哭笑不得,幽默的說:「你這馬愛跳,沒法騎啊」。

寓意:「按圖索驥」這個成語一般既用來表示做事死板,機械,廣泛用於貶義詞,也比喻按照線索來尋找,這一種解釋不含貶義。

2.掩耳盜鈴

出自《呂氏春秋》原為「掩耳盜鐘」,範氏滅亡了,有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揹著它逃跑,又背不動,於是用錘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就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把鍾搶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

最終也被別人抓獲了。

寓意: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其果。

掩耳盜鈴是成語還是寓言故事

9樓:匿名使用者

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偷鈴鐺的人怕鈴響,把自己耳朵堵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 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

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

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

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是成語故事也是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出 處《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貶義出 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11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出 處《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貶義出 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來自神話故事的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12樓:匿名使用者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南轅北轍 揠苗助長 濫竽充數

來自神話故事的成語

夸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精衛填海 天衣無縫 女媧補天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退避三舍 聞雞起舞 臥薪嚐膽

13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南轅北轍 揠苗助長 濫竽充數

夸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精衛填海 天衣無縫 女媧補天

退避三舍 聞雞起舞 臥薪嚐膽

14樓:幻幽娃娃

寓言故事

· 求千里馬 · 曾子殺豬 · 棘刺刻猴

· 黔驢技

窮 · 按圖索驥 · 南轅北轍

· 蘭子獻技 · 夫妻妒影 · 鄭人買履

· 好諛亡國

陷 井 之 蛙 醜 女 效 顰 自 相 矛 盾

刻 舟 求 劍 掩 耳 盜 鍾 塞 翁 失 馬

狐假虎威 自相矛盾 刻舟求劍 濫竽充數

守株待兔 老馬識途 驚弓之鳥 葉公好龍

神話故事

精衛填海 開天闢地 八仙過海 火眼金睛

夸父追日 女媧補天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天女散花 愚公移山 牛郎織女 摶土造人

人神共憤 葉公好龍 井底之蛙 涸轍之魚

海市蜃樓 百鳥朝鳳 天衣無縫 雞犬**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杜鵑啼血 吳剛伐桂

大禹治水 倉頡造字 沉香救母 龍王輸棋

巫山神女 盤古開天

歷史故事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后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畫龍點睛是神話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畫龍點睛是寓言故事。1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中國曆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 揠苗助長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 畫蛇添足 等。2 畫龍點睛的故事內容 南北朝時期的樑朝,有位...

哪吒鬧海是神話故事還是歷史故事和民間故事

哪吒 n bai zh 神話人物,一個頂天立du地的 zhi神話英雄,一個躍然 dao於書本上的內 民間 傳說。活容躍於明代古典 西遊記 封神演義 一般俗稱 封神榜 哪吒又作那吒,源於元代 三教搜神大全 也有說哪吒很可能是源自於古波斯。你覺得哪個娃能在孃胎裡十年再出來的 你見過地球上有人懷胎三年多之...

開天闢地是神話故事還是歷史故事,盤古開天闢地是什麼的神話故事?

開天闢地乃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為神話故事。其意為盤古氏開闢天地後才有世界。出自 三五曆紀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是神話也是歷史。只是距離我們太遙遠了。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炎帝黃帝都是真實存在的。神農氏,伏羲氏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而盤古女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