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教裡面說的因緣,佛教中的「因緣」是什麼意思

2021-03-29 09:27:24 字數 7219 閱讀 6297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緣,佛學術語,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條件,緣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條件,有因有緣,必然成果,此果對因來說稱為報,就是「因緣果報」,亦簡稱「因果」。有因就有果。

有果必有因。多因一果。

另外,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1)無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煩惱的總稱。於緣起性空無所明瞭,因而妄生一切執著,此謂「無明」;

(2)行:造作義,指一切行為,即依無明所造的善惡業;

(3)識:業識,此識隨業受報,為過去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

(4)名色:名指心識,色指形體。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成胎後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觸: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指出胎後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

(7)受:即領受。根境相對於違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二種感覺謂之「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情緒;

(8)愛:即貪愛。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歡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所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舍之而後已,此即為愛染欲境的一種趨求。

(10)有:即業。即有因有果,由前際因(愛取),生後際果(生老死),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輪迴的事實來。此為所作業力感報的一種規定;

(11)生:即受生。以現在所作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來世受生,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活動;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軀自然從少到老,無常轉變必至於死,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2樓:我是好童鞋白羊

佛教裡的「取」是什麼呢?當你在選擇的 時候,你就會造業,就是製造你六道輪迴的因。今天這 個事情我能夠去做嗎?

如果你取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你 就造因了。今天這個事情我應該舍掉的,我不願意舍掉, 你又造因了,輪迴啊。我跟這個女朋友談戀愛,談到最 後,她不要我了,哎呀,我就是不放過她。

你看,一個 是要報復,還有一個是不要報復,到底你要報復,還是 不要報復,我不報復枉為人啊,我一定要報復,好了, 你取了報復這個心,接下來你就造了這個因,就是六道 輪迴的因。在人間取捨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為 一個人取了好的東西,就是取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那這 個人就會一帆風順。如果一個人取了一個不順利的東西, 那這個人就會永遠吃苦頭。

很多女人嫁錯人了,結婚之 前有三個男人追求她,她最後選了這個老公,取捨錯了, 接下來痛苦萬分。

3樓:匿名使用者

因是原因,緣是攀緣。比如種子是因,種子攀緣泥土水分陽光等等便能成長

佛教中的「因緣」是什麼意思

佛教裡所說的「緣」有哪幾種緣?他們分別是什麼意思?

4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佛教裡四緣有: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等。

1、因緣:因緣者,因即是緣的意思。在佛教「因緣論」中,通常將引生結果的主要條件稱為"因",次要條件稱為「緣」。

於此,則強調因也是眾多條件之一,故稱因緣。上面所說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為因緣。

2、等無間緣:又稱為次第緣。這是就心、心所而說的。當前唸的心、心所將消散時,會生起後唸的心、心所的緣。此前唸的心、心所,就稱作等無間緣。

3、所緣緣:指心所攀緣的境界,即認識的物件。佛教認為,心是能緣,外境是所緣,所緣,就是心法生起的緣,稱為所緣緣。

4、增上緣:不障礙或有助於他法的產生,謂增上緣。其緣體廣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緣;又心用廣大,為一切有為法的增上緣。所謂一切法,指除了自體之外,一切的有為現象均為增上緣。

5樓:aaa**王

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是來:了業、了緣、了願的。而且還有四種緣分:討債、還

債、報恩、抱怨。而報恩的少,其他的多!

6樓:因緣法

緣,是指一切事物之間生起一種互相交涉的關係。佛教把這些關係加以研究分析,可以心、色二法分別論之。心法依四緣生起:

一、因緣,亦名親因緣,即自心中業識的種子,彼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親因緣。

二、無間緣,亦名等無間緣,即眾生攀緣的心、前念、後念接續不斷,故名無間緣。

三、所緣緣,指眾生心念所攀緣的物件,經雲:「心本不生,因境有」,故一切外境皆為所緣之緣。

四、增上緣,除前三種緣外,其它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皆名增上緣。此四緣生法,譬如會抽菸的人,想抽菸是出於自心中習氣的種子,即是親因緣;抽菸的慾念不斷即是無間緣;得遇見了香菸即是所緣緣;煙癮大發即是增上緣;此四緣成熟了抽菸的行為。色法依二緣生起:

一、親因緣,比如一粒椰種具有能生椰樹為因,是最有親切的關係名親因緣。

二、增上緣,比如肥沃的泥土以及陽光、空氣、溫度、水份等等幫助椰種發育長大的助力,名增上緣。世間一切諸法的生起都離不了這四緣的關係。

7樓:引導者

心法具有四緣,其概要如左: (1) 因緣, 「因」是生識之緣。 每識之「種子」即為生每識之「親因」, 故名為「緣」。

(2)增上緣,「增上」亦是生識之緣。如眼識除「親因」之外,其 餘眼根、光明、空間、作意等,皆是生「眼識」之「增上緣」,故亦名為 「緣」。 (3)所緣緣,「所緣之境」,亦是生識之緣。

蓋心法為「能緣」, 必有「所緣」之「境」,約色聲香味觸之本質,系第八識親變之「相分」; 前五識託之為「本質」,為「疏所緣緣」。若前五識託質自變之「相分」, 方名「親所緣緣」,本論專明此義。

(4)等無間緣,「前後相續」,亦是生識之緣。不過是「心法」前 後生滅相續耳。

佛教十二因緣各是什麼

8樓:少陵五老

十二因緣又稱為十二緣起支。此十二支互相為因果,因為一個因緣升回起,而造成另一個因緣也生起答,故佛經中常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這樣的東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樣東西也跟著生起;有這樣的東西消滅,另外一樣東西也跟著消滅。

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到生死彼此成為條件或因果聯絡的12個環節:

1.無明,即無知;

2.行,由無明而產生的善與不善等行為(意志);

3.識,相當於托胎時的心識;

4.名色,相當於胎中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形體;

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種感覺器官;

6.觸,相當於出胎後開始接觸外界事物;

7.受,即對苦樂等的感受;

8.愛,即生起貪愛等慾望;

9.取,指追求色、香、味、觸等;

10.有,即生存的環境;

11.生,即來世之再生;

12.老死,是人生的終結。

9樓:匿名使用者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10樓:匿名使用者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眾生實是本來清淨,由於過去一念無明妄動,便有行為造作,有行為造業便有入版胎之識,有權

入胎之識,便有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後,六根就會有六種觸覺,有六觸覺便有六種感受,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有所奪取便會形成未來之業因,有了未來之業因,就會領受未世之生,有生就必然會有老死,及一切憂、愁、悲、傷、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順生門。

若是沒有無明妄,**會有行為作業,沒有行為作業,**會有入胎之識,沒有入胎之識,**會有胚胎這個色身,沒有色身就不會有六根存在,沒有六根就不會有六種觸覺,沒觸覺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就沒有愛,沒有愛就不會執著、奪取,沒有執著就不會有未來生之業因,沒有未來生的業因,就不會有未來世之生,沒有生就不會有老死,及憂傷悲苦,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12樓:匿名使用者

「十二因緣」把整copy個人生過程劃分為無明、行、識、名色

、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個前後相續、周流不停的部分。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行緣無明、識緣行、名色緣識、六入緣名色、觸緣六入、受緣觸、愛緣受、取緣愛、有緣取、生緣有、老死緣生。

學佛不要過於執著於名詞術語,主要是以法修行,才能證果,要做「學佛」人,不要把佛教搞成「佛學」否則得不到真實的利益,這也是世尊告戒人們的,看學佛人不只要看他是怎麼說的更重要的是看他怎麼做的,在生活中按「淨業三福」修行,即得到自己的利益又能讓周圍大眾對您生起尊重心,這就是「如理如法修行」。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什麼??

13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四緣。

四緣,即因緣(梵hetu -pratyaya )、等無間緣(梵samanantara -pratyaya )、所緣緣(梵a^lambana -pratyaya )、增上緣(梵adhipati -pratyaya )。

(一)因緣

在因和緣之中屬於因的一切原因都攝在此中,因即是緣的意思,因與緣佛陀不曾有嚴格的界說,但從相對的差別說,因約特性,緣約力用說,又因是主要的,緣是指一般的。在六因中之後五因即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和異熟因屬於因緣。

(二)等無間緣

等無間是指前後心心所,體各一,如心心所中,受體是一,其餘想行識亦各是一,不會多也不會少,前心心所等與後心心所為緣,不是前受生後受,前想生後想等,此處通緣也通果。無間是指前心心所生後心心所,中間沒有其他心所間隔,也通緣通果。

(三)所緣緣

一切法可以做心王、心所所緣的境,無論有漏無漏,有為無為都可以緣它,因心王心所力量薄弱,一定要有所緣的境後,才能升起來,就好像一個很瘦弱的人,要依靠手杖才能行走一樣,唯為心法所緣的緣,為所緣緣。

(四)増上緣

即增上果的緣,在能作因中除掉等無間緣和所緣緣二種以外的緣。

關於能作因攝三緣義,有兩種看法:一能作因可攝三緣,即有力的攝増上緣、等無間緣、所緣緣,無力的只攝増上緣;二能作因唯攝増上緣,《俱舍論》中本許能作因有不障、有力二義,故許攝為三緣。

14樓:woai小元寶

其實這個「緣」本身也是因

佛教認為每個眾生都有第八

識阿賴耶識,上一世做過的事情,帶有屬性,所謂善惡無性的特性,這個事情做過之後埋藏在他們的阿賴耶識中,好比大樹的種子種在地裡,當下一世(有些當世就有,叫現世報)之後遇到合適的條件使他們因為當初的造作,或者享受好的報答,或者惡的報答,要示現這種報應就需要條件產生,比如他當官了,做生意了,遇到貴人了這些就屬於他受好報或者惡報的條件,也叫做緣。

緣就是條件的意思,任何事情要產生都離不開條件,比如我們說要造一張桌子,那麼木板,釘子,油漆之類的東西就叫做緣,也就是使這個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

1、六因

(1)能作因:在有為法生起時,不障礙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為有力能作因和無力能作因兩種。

(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為因,互為果,「因果同時」的意思。也分為二種:互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類因:因果相似,名為同類。謂過去與現在的一切有漏法,以同類相似的法為因,故稱同類因。

(4)相應因:當"認識"發生時,「心」及「心所」必同時相應而起,相互依存。二者同時具足同所依、同所緣、同行相、同時、同事等五義,故稱「相應因」。

(5)遍行因:遍一切的雜染法,而能生起煩惱的原因,名為遍行因,又名十一行惑。

(6)異熟因:異熟,是異類而熟的意思,舊譯為果報。指善惡的因,產生了非善非惡的無記果。這是從得果的性質上來區別,和同類因、遍行因不同。特指能招致三世苦樂果報的善惡業因。

2、四緣

(1)因緣:因緣者,因即是緣的意思。在佛教「因緣論」中,通常將引生結果的主要條件稱為"因",次要條件稱為「緣」。

於此,則強調因也是眾多條件之一,故稱因緣。上面所說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為因緣。

(2)等無間緣:又稱為次第緣。這是就心、心所而說的。當前唸的心、心所將消散時,會生起後唸的心、心所的緣。此前唸的心、心所,就稱作等無間緣。

(3)所緣緣:指心所攀緣的境界,即認識的物件。佛教認為,心是能緣,外境是所緣,所緣,就是心法生起的緣,稱為所緣緣。

(4)增上緣:不障礙或有助於他法的產生,謂增上緣。其緣體廣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緣;又心用廣大,為一切有為法的增上緣。所謂一切法,指除了自體之外,一切的有為現象均為增上緣。

3、五果

(1)增上果: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得的結果。

(2)士用果:又稱士夫果。士(士夫) :人;用:造作。士用,人的作用。謂人使用工具造作各類事情,所得的結果,稱為士用果。

(3)等流果:又稱依果、習果。自同類和遍行二因所生的果。果似因,名「等」;果從因生,名「流」。後起的果和前因,在性質上相似,稱為等流果。

(4)異熟果:又稱報果。是由異熟因所招感的果報。此果與因,既不同時,又非相隨,性質也不一樣。

(5)離系果:「系」,煩惱的繫縛。離開一切煩惱的繫縛,稱為「離系」。通過修習佛教,斷絕一切煩惱,超脫生死輪迴,稱離系果,也就是涅槃。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裡面說的因緣

因緣,佛學術語,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條件,緣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條件,有因有緣,必然成果,此果對因來說稱為報,就是「因緣果報」,亦簡稱「因果」。

(1)無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煩惱的總稱。於緣起性空無所明瞭,因而妄生一切執著,此謂「無明」;

(2)行:造作義,指一切行為,即依無明所造的善惡業;

(3)識:業識,此識隨業受報,為過去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

(4)名色:名指心識,色指形體。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成胎後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觸: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指出胎後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

(7)受:即領受。根境相對於違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二種感覺謂之「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情緒;

(8)愛:即貪愛。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歡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所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舍之而後已,此即為愛染欲境的一種趨求。

(10)有:即業。即有因有果,由前際因(愛取),生後際果(生老死),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輪迴的事實來。此為所作業力感報的一種規定;

(11)生:即受生。以現在所作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來世受生,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活動;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軀自然從少到老,無常轉變必至於死,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佛教中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苦集滅道 為四聖諦 諦為真實不虛之義 也為超凡入聖之途徑 修此四諦 可成聖果八正道 正見 正思維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念 正定 正精進 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四聖諦 又名四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 集諦 滅諦 道諦...

佛教中說的昹依是什麼意思,佛教中說的昄依是什麼意思

皈依 gu y 的意思是 身心歸向它 依靠它。皈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或稱佛 皈依 也可以寫成 歸依 皈 與 歸 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所謂內道 外道之差別在於有無皈依三寶。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寶的力量而得到保護與解脫。三寶指佛 法 僧 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

今天是佛教中的什麼日子,今天是佛教中的什麼節日

今天 9月抄8日 是佛教中的月光菩 薩襲聖誕。bai 佛教紀念日,農曆八月十du五日 每年的9月8日 是佛教東zhi方三聖之dao月光菩薩聖誕,根據佛教史料記載,月光菩薩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最貼近的護持者,又尊稱月淨菩薩 月光遍照菩薩。今天是佛教中的什麼節日?農曆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今天是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