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的實質是什麼,教育心理學中品德的實質是什麼

2021-03-20 18:24:04 字數 6120 閱讀 8319

1樓:江老師

教育心理學是屬於心理學的一種,簡單來說是在教育過程中施教與受教人因進行教育而產生心理上的變化。人在某一個階段,因身邊的環境、人物等諸多因素影響,會與自身的價值觀相結合並讓大腦紀錄資訊從而產生心理上的變化;這是所有心裡學範疇內的學術性科目的基礎。

實質就是通過學習瞭解學習者的心理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服務。

2樓:匿名使用者

竹下說的很標準。狹義學習是就知識學習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廣義的學習方式啊 很不錯的

教育心理學中品德的實質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品德不是個體先天的稟賦,而是通過後天的學習活動獲得的,其實質是把外在於主體的社會行為規範內化為主體內在的道德行為觀念,並進而通過個體的道德價值取向,穩定地調節主體外顯的道德規範行為的過程。

5樓:匿名使用者

品德的實質是把外在於主體的社會行為規範內化為主體內在的道德行為觀念,並進而通過個體的道德價值取向,穩定地調節主體外顯的道德規範行為的過程。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二)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核心部分)、道德情感(直覺的、想象的、倫理的)、道德行為三個方面。

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的實質是什麼?

《學前教育心理學》 簡述桑代克對學習實質的解釋

7樓:匿名使用者

桑代克首先用實驗法來研究動物的學習心理。他創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籠等實驗工具,試驗魚、雞、貓、狗等動物的學習。根據這些實驗,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並不具有推理演繹的思維,並不具有任何觀念的作用。

動物的學習方式是試誤式的,即動物是通過反覆嘗試錯誤而獲得經驗的。這種學習的實質就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聯結,即「感應結」。因此學習即聯結的形成與鞏固。

桑代克桑代克把從動物的實驗研究中所揭示的種種規律應用於人類的學習,認為人的學習可塑性要比動物大得多,行為也更復雜,但也是基於本能,以刺激反應的聯結為準則的。因此,桑代克把人類的學習方式分為四類:(1)普通動物式的形成聯結,例如10個月的嬰兒學習打鼓;(2)形成含有觀念的聯結,例如2歲兒童學習聽到母親一詞就想到母親,或者想到糖時就說出糖這個詞;(3)分析或抽象,例如一個學**的人學習對一個聲音的倍音發生反應;(4)選擇性的思維或推理,例如兒童應用有關造句法的各種規律和詞根的意義來學習一句拉丁文的含義。

學習律在實驗的基礎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

(1)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這個定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①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②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③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準備律是反應者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一切反應是由個人的內部狀況和外部情境所共同決定的。因此學習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是一種活動。

學習者必須要有某種需要,體現為興趣和慾望。此外良好的心理準備還應包括對該情境起反應所必不可少的素養和能力準備。

(2)練習律(law of

exercise)。這個定律分為兩個次律:①應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加以應用,就會變強;②失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久不應用,就會變弱。

練習律的實質就是強化刺激與反應的感應結。反應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與這個情境發生的聯結越牢固。反之,長期不用這個反應,這種聯結就趨於減弱。

後來,桑代克修改了這條定律,指出單純的重複練習,不如對這個反應的結果給以獎賞取得的效果更大些。

(3)效果律(law of

effect)。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效果。即如果個體對某種情境所起的反應形成可變聯結之後伴隨著一種滿足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增強;反之,如果伴隨的是一種使人感到厭煩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減弱。

桑代克在20世紀30年代進一步考察了這條定律,發現,感到滿足比感到厭煩能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強調獎賞,而不大強調懲罰。

總之,桑代克強調刺激與反應形成的一切聯結都以應用和滿足而增強,以失用和煩惱而減弱。因此教育必須遵循這兩條主要的學習定律。教師應當瞭解有效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兒童對學習有強烈的興趣和喜悅上。

有鑑於此,教師應當先將作業中的樂趣講給學生聽,或以自己的熱情激起兒童的準備;要仔細地規定和嚴格地控制反應的順序,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形成所需的習慣;要注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是否疲勞和厭倦;要注意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可使學生感到十分困難,因而導致氣餒。

「共同要素說」

傳統教育中的形式訓練或「心智訓練」說認為,注意力、記憶力、推理力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較好的某種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現良好的功能。因此強呼叫嚴密組織、艱深難懂的古典學科訓練學生的心智官能,以促進學生心智慧力的整體發展,卻忽視了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桑代克反對這種普遍的形式遷移,主張共同 的要素遷移。

他指出,學習遷移的發生決不是因為任何古典學科訓練的結果,因為在一種情境中所成立的反應不能遷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去。只有當兩種機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時,這一機能的變化才使另一機能也有變化。第二機能的變化在分量上等於與它的第一種機能所共有的元素的變化。

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進乘法的演算,因為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從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出發,桑代克反對形式學科,主張接近生活實際的實用學科。

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8樓:顧與童十萬年

教育心理學本質是心理學,是心理學方向下諸多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的是人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等等。

而教育學則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

9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心理學注重心理方面,可理解為教育學中的分科

10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的一部分之一

教育心理學主要內容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教育心理學物件

教育心理學研究學校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主要研究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

二、教育心理學主要內容

1.學習的基本問題(學習的實質、類別、過程、條件等);

2.學習理論;

3.認知領域學習心理(陳述性知識學習、智慧技能學習、認知策略的學習);

4.運動技能領域學習心理;

5.品德心理;

6.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7.教學心理(教學設計,課堂管理)。

12樓:一窗佳景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概括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

教育心理學一直以學習心理問題為基礎。今天看來,學習心理問題仍然是它的核心,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視或削弱了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問題。人的培養決不是僅僅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就足夠了,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標,早就明確規定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個性全面發展的新人。

培養良好品德、健康體質和審美心理雖然與學習有關係,但絕不像掌握一般文化科學知識那樣單靠知識學習就能形成的,而是有它的特定的形成規律。我國當前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迫切要求年青一代在掌握現代最新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上,培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形成共產主義全面發展的個性,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能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任。

教育過程是多維度、多因素的複雜過程。廣義的教育過程除學校教育、教學以外,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群體教育等;狹義的教育過程是指學校情境下的教育活動過程,主要是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和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完美的個性品德的過程。從學校教育來說,教育過程包括四個因素:

教師、學生、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是教育過程中兩大主體。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之間相互影響引起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改變,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教育內容不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認識的客體,都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教育手段是教育過程的**,它是連線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媒介。教學內容或科學資訊的傳輸、教育手段的實施,對於人的培養都有較為複雜的心理學的問題。因此,教育心理學的結構體系,必須緊密依隨教育過程諸因素的心理變化和發展來確定。

而且,整個教育過程,始終是學生德、智、體、美的發展過程,不但有認知因素的發展,也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在這方面,教育心理學和兒童的身心發展有著密切關係,教育心理學又是以兒童身心發展為基礎的。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由於涉及的方面複雜,範圍廣泛,正如前文指出的,它和許多學科有密切的關係。我們應把教育心理學和其他有關學科加以嚴格地區分,不然內容就會出現重複。我們決不能把所涉及的各分支的內容都納入進去。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應是對各分支的高度概括,它居高臨下,對於各分支既具有指導作用,又是各分支的理論基礎。只有以教育過程為依據,綜合探索教育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心理現象的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才能正確建立教育心理學的體系和內容。根據我國教育實踐的特點和教改深化的要求,我們認為,教育心理學的體系和內容,應該包括如下諸方面的知識。

(1)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是它的學科性質特點,包括研究物件、結構體系、基本內容、發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學的科學學的問題

(2)學生心理髮展特徵與教育的問題。

(3)學習活動與教學活動的心理規律的問題。

(4)學生品德心理形成和發展的問題。

(5)學生健康體質和審美心理的形成與發展的問題。

(6)學生心理衛生與教育的問題。

(7)學生個別差異與智力開發及測量的問題。

(8)現代教育技術學與個別化教學的問題。

(9)學習成績評定的問題。

(10)教師心理學的問題。

以上所列十個方面,是教育心理學的基本體系和結構。

13樓:嘟嘟熊

學習理論,學習過程與學習動機等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什麼?

14樓:yzwb我愛我家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教育心理學有自己獨特的研究課題,即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

具體而言,教育心理學旨在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如學習的實質、動機、過程與條件等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① 以教育學的體系為依據,研究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方法。

②認為教育心理學必須研究人的心理結構,並根據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來確定它的理論體系,**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乃至終身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③認為沒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學從普通心理學中區分出來,完全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於教育工作,**在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原理,說明加速人的培養的途徑。

④認為教育心理學主要任務是研究課堂學習的性質、條件、效果和評價問題,應當著重研究學習理論,尤其是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理論。至於兒童心理髮展、**心理、心理衛生、個性等,除非與教育和教學直接有關者外,不應歸入教育心理學,而應當歸入普通心理學或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去。

⑤認為教育心理學應著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學影響下出現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的規律,並結合實際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直接促進教育和教學的改革,提高質量,以最好的效果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

綜合上述意見,教育心理學雖與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有密切關係,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學條件下,學生的心理現象和心理髮展的規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點。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因為教育工作是一項複雜而又細緻的培養人的工作,要切實有效而又迅速地實現教育目的,使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還需要藉助於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以深入發現和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的變化和發展的規律;併為明確某一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選取教育內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學的依據。

所以,教育心理學既不是簡單地應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解釋或說明教育和教學的現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學過程當作心理活動的一般過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學的影響下,學生的外部資訊與內部資訊的交換過程和互動作用中所引起的機能系統的變化與控制的規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物件,是在教育和教學影響下學生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規律。如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道德規範及其個性形成等心理規律。

學生本身的體質和心理髮展的關係,以及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物件。

學習教育心理學對教師有什麼作用教育心理學有什麼作用?

馬斯洛認為,有五個基本的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一定的水平,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的基本生理需要,自我實現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目前最先進的需求。2 利用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學習的是追求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一個重要的動機。的需要層次理論,缺乏動力的方...

教育心理學的定義是什麼,「教育心理學」的定義什麼?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 教育干預的效果 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 改良教學方法 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 和 學校心理學 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

學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作為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有什麼意義

1 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提高師資水平 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在於教師,而教師的素質既包括專業素質又包括育人素質。教育心理學是教育理論與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而且有助於提高教師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能力。2 教育心理學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教師更加深入地瞭解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