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的主旨《最後一課》的中心思想

2021-03-08 02:52:46 字數 5782 閱讀 9707

1樓:第六節

《最後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裡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佔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

作者在這裡把一個小學校裡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

**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

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

「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

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裡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

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

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

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3樓:0o用用

《最後一課》之所以成為膾炙人口的傑作,不僅由於它在內容上表現

了愛國主義思想,還在於它具有卓越的藝術特色。

藝術結構的簡樸和緊湊。《最後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以弗郎士作結構的中心線索,通過主人公在「最後一課」中的見聞和感受,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自然而生動地展示出來。**從弗郎士走出家門、跑向學校,到「最後一課」結束,情節的發展層次清晰、緊湊、井然有序。

作者把普魯士侵略者頒佈禁教法語令,作為情節發展和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異族統治者強行施教德語,表明它對阿爾薩斯、洛林人民的奴役加深了,****激化了,這就更加激發了弗郎士、韓麥爾老師以及郝叟老人的愛國熱情,他們崇高感人的形象躍然紙上。愛國主義的主題,也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充分揭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最後一課」的結束,情節發展到高潮,並急轉為尾聲,**的主題進一步昇華。結尾表明:「最後一課」結束了,然而它已經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法蘭西一定會重獲解放。

出色的心理描寫。這篇**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是成功的。作者巧妙地用了多種方式描寫了人物心理,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題。

**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與心理活動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把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融為一體。這樣使弗郎士所見到的景物、人物等都籠罩上一層感**彩,它和那極其簡潔的直接對心理活動的刻畫相配合,協調一致地反映出弗郎士的心理狀態。如: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這樣就把景物描寫與直接寫心理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作為小學生的弗郎士那種因怕遲到而急於到學校去,而又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戀,又不敢再停下來觀賞、玩耍的複雜心情。有許多地方作者是把心理描寫和人物行動結合在一起的,如弗郎士進教室:「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

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這樣的例子很多,從這些例子看出作者是多麼自然、多麼貼切地把人物的心理和行動結合在一起進行刻畫的。

總之,這篇**描寫心理活動的段落很多,作者靈活地運用了多種心理刻畫的方法。但無論用什麼方法描寫心理活動,都準確地把握住了弗郎士的年齡特徵和性格特徵,非常真實,非常生動。

「烘托」和「重複」的手法的巧妙運用。作者為了突出主題和人物性格,獨具匠心地運用「烘托」和「重複」的手法。為了突出愛國主義的主題,作者著意用烘托手法描繪了「最後一課」的莊嚴、悲壯的氣氛。

通過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和到學校以後的見聞,層層深入地描寫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這些不平常的情況,就為愛國主義的主題,烘托了莊嚴、悲憤的氣氛,突出了主題。同時為刻畫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鋪陳。

作者還多次重複「最後一課」,每次出現這句話,用意不同,而意義卻一次比一次深刻。這句話,像珍珠一樣貫穿全篇連成一線,光芒四射,從而加深了主題,同時,對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選自《初中語文課文分析集》第一冊,廣東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4樓:馳名天地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

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併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

時隔70年,當二次大戰中德國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踐踏美麗的法國領土時,面對似曾相識的景象,人們不能不感慨歷史的輪迴。

5樓:匿名使用者

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最後一課》的中心思想

6樓:方法ff法

《最後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朗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7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朗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地愛國主義精神。

主題探導:

本文作者把故事安排在淪陷區裡的一個小鎮上,寫的是一個學校的一堂課,主人公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老師和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他們最能代表法國的廣大人民群眾,他們的情感是全體法國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國家的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得更加真實和深厚,文章也更富有感染力,以致成為不朽的世界名著。

文章的題目是「最後一課」,意思是,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後的一堂法語課。這標題不僅指出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蘊含著悲愴的氣氛和悲憤的情緒,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這篇**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言,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學了這篇**,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為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認真學好科學知識,為振興中華貢獻青春。

8樓:白事逍遙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裡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佔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

作者在這裡把一個小學校裡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

**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

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

「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

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裡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

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

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

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都德《最後一課》原文最後一課的原文

ce matin l j 最後一課 阿方斯都德 那天早上我很晚才去上學,心中害怕要挨訓斥。老師說過要問我們動詞的問題,可是我沒有溫習功課,一點也不會。逃學的念頭在我腦子裡閃了一下。天氣多麼暖和,多麼晴朗呀!林邊樹梢上畫眉在吟唱,鋸木廠後面的草坪上傳來普魯士軍人操練的聲音。此情此景比學習動詞規則有趣多...

最後一課閱讀答案,《最後一課》閱讀題答案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

關於《最後一課》的幾道簡單問題,關於《最後一課》的幾道簡單問題 線上 急急急!!!

韓麥爾先生 小弗朗士 b c 那聲下課的鐘聲,宣告著這堂法語課的結束,而這最後的法語課的結束意味著他們的家園已被割讓,他們不再屬於法蘭西,將無法再學習母語,這是無言而殘酷的事實,而這種切膚的痛苦讓懷有深摯的愛國熱忱的韓麥爾先生臉色蒼白,說話結結巴巴。不好,此時的韓麥爾先生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他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