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的課後練習題及答案

2021-03-08 01:15:46 字數 3227 閱讀 916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他為什麼能夠這麼做。

要求學生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夠這麼做的原因,既為學生鍛鍊口語表達的能力提供了一次說的機會,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也能引導學生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最後一問「他為什麼能夠這麼做」可不拘一格,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二、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3.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4.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5.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1.致:得到。

2.走:跑。稍:稍微、稍許。

3.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傾慕。

4.患:憂慮,擔心。嘗:曾經。

5.俟:等,等到。

三、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意在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可以讓學生就這一話題開展討論,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見。

討論中看法不一致不要緊,通過討論甚至辯論,更有利於碰撞出學生思想的火花。如果能有同學就此談到尊師重教與師道尊嚴的關係,甚至引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名句,顯然有助於將討論引向深入,應該大力表揚。

2樓:俊

第三題:

我贊成宋濂的學習態度.因為宋濂從小就「嗜學」,成年以後,「益幕聖賢之道」,他學習能夠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於此。古人言:

「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標是極其重要的,這是成功的動力。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宋濂「以中有樂為足者」故可「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我們要樂中學,學中樂,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但是,宋濂的尊師方式,我有些不同意。他尊重老師固然重要,但也沒必要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而我個人認為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師錯,學生也錯,學生沒有反駁的機會。

所以,我們當遇到老師有錯誤的時候,應該大膽、有理、有禮地向老師提出,這樣,我們才可以和老師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關係。

3樓:sj寶藍

1.對比作用   用太多學生們學習條件的優越和作者自己學習條件低劣形成對比,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從對比中得出結論,說明學業能否有成就,取決於主觀努力,增強文章感染力和說服力,並且在對比中使文章錯綜變化,富有波瀾。   2.

作者寫本文的意圖是什麼?   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勸勉馬生珍惜太學優越的學習條件,刻苦讀書。   3.

結合課文說說現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如果學習條件差,要勤勉治學,不怕吃苦;學習條件好,要珍惜優越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   4.

宋濂的求學經歷,告訴馬生什麼道理?雖然時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學精神,我們還有哪些值得借鑑?   在這篇文章裡,宋濂以他的親身實踐和體會告訴馬生:

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學習的內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別,但他所講的道理對我們仍然具有啟發和教育意義。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好學,安於貧賤,不慕富貴的精神和對後學的熱情關懷和諄諄教導的態度,誠實守信、尊師重教的品質也都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5.

作者並不因為衣食住行條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見其內心充實、志存高遠,請結合他的讀書生活創作一副對聯:   負篋曳屣求師苦,俯身側耳為學勤。   6.

作者為什麼從最艱難的嚴冬季節著筆?   用以說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的學習,有概括作用。   7.

「餘雖愚,卒或有所聞」的原因?   不因家貧放棄讀書的夢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學習。虛心向他人請教,態度極其恭敬。

  8.寫衣食住行之苦的目的?   用衣食與「同舍生」對比,從而表現自己「中有足樂者」,也就是內心的樂趣。

突出作者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的精神追求。   9.「口體之奉」和「中有足樂」,你贊成怎樣的取捨?

  我贊成中有足樂,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生讀書的必備條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種高尚的情趣。   10.讀完本文,得到的啟示是什麼?

  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專心致志,不辭辛勞才能取得好成績。學業的精通,良好品質的形成,主要在於主觀努力。   11.

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自己創造條件讀書的?   借書不失信於人;抄書不畏艱苦;遠行萬里,向先達虛心請教。   12.

具體指出穩重的描寫和議論語句,並說說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描寫:「未嘗稍降辭色」形象地寫出了老師嚴肅的神態;「俯身傾耳」形象地寫出了學生奇案功德姿態;「燁然若神人」形象地寫出了同舍生華麗的外表;「縕袍敝衣」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粗陋的衣著。

  議論:「餘雖愚,卒或有所聞」點名虛心請教的好處;「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點明不恥惡衣食的原因;「蓋餘之勤且艱若此」點明段旨;「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表明段旨;「是可謂善學者矣」點明馬生的為人;「餘故道為送至難以告之」點明段旨。   13.

對於刻苦勤奮、執著向學、樂以忘憂的學習態度有什麼看法?   這種刻苦向學、樂以忘憂的學習態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為學者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耐於艱難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14.

本文為什麼沒有板起面孔,說教之感?   作者現身說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讓後輩從親切委婉的故事敘述中領悟要義,要義比單純議論更感人,更容易被馬生接受。(將自己求學之難與太學生優越學習條件形成對比,情真理足),使人折服。

  15.寫了哪幾方面的難?   幼時求學借書抄錄之難;成年求師叩問之難;從師求教的跋涉之難;衣食粗劣,生活簡樸。

  16.怎樣看待作者尊師從師的態度?   a.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尊敬師長,請教問題態度恭敬,認真聽取老師的批評教育,不能對老師求全責備。只有尊師重教,才能學有所成。   b.

作者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這是中國舊式教育中最普通的現象,雖包含著尊師重教的積極因素,但也顯得過於迂腐。(言之成理即可)   17.「善學者」應有怎樣的品質?

  善學者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敢於吃苦的精神,尊師重教、虛心求學的態度,專心致志、不恥下問的品格。只有勤勉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18.

有關文章主旨的對聯?   名聞天下 文稱四海 緣於心無旁騖   業有不精 德有不成 只因養尊處優   19.本文作者的學習態度是怎樣的?

請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作者的學習態度是嗜學,樂以忘憂,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老師畢恭畢敬,不敢出言。   20.

「餘因得遍觀群書」的原因是什麼?   從他人處借書抄閱,按約定之期歸還。所以別人都願意借書給宋濂。

宋濂也得以飽覽群書。

送東陽馬生序原文及其拼音,《送東陽馬生序》的原文及其拼音是什麼?

送 s ng 東 d ng 陽 y ng 馬 m 生 sh ng 序 x 明m ng 宋 s ng 濂 li n 餘 y 幼 y u 時 sh 即 j 嗜 sh 學 xu 家 ji 貧 p n,無 w 從 c ng 致 zh 書 sh 以 y 觀 gu n,每 m i 假 ji 借 ji 於 y 藏...

背影的課後問題及答案,背影的練習題10道,有答案

這個,不知道你學的是哪個年級的 哪個版本的啊 背影的練習題10道,有答案 5 一 基礎部分 1 下邊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瑣屑 xi 簌簌 s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6373262 行李 x n 頗 p b 喪事 s n 賦閒 f...

桃花源記 課後練習題答案 5,桃花源記閱讀答案

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