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精益生產精益生產怎麼開展?

2021-03-07 04:44:38 字數 5857 閱讀 8513

1樓:匿名使用者

原則1:消除八大浪費

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費涉及:過量生產、等待時間、運輸、庫存、過程(工序)、動作、產品缺陷以及忽視員工創造力。

原則2:關注流程,提高總體效益

管理大師戴明說過:"員工只須對15%的問題負責,另外85%歸咎於制度流程".什麼樣的流程就產生什麼樣的績效。

改進流程要注意目標是提高總體效益,而不是提高區域性的部門的效益,為了企業的總體效益即使犧牲區域性的部門的效益也在所不惜。

原則3:建立無間斷流程以快速應變

建立無間斷流程,將流程中不增值的無效時間儘可能壓縮以縮短整個流程的時間,從而快速應變顧客的需要。

原則4:降低庫存

需指出的是,降低庫存只是精益生產的其中一個手段,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和降低成本,而且低庫存需要高效的流程、穩定可靠的品質來保證。很多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時,以為精益生產就是零庫存,不先去改造流程、提高品質,就一味要求下面降低庫存,結果可想而知,成本不但沒降低反而急劇上升,於是就得出結論,精益生產不適合我的行業、我的企業。這種誤解是需要極力避免的。

原則5:全過程的高質量,一次做對

質量是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檢驗只是一種事後補救,不但成本高而且無法保證不出差錯。因此,應將品質內建於設計、流程和製造當中去,建立一個不會出錯的品質保證系統,一次做對。

精益生產要求做到低庫存、無間斷流程,試想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後面的將全部停止,所以精益生產必須以全過程的高質量為基礎,否則,精益生產只能是一句空話。

原則6:基於顧客需求的拉動生產

jit的本意是:在需要的時候,僅按所需要的數量生產,生產與銷售是同步的。也就是說,按照銷售的速度來進行生產,這樣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過早或過晚的生產都會造成損失。

過去豐田使用"看板"系統來拉動,現在輔以erp或mrp資訊系統則更容易達成企業外部的物資拉動。 原則7:標準化與工作創新

標準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標準化並不是一種限制和束縛,而是將企業中最優秀的做法固定下來,使得不同的人來做都可以做得最好,發揮最大成效和效率。而且,標準化也不是僵化、一成不變的,標準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進。

原則8:尊重員工,給員工授權

尊重員工就是要尊重其智慧和能力,給他們提供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為企業也為自己做得更好。在豐田公司,員工實行自主管理,在組織的職責範圍內自行其是,不必擔心因工作上的失誤而受到懲罰,出錯一定有其內在的原因,只要找到原因施以對策,下次就不會出現了。所以說,精益的企業僱傭的是"一整個人",不精益的企業只僱傭了員工的"一雙手".

原則9:團隊工作

在精益企業中,靈活的團隊工作已經變成了一種最常見的組織形式,有時候同一個人同時分屬於不同的團隊,負責完成不同的任務。最典型的團隊工作莫過於豐田的新產品發展計劃,該計劃由一個龐大的團隊負責推動,團隊成員來自各個不同的部門,有營銷、設計、工程、製造、採購等,他們在同一個團隊中協同作戰,大大縮短了新產品推出的時間,而且質量更高、成本更低,因為從一開始很多問題就得到了充分的考慮,在問題帶來麻煩之前就已經被專業人員所解決。  原則10:

滿足顧客需要

滿足顧客需要就是要持續地提高顧客滿意度,為了一點眼前的利益而不惜犧牲顧客的滿意度是相當短視的行為。豐田從不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總是以實際行動來實踐,儘管產品供不應求,豐田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以前,從不盲目擴大規模,保持穩健務實的作風,以贏得顧客的尊敬。豐田的財務資料顯示其每年的利潤增長率幾乎是銷售增長率的兩倍,而且每年的增長率相當穩定。

 原則11:精益**鏈

在精益企業中,**商是企業長期運營的寶貴財富,是外部合夥人,他們資訊共享,風險與利益共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遺憾的是,很多國內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時,與這種精益理念背道而馳,為了達到"零庫存"的目標,將庫存全部推到了**商那裡,弄得**商怨聲載道:你的庫存倒是減少了,而我的庫存卻急劇增加。

精益生產的目標是降低整個**鏈的庫存。不花力氣進行流程改造,只是簡單地將庫存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是不解決任何問題的。當你不斷擠壓盤剝你的**商時,你還能指望他們願意提供任何優質的支援和服務嗎?

到頭來受損的還是你自己。如果你是**鏈中的強者,應該像豐田一樣,擔當起領導者的角色,整合出一條精益**鏈,使每個人都受益。

原則12:"自我反省"和"現地現物"

精益文化裡面有兩個突出的特點:"自我反省"和"現地現物".

"自我反省"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錯誤,不斷地自我改進。豐田認為"問題即是機會"-當錯誤發生時,並不責罰個人,而是採取改正行動,並在企業內廣泛傳播從每個體驗中學到的知識。這與很多國內企業動不動就罰款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絕大部分問題是由於制度流程本身造成的,懲罰個人只會使大家千方百計掩蓋問題,對於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

"現地現物"則倡導無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要深入現場,徹底瞭解事情發生的真實情況,基於事實進行管理。這種"現地現物"的工作作風可以有效避免"官僚主義".在國內的上市公司中,中集集團可以說是出類拔萃,在它下屬的十幾家工廠中,位於南通的工廠一直做得最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南通中集的領導層遵循了"現地現物"的思想,高層領導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到生產一線檢視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1.先做5s/6s,建立基礎。

2.推行tpm,提升裝置保障能力。

3.進行v**價值流分析,找出效率薄弱點。

4.實施精益改善,解決制約因素。

5.完善資訊化系統。

6.實施放錯技術,如「安燈」。

......

3樓:錳矽鋼

從公司的高層統一思路開始,價值流分析是關鍵。在這個基礎上制定未來的

精益運營模式,並明確給公司帶來的績效改善目標。建議在匯入期,找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引導和培訓。

不要從什麼5s或到現場找浪費開始精益的改善。那樣區域性的動作,堅持不了幾個月就玩完了。

4樓:匿名使用者

超過基本需求的消費都是浪費

精益生產怎麼開展?

5樓:梅花樹下的風景

一,先培訓精益概念

二,實施

流程精益生產利用傳統的工業工程技術來消除浪費,著眼於整個生產流程,而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

(1)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如果產品質量從產品的設計方案開始,一直到整個產品從流水線上製造出來,其中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證,那麼質量檢測和返工的現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餘之舉。因此,必須把「出錯保護」(poka-yoke)的思想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也就是說,從產品的設計開始,質量問題就已經考慮進去,保證每一種產品只能嚴格地按照正確的方式加工和安裝,從而避免生產流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生產佈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動的根源。在按工藝專業化形式組織的車間裡,零件往往需要在幾個車間中搬來搬去,使得生產線路長,生產週期長,並且佔用很多在製品庫存,導致生產成本很高。

通過改變這種不合理的佈局,把生產產品所要求的裝置按照加工順序安排,並且做到儘可能的緊湊,這樣有利於縮短運輸路線,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動,節約生產時間。

(3)消滅庫存。把庫存當作解生產和銷售之急的做法猶如飲鴆止渴。因為庫存會掩蓋許多生產中的問題,還會滋長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佔用大量的資金。

在精益企業裡,庫存被認為是最大的浪費,必須消滅。減少庫存的有力措施是變「批量生產、排隊**」為單件生產流程(l-piece-flow)。在單件生產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個生產件在各道工序之間流動,整個生產過程隨單件生產流程的進行而永遠保持流動。

理想的情況是,在相鄰工序之間沒有在製品庫存。實現單件生產流程和保持生產過程的流動性還必須做到以下兩點:同步一在不間斷的連續生產流程裡,必須平衡生產單元內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項操作花費大致相同的時間。

平衡一合理安排工作計劃和工作人員,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載一會兒過高,一會兒又過低。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在製品庫存,而這個數量就取決於相鄰兩道工序的交接時間。

實施單件生產流程、同步和平衡這些措施,其目標是要使每項操作或一組操作與生產線的單件產品生產時間(tact time)相匹配。單件產品生產時間是滿足使用者需求所需的生產時間,也可以認為市場的節拍或韻律。在嚴格的按照tact time組織生產的情況下,產成品的庫存會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下面的。

個例子中,將會深入研究tact time)。

2.改進生產活動

僅僅對生產流程予以持續的改善,還不足以實現精益化生產,還要進一步改善生產流程中的個別活動,以更好的配合改進過的生產流程。在沒有或很少庫存的情況下,生產過程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要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必須通過減少生產準備時間,機器檢修、待料的停工時間和減少廢品的產生。

(l)減少生產準備時間。減少生產準備時間一般的做法是,認真細緻地做好開機前的一切準備活動,消除生產過程可能發生的各種隱患。

·列舉生產準備程式的每一項要素或步驟;

·辨別哪些因素是內在的(需要停機才能處理);哪些是創、在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就能處理)

·儘可能變內在因素為外在因素;

·利用工業工程方法來改進技術,精簡所有影響生產準備的內在的、外在的因素,使效率提高。

(2)消除停機時間。全面生產維修(total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是消除停機時間最有力的措施,包括例行維修、預觀個性維修、預防性維修和立即維修四種基本維修方式。

例行維修--一操作工和維修工每天所作的維修活動,需要定期對機器進行保養。

**性維修--利用測量手四分析技術**潛在的故障,保證生產裝置不會因機器故障而造成時間上的損失。其意義在於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預防性維修--一為每一臺機器編制檔案,記錄所有的維修計劃和維修紀錄。對機器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做好徹底、嚴格的保養,適時更換零部件,保證機器不發生意外故障。

立即維修--一當有故障發生時,維修人員要召z即來,隨叫隨到,及時處理。

由於在連續生產流程中,兩道工序之間少有庫存,若機器一旦發生故障,整個生產線就會癱瘓,因此消除停機時間對維持連續生產意義重大。tpm的目標是零缺陷、無停機時間。要達到此目標,必須致力於消除產生故障的根源,而不是僅僅處理好日常表現的症狀。

(3)減少廢品產生。嚴密注視產生廢品的各種現象(比如裝置、工作人員、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後徹底解決。此外,那些消除返工的措施也同樣有利於減少廢品的產生。

3.提高勞動利用率

提高勞動利用率,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二是提高間接勞動利用率。

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的關鍵在幹一人負責多臺機器,這就要求對操作工進行交叉培訓,交叉培訓的目的是使生產線上的操作工可以適應生產線上的任何工種。交叉培訓賦予了工人極大的靈活性,便於協調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異常問題。實現一人多機的前提是建立工作標準化制度。

工作標準化是通過對大量工作方法和動作進行研究,以決定最有效和可重複的方法。工作時員工必須嚴格的按照標準化進行,其意義不僅在於直接勞動的利用率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因為出錯保護和防止廢品產生等一系列技術措施的採用,確保了每一項操作只能按照惟一正確的方法進行。

在生產裝置上安裝自動檢測的裝置同樣可以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生產過程自始至終處在自動檢測裝置嚴密監視下,一旦檢測到生產過程中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便發出警報或自動停機。這些自動檢測的裝置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質量檢測工人的活動,排除了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返工現象也大大減少,勞動利用率自然提高。

間接勞動利用率隨生產流程的改進和庫存、檢驗、返工等現象的消除而提高,那些有利於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的措施同樣也能提高間接勞動率。庫存、檢驗、返工等環節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並不能增加產品的價值,因而這些勞動通常被認為是間接勞動,若消除了產品價值鏈中不能增值的間接活動,那麼由這些間接活動引發的間接成本便會顯著降低,勞動利用率也相應得以提高。總而言之,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致力於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按照顧客訂單生產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庫存。

精益是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而不是最新的管理時尚。由傳統企業向精益企業的轉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並且有時候還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讓那些熱衷於傳統生產方式而對精益生產持懷疑態度的人,能舉出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來反駁。但是,那些堅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業,大多數在6個月內,有的甚至還不到3個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並且享受精益生產帶來的好處。

如何推行精益生產如何推行精益生產系統

一,先培訓精益概念 二,實施 1 改進生產流程 精益生產利用傳統的工業工程技術來消除浪費,著眼於整個生產流程,而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1 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如果產品質量從產品的設計方案開始,一直到整個產品從流水線上製造出來,其中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證,那麼質量檢測和返工的現象...

精益生產中的零庫存怎麼達到?精益生產如何實現零庫存

人們經常說豐田的 零庫存 以至於tps裡的零庫存理念或追求變成了高不可攀的 現實 事實並非如此,在豐田的倉庫裡以及生產線上,庫存是客觀存在的,只是豐田人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更少庫存 無限接近於零 的追求。可見,零庫存並不是現實,而是一種不斷走向精益的思想和對零庫存持續追求的態度和行動。理解了這一點,就不...

如何推行精益生產

推行精益生產有難度,但是並不是不能推行,就我們慧潤諮詢公司多年推行精益生專產的經驗來看,企 屬業要推行精益生產,首先要徹底推行5s,只有徹底推行了5s,才能打好推行精益生產的基礎,而且企業要做好改革,廢除個人計件制,或改為部計件制或小組計件制,然後制定sop,在執行一段時間後,在推行jit或t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