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承天寺夜遊和上元夜遊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2023-08-31 02:51:01 字數 3712 閱讀 3165

1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本文寫天他被貶官謫居湖北黃州時,由於貶官謫居,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最後一句一個“閒”字包含著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空閒賞月的欣喜,這使我們看到作者揮灑人生、達觀處世的人生哲學。

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這天夜裡,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

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於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這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有自然流暢。

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202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

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

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鬱;但是,

2樓:網友

蘇軾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是喜歡遊玩的,他在承天寺夜遊和上海人夜遊,他的原因就是迎接新年。

3樓:齋冰

宿舍寫的那篇承天寺夜遊,它表明了遊玩的原因,是因為他晚上睡不著,然後就想出去逛逛。

記承天寺夜遊體現了蘇軾怎樣的心情

4樓:北靜秋梵

記承天寺夜遊體現了蘇軾閒適,恬淡而又與世無爭,看待世間的名利。泰然自若的生活在現實之中,生活在當下的一種老莊思想和隨遇而安的心情。

記承天寺夜遊中,作者想對蘇軾所說什麼話?

5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當面對如詩如畫的月色時,想對蘇軾說: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意思是: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遊》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古文。

全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

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與《書上元夜遊》的異同

6樓:網友

書上元夜遊》與《記承天寺夜遊寬鏈》都是宋代蘇軾的作品。

一、相同點:

作者相同,內容上都寫了月下游玩。都能先敘事再抒情議論。

都帶有自我開解的豁達。

結尾都有自嘲自解的意思。“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是喜悅是驕傲也是自嘲,“釣魚無所得”是用典也是自喻自嘲。

二、不同點:

情感上側重點不同,《記承天寺夜遊》表達出貶官的鬱悶憂傷、欣賞美景的快樂、自我開解的豁達。《書上元夜遊》抒寫的是因緣自適隨遇而安的搭鍵安閒恬靜。

重點上,描寫內容不同。《記承天寺夜遊》有自然景物知巧巧描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而《書上元夜遊》則無月色描寫,而是寫了城市夜晚人的活動——“民夷雜揉,屠沽紛然”。

蘇軾在《記承天寺夜遊》中說了些什麼?

7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思路:從和好友友誼之間的感慨開始。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會對明月或友人:月涼如水,你可曾輾轉反側,只為尋得知己,在參差斑駁的竹影後,吟一曲斑斕。東坡,我是願稱你若此的,不見君問青閣,黯然踱步,信手閒庭星色;究極那些失眠的緣由,此時卻顯得無關輕重。

記承天寺夜遊》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全文情感真摯,言簡義豐,起於當起,止於當止,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的作者是誰?

8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字子瞻或和仲,號東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2023年)進士及第的蘇軾在宋神宗統治時期,曾經在鳳翔、杭州等地先後擔任過職位,但是在元豐三年(公元2023年)鬧出的“烏臺詩案”中,因為被政見不同的**指責誣陷,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張懷民字夢得,和蘇軾是同時期的北宋**,在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被貶謫到黃州,比蘇軾被貶的時間晚了三年,開始的時候居住在承天寺(現在湖北省黃岡縣南部)之中。蘇軾和張懷民本來就是至交好友,又因為先後被貶到黃州,感情更加真摯深厚起來。

蘇軾曾經做過一首《記承天寺夜遊》說的就是他和張懷民的事。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說蘇軾在明月當空的夜晚裡思緒萬千,突然想起了同在黃州的張懷民,便直接奔承天寺而去。正好張懷民也沒有睡著,兩個人便一起在承天寺夜遊,一邊散步一邊觀察著夜晚裡周邊的景色,從詩詞歌賦談到最後的人生理想,蘇軾感嘆悵然之下作了這首詩,同時也是想表達自己在人生低谷抑鬱之時,感嘆知音難尋從而也間接的表達了自己心中對社會問題的憂慮、對國家統治者的不滿。

而兩人遭遇相似處境相同更讓蘇軾心中升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覺,變法革新中兩人立場是一樣的,因為政治原因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心裡的苦悶是可想而知的。

蘇軾夜遊承天寺是在** 蘇軾夜遊承天寺指的是什麼

9樓:承吉凌

1、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中的“承天寺”指的是湖北黃岡縣城南的承天寺。

2、《記承天寺夜遊》一文記敘了作者攜亂鋒被貶黃州時與友人張陪顫懷民共遊承天寺一事,全文不僅描繪了承天寺的月夜美景,也表達了他壯志難辯晌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10樓:得書文化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 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橫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公元2023年)十月十二日夜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月光從門照入,於是高興地起床外出。(我)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於是就到承天寺找 張懷民 。(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兩個人便一起 在院子裡 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地面好像積水一樣澄澈,水裡的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哪一個晚上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

只不過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閒情雅緻的人罷了。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元豐六年:公元2023年。 元豐 , 宋神宗 趙頊 年號。當時作者因 烏臺詩案 貶謫 黃州 已經四年。

東坡行文豁達,大方,這樣自得恬然心態經常形於文字,讀來讓人頓生美好之感。

記承天寺夜遊的背景,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的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是選自 東坡志林 卷一。蘇軾的著名詞還有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定風波 等。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祐二年 1057 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 1069 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

蘇軾與張懷民夜遊的對話急,記承天寺夜遊中蘇軾和張懷民的對話拜託了各位 謝謝

寫作思路 通過對兩位詩人所處環境的揣測,寫出可能說出的對話。蘇 懷民兄。張 何事東坡兄?蘇 今我共賞美景,是否緩解了心中的壓抑?張 是呀,看這清幽的月光,照在牆上如水一樣,看到如此美景,怎能不心曠神怡?蘇 懷民兄對被貶之事有何看法?張 東坡兄,這世界競爭很激烈,我覺得當官並沒有什麼可高興的,被貶也沒...

讀完記承天寺夜遊你想對蘇軾說些什麼

東坡先生,夜色的美通過我讀您的 記承天寺夜遊 撲面襲來。小生只感到內呼吸流暢,七經八脈亨通,腳容跟不覺,趾頭酥癢。人的一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也是您說過的。如何讓生命不虛此行,想必不是隻有仕途一條路,或者我們時代的類似的說法 成功 像您這樣,能有如此達觀人生態度,即使夜起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