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三國演義中,軍令狀為何只對馬謖有用?

2023-05-10 01:20:13 字數 5239 閱讀 4379

1樓:名字長拉風哈哈

關羽之前立軍令狀時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還沒有像樣的軍隊,並且關羽和劉備還是兄弟。而馬謖是在劉備已經建立蜀國後,有了正規的軍隊後,當著全軍將士立下的軍令狀,如果不殺馬謖那麼軍心將會動搖。

2樓:一枝茄

有兩個原因。一是馬謖的地位不高,二是他給蜀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他針對個人立下了軍令狀,但最後結果還是沒了。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只有他才是完整意義上諸葛亮的部將,像關羽那樣的人是劉備的兄弟,諸葛亮還不敢處理。

三國蜀國馬謖的簡介 歷史上的馬謖是怎樣的人

4樓:呼阿優

馬謖是個剛愎自用的人。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蜀軍撤軍後,馬謖被諸葛亮處死,另說死於獄中。

揮淚斬馬謖

揮淚斬馬謖,一說是《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

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因為,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註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5樓:響亮的名字幫卡

馬謖是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馬謖不聽王平之言而在山上駐軍,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下獄後死亡(一說是軍法處死),終年38歲。

蜀越嶲太守、參軍。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兄良,侍中。

謖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建興三年,亮徵南中,謖定攻心之計,亮深然之。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懿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謖年三十九。

十萬之眾為之垂涕。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

三國時期的北伐參軍馬謖真的紙上談兵,不堪大用嗎?馬謖是諸葛亮的徒弟嗎?

6樓:kidding丶

確實是紙上談兵。馬謖得到了諸葛亮的欣賞,並不是徒弟。

劉備評價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意思:馬謖的才能不是說的那樣,不可以大用。

7樓:匿名使用者

從平南獻攻心計來年,馬謖是個合適的參謀人員,有軍事才能的人不一定會做主帥。魏國的賈詡、郭嘉、詢攸等都有傑出的軍事才華,但並沒有證據顯示他們上戰場也很出色,所以最理想馬謖可象魏國的郭嘉、賈詡之流。

至於說後諸葛亮時代統領蜀軍,這種設想太不切實際。我們不能假設歷史,如果真要yy一下,似乎可行性不大,劉備臨終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第一北伐的街亭之戰也證實了劉備遺言完全與馬謖相符。

8樓:匿名使用者

恩,人又不是聖人,不可能一帆風順,時時都能作出正確的選擇。人也會有時驕傲,有時粗心大意。但這次過錯太嚴重了,諸葛亮需要什麼來平息軍心,還有蜀國朝內的不安。

正好馬謖是這次的負責人,也該有此難!可惜了人才啊。本來西蜀小國賢士就不是很多。

9樓:緘默_之規

馬謖 還是很有才的,起初他才是被諸葛亮視作自己的傳人的,他是很稱職的參謀型的人,但是諸葛亮 確實 不識才,沒辦法,才落得個紙上談兵,跟統帥識人 有關,沒辦法。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之間的鬥爭把他推向絕路。

11樓:匿名使用者

馬謖適合當參謀,當謀士,出主意,不適合當統帥,獨當大任。

馬謖率領王平、張翼、高翔、廖化等人北伐,還有麒麟兒姜維助陣。」不知道他真不真得住這幾個人,姜維這個人他就夠嗆管得住,王平他也夠嗆管得住。

12樓:匿名使用者

1.參軍的職位相當於參謀的職位,主要為出謀劃策。選擇方案為主將的工作。

舉個例子:劉亞樓是四野參謀長。縱觀其革命生涯,帶兵的時間較短。

但是其功勞也不小。你能說其不堪大用嗎?

2.任何一個主將基本上都是一步一步打上來的。需要用時間和白骨積累。

一將成名萬古枯。諸葛亮有重大錯誤。首先:

劉備曾告誡諸葛亮:馬謖是謀才不是將才。不能為將。

諸葛亮在個人感情的因素下:為將。其次:

街亭失利後。不反思推卸責任。沒有人才培養計劃。

導致諸葛亮死後。蜀國實力大減而被滅。

13樓:網友

不以成敗論英雄,對馬謖不能一票否認。不能只說馬謖之敗是狂妄自大,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蜀軍一邊,孔明違反自然規律以弱擊強,屢次勞師襲遠,早已是天怨人怒,國力耗盡,落敗只是早晚的事。

另外對手太精明,連孔明都對司馬懿無可奈何,只能算是棋逢對手,何況馬謖這樣歷練不深的一少壯將軍。用馬謖去應戰,也體現了孔明用人不當及蜀軍無人可用,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14樓:虎踞江南

馬謖確實是有才,但有三件事引導著他走向了「歧途」。一是他身前的蜀漢陣營中,運兵用謀者,首當其衝的,也幾乎是唯一的人就是諸葛亮,這就讓馬謖的才華根本得不到施展(諸葛亮在這方面的確存在專權之嫌);二是馬謖之兄馬良當時是蜀國侍中,很多人都認為馬謖是沾了他哥的光;三是前兩者的共同作用,從而促使馬謖的軍事才華極少被運用到實戰上。頂多也就是「紙上談兵」而已。

因此,馬謖(街亭)之敗正是在這幾者的「基礎」之上奠定的。

一方面馬謖極少參與既定戰略和戰術的實施(哪怕某些戰術是他本人親自制定的),所以街亭之戰,他並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另一方面,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此戰中,馬謖又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急功近利的嫌疑。這些都是導致和決定馬謖最終杯具的重要因素。

至於說諸葛亮死後,如果馬謖還活著,指望他北伐,可以肯定的說,不僅是必敗無疑,而且致使蜀國敗亡的速度更快!當然,綜合分析,這不能說全是馬謖之過,但其在諸葛在世之時,很難有機會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卻是客觀的事實。

再者,軍事必須服從於正治。諸葛亮死後,諸如楊儀、蔣琬、費禕之流,均不堪大任,尤其是楊儀和蔣琬,更是存在品格上的巨大缺陷,心胸狹隘,好大喜功。這些人主持朝正,即使馬謖當初不死,也難有作為(在這方面,姜維就是現成的例子)。

何況馬謖自己也有缺陷,所以到那時,蜀漢的內外兩線全部崩潰,覆滅只會更快!

評價三國馬謖

15樓:馮總8ak埕

當斬。 街亭位置雖重要,但易守,只要馬謖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守街亭是易如反掌,不然司馬懿不會一聽說街亭有人把守就愁容不展,大讚諸葛亮真神人也。馬謖平時與諸葛亮交情最好(「丞相視某如子,某以丞相為父」[馬謖語]「吾與你義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不必多囑。

諸葛亮]),儘管也曾替諸葛亮出謀劃策,但戰功一件全無,我覺得諸葛亮讓他去守街亭也是有意想栽培他,可惜馬謖恃才傲物,狂妄自負,隻立下了一點功就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了,就連諸葛亮也不放在眼裡了,非要在山上安營,失卻要路,最終導致街亭失守,出祁山前功盡棄。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再不斬馬謖,何以杜悠悠重口?倘不是馬謖,是趙雲或王平或是其他將官,諸葛亮或可不斬,但是馬謖,不斬他不足以服眾啊!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要立軍令狀 ?

16樓:山東省飛飛

1、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有兩個原因:

諸葛亮識破周瑜詭計,但是怕得罪周瑜,破壞聯合吳國的協定。

諸葛亮對借箭一事早已胸有成竹。

2、故事簡介。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主要描述周瑜為陷害諸葛亮,要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隻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3、簡析。草船借箭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由於《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引申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17樓:言飾非

我上傳的檔案分析的非常好,很值得一讀。要關羽立軍立狀,一來殺殺關羽的氣焰,穩固自己的地位。二來是三國演義為了表現關羽知恩圖報之義氣。

諸葛亮之聰明, 他當然知道派關羽去要壞事, 卻依然派他去, 最可憐關羽,他將曹操放走後, 默然回營請死, 諸葛亮裝模作樣的要把關羽推出斬首, 若非劉備兄弟情深, 為他求情, 關羽真要成為刀下冤魂了。 諸葛亮是放走曹操的真正策劃者, 關羽不過是一個被蒙在鼓中的盲目的執行者罷了。但盲目無知的執行者卻完成了一個精心策劃的大計劃, 或者換句話說, 聰明人深思熟慮的傑作是由一個傻瓜誤打誤撞完成的。

這就是華容道放曹操的真相! 華容道放曹是形成天下三分的關鍵一步, 而這關鍵的一步派誰也完成不了,只有關羽堪當此任, 只有關羽才是放曹的最佳人選。因此, 事實上是關羽, 也只有關羽才能為諸葛亮完成這件大事。

所以, 關羽在華容道一役中, 不僅沒有犯錯誤, 反而是立了一個絕世大功!

18樓:不知秋近

樓上仁兄分析華容道很精闢 很好 但是後面說諸葛亮和關羽勾心鬥角我不敢苟同。單單就演義來看,樊城之戰,前期和中期關羽連連勝利,聲勢震天,曹操幾欲遷都而避其鋒,劉備新得漢中,根基不穩,地方豪強勢力沒有平衡,不可能、也沒必要支援一場馬上勝利的戰爭。而兵敗呢?

突然有呂子明白衣渡江,暗取荊州,甚至到這個時候關羽都還不知道,關羽身在荊州都不知道,劉備諸葛亮又怎麼會知道?如果劉備知道荊州已失,關羽被圍,就算諸葛亮阻止,劉備會答應?明顯不會。

總之,蜀中沒有發兵的原因是荊州丟得太快,**來不及反應。再者,諸葛亮已經身為丞相,至於以整個荊州為代價來除掉關羽?這筆賬太不划算了。

19樓:天佑多藍

三個字 激將法 就這麼簡單 他算過卦,知道關羽會因為義氣感情放了曹操 ,所以激他,想讓他改變命格殺死曹操,但還是失敗了。

20樓:丘秋梵悅

關羽張飛都是劉備的兄弟,諸葛雖然加入了,但是在指揮上可能那兩位不待見他,所以要找個小把柄之類的,讓他兩覺得欠了他人情,不好意思和他作對,就是所謂的施威吧。

三國演義中,軍令狀為何只對馬謖有用呢

所謂軍令狀是古代戲曲和 中接受軍令後所寫的保證書,意思就是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就要受軍法處置。在 三國演義 中軍令狀出現次數不少,大部分人都成功地完成了任務。比如周瑜為了殺諸葛亮,故意刁難讓他造十萬枝箭,諸葛亮就立下了軍令狀。最後諸葛亮草船借箭,順利交差。還有像劉備取荊南四郡時,趙雲取桂陽 張飛取武陵...

三國演義中關羽騎的馬叫什麼,三國演義中關羽騎的是什麼馬?

赤兔馬 赤兔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赤兔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三國志 中有關赤兔馬的記載,但是何以稱為赤兔馬卻沒說。於是,後人就認為,赤 是說其毛色,兔 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實這是誤解。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各類動物賦予了某種精神和品格。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怯懦 弱小的象徵,雖然它跑得很快,但是,它的跑總是與逃...

為何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全是單名,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人全部都是單名啊

古人都是使用單名。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名字 名 字 如果一定要雙字的名字那可以叫做 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曹孟德,孫仲謀,等等。所以我們現在有的家庭取名還需要字輩,就是要加上個字。古時候就是這樣的啊,因為都會起個字的。趙雲字子龍,張飛字翼德。鬼知道,但諸葛亮是複姓。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人全部都是單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