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注音法的問題,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

2022-11-06 08:06:34 字數 5380 閱讀 6175

1樓:紫衣士

讀音字母注音法

上表示上聲,去表示去聲,陰表示讀陰聲韻.

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

2樓:

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有四種,分別是直音法、讀若法、叶音法、反切法。

1、直音法

用同音字來注音,如:父音甫;

不足:沒有同音字的字無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還難認讀,則無注音的作用,如骯。

2、讀若法

即用打比方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讀得像某字音」,如:宋,讀若送;砉,讀如華。

3、叶音法

為了詩歌押韻而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式,其主觀上強改字音,毫無根據,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4、反切法

其是漢末出現的,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來注音的兩個漢字;

前一個稱為反切上字,後一個稱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稱為被切字,其關係可以公式表示為: 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

近代注音:

中國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

在切音字運動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系:

1、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採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盧戇章的《一目瞭然初階》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切音新字」,2023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等都屬於假名系。

2、速記系:採用速記符號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到2023年兩年間出版的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母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速記系。

3、拉丁系: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2023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2023年黃虛白的《拉丁文臆解》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拉丁系。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直音法和反切法。

1、直音法:用一個比較容易認識的字來標註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包括讀如、讀若法、譬況法和直音法。

讀若法就是拿相似的字音打比方,讓讀者自己猜出所注字的正確讀音來。譬況法是採用的描述性的語言說出字音的特徵。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法:用兩個字來注另一個字的音。反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字注音方法,也是對漢字字音結構的一種分析方法。

反切法使用兩個漢字來為一個漢字注音,前面的字稱為反切上字,取其聲母,後面的為反切下字,取其韻母和聲調(古代採用直行的書寫方式,故前字在上,後字在下)。聲母、韻母、聲調取出來之後一組合就是那個漢字的讀音。在使用外國音標和外國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

3、反切法流行於東漢末年,盛行於唐宋各代,到2023年注音字母公佈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為漢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

4樓:北辰風輕

1.讀若法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反切法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

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於紀切。

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有哪幾種

5樓:n尼古拉斯_過兒

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如下:

1、直音法

用同音字來注音,如:父音甫;

不足:沒有同音字的字無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還難認讀,則無注音的作用,如骯。

2、讀若法

即用打比方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讀得像某字音」,如:宋,讀若送;砉,讀如華。

3、叶音法

為了詩歌押韻而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式,其主觀上強改字音,毫無根據,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4、反切法

其是漢末出現的,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來注音的兩個漢字;

前一個稱為反切上字,後一個稱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稱為被切字,其關係可以公式表示為: 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

6樓:山東省飛飛

古代工具書中常見的幾種注音方法:

1、直音法

用同音字來注音,如:父音甫。

不足:沒有同音字的字無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還難認讀,則無注音的作用,如: 骯、逼。

2、讀若法

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即「讀得像某字音」。如:宋,讀若送;砉,讀如華。

3、叶音法

為了詩歌押韻而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這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式:主觀上強改字音,毫無 根據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麥。「麥,叶音鼠」。

4、反切法

是漢末出現的,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來注音的兩個漢字,前一個稱為反切上字,後一個稱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稱為被切字。它們的關係可以公式表示為:

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

這裡所說的「加」並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把反切上字的聲母離析出來,把反切下字的韻母(包括聲調)離析出來,然後兩者重新結合。如:炕 苦浪切 南 那含切

7樓:弓長古月

比方法,直音法,反切法。其中,猶以反切法最為聞名。

古代漢字是如何注音的?

8樓:蝶憐戀花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文字,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

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

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準」。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註,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意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

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的課題。需要注意的還有聲調: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母音āáǎàa ōóǒòo ēéěèe īíǐìi ūúǔùu ǖǘǚǜü)

擴充套件資料:

近代注音

中國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

在切音字運動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系:

1、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採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盧戇章的《一目瞭然初階》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切音新字」,2023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等都屬於假名系。

2、速記系:採用速記符號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到2023年兩年間出版的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母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速記系。

3、拉丁系: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2023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2023年黃虛白的《拉丁文臆解》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拉丁系。

9樓:冉

古人怎樣對漢字注音

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元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雙拼制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

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於紀切。

雅虎上的

1、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二個漢字合注一個漢字的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如「毛,莫袍切」。「莫」的聲母m和「袍」的韻母加聲調aó,合起來是maó。

只要我們掌握反切的基本用法,就能反切出現在的讀音了。但由於古今讀音的變化,有的反切已經切不出現在的讀音了。

2、直音法,

就是用一個字直接註明另外一個漢字的讀音,如「蠱」,音「古」。這種方法簡單明瞭,但有較大的侷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則此法不能用;有的字雖然有同音字,但都比較生僻,注了等於沒有注。

3、葉(讀xié)音法。

這是一種應該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認為讀詩詞時,為了押韻可以臨時改變讀音,以求和諧,這是一種太過主觀而且沒有根據的注音法,現已不用了。

炎字在古代常用的意義,炎字在古代常用的意義是什麼

1 在古代,炎作動詞用的時候意思有 動 1 會意。從二火。本義 火苗升騰 2 同本義 flame 炎,火光上也。說文 火曰炎上。書 洪範 秉畀炎火。詩 小雅 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辭 大招 頃之,煙炎張天 炎,通 焰 火焰 資治通鑑 3 又如 炎上 火焰向上 火向上燃燒 4 焚燒 burn 大炎昆岡...

古代常用的薰香有哪些,古代薰香的種類?

根據外形特徵可分為原態香材 線香 盤香 塔香 香丸 香粉 香篆 香膏 塗香 香湯 香囊 香枕等。原態香材 香料經過清洗 乾燥 分割等簡單的加工製作而成。原態香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徵,如檀香木片 沉香木塊等。線香 常見的直線形的薰香,還可細分為豎直燃燒的 立香 橫倒燃燒的 臥香 帶竹木芯的 竹...

關於古代貨幣換算問題,古代的錢幣是怎麼換算的?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 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 一兩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兌換關係 銅錢,和 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