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怎麼最終形成的,春秋五霸怎麼變成戰國七雄的?

2022-10-01 02:36:35 字數 5499 閱讀 3980

1樓:太牛也煩

春秋五霸不是最終形成五個並存的吧主,而是先後有五位春秋時期的國主爭霸諸侯,一般認為是齊桓公始稱霸,後來又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還有秦穆公,還有一說法是沒有宋襄公和秦穆公,應當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並立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東東是後世史家研究歷史時候搞的。當時並沒有這個稱呼。

稱為霸主的基本上是以召開過諸侯會盟為標準。不過象宋襄公舉行的會盟就是笑話,屬於有名無實

楚莊王沒有舉行過會盟(楚國本來就不在周天子分封的系統內),屬於實至而名不歸。

春秋五霸怎麼變成戰國七雄的?

3樓:小肥肥

是因為三家瓜分晉國,就變成戰國七雄了。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

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4樓:京城「老炮兒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5樓:初奕葉孤

趙魏韓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鄭國已滅,燕國加入。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便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

6樓:看那個本小孩

原來是五個諸侯,三家把晉給分了,田氏代齊就成了七家。

7樓:博悟齋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戰亂四起,弱肉強食的時段。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

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因此從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外一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發展到了戰國七雄,除了戰爭之外,主要還有兩件歷史大事:

1、三家分晉:

春秋晚期,晉國被晉國韓氏、晉國趙氏、晉國魏氏、晉國智氏、晉國範氏、中行氏六卿專權。公元前490年,趙氏擊敗範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範氏和中行氏的土地盡為韓、趙、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7年,韓、趙、魏聯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正式承認了他們諸侯的地位。於是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正式形成。

2、田氏代齊

田氏代齊,也叫田陳篡齊,是指中國戰國初年齊國田氏取代姜姓呂氏成為齊侯的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呂氏從此退出統治齊國的歷史舞臺。

史稱田氏代齊。

春秋五霸是怎樣演變成戰國七雄的呢

8樓:八哥說科技

春秋末年,實際上形成了晉、楚、齊、秦、燕的五強格局,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三家分晉,指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家瓜分晉國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

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

經過春秋時期長期的爭霸戰爭,許多小的諸侯國被大國併吞了。有的國家內部發生了變革,大權漸漸落在幾個大夫手裡。這些大夫原來也是奴隸主貴族,後來他們採用了封建的剝削方式,轉變為地主階級。

有的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還用減輕賦稅的辦法,來籠絡人心,這樣,他們的勢力就越來越大了。

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把持。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兩家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

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瑤想侵佔其他三家的土地, 三家分晉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壓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智家;魏桓子不願得罪智伯瑤,也把土地、戶口讓了。

智伯瑤又向趙襄子要土地,趙襄子可不答應,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送人。」

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馬上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自己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

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

沒有多少日子,智伯瑤率領的三家人馬已經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

晉陽城憑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晉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晉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兵士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壩,攔住上游的水。

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滿了。智伯瑤命令兵士在水壩上挖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

城裡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去避難,灶頭也被淹沒在水裡,人們不得不把鍋掛起來做飯。可是,晉陽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瑤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指著晉陽城得意地對他們兩人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還以為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

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順從地答應,心裡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呢。

晉陽被大水淹了之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著急,對他的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要是水勢再漲起來,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張孟談說:「我看韓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讓給智伯瑤,是不會心甘情願的,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說說去。」

當天晚上,趙襄子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韓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約他們反過來一起攻打智伯瑤。韓、魏兩家正在猶豫,經張孟談一說,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裡,過了三更,智伯瑤正在自己的營裡睡著,猛然間聽見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臥榻上爬起來,發現衣裳和被子全溼了,再定睛一看,兵營裡全是水。他開始還以為大概是堤壩決口,大水灌到自己營裡來了,趕緊叫兵士們去搶修。

但是不一會,水勢越來越大,把兵營全淹了。智伯瑤正在驚慌不定,一霎時,四面八方響起了戰鼓。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著小船、木筏一齊衝殺過來。

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裡的不計其數。智伯 三家示意圖瑤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馬逮住殺了。

趙、韓、魏三家滅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瑤侵佔兩家的土地收了回來,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10樓:摩佳鍾令燕

五霸是齊晉楚吳越,至於七雄是趙韓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楚同吳越,秦國商鞅變法後崛起形成的局面。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的時候最開始是幾千個政權,名義上都服膺周天子,其實呢,是誰的拳頭大聽誰的,所以有了春秋五霸,不同時期的,先後的霸主。之後不斷打仗,彼此兼併,所以政權數量大規模減少,到了戰國時代就是戰國七雄。春秋戰國的節點就是三分智家,就是晉國分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

12樓:匿名使用者

魯國被齊國攻滅魏趙韓三家分晉 晉國消亡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是春秋到戰國的標誌

13樓:紅色男爵

魯國後來被楚國滅了。晉國因為內亂,韓趙魏三家勢力很大的家族把晉國分成三塊並建立國家,就是三家分晉。楚國早就有了,但是沒有被周王冊封,所以中原其他國家一致認為他不正統。

14樓:無緣

首先糾正一下,五霸是齊,楚,晉,吳,越。趙、魏、韓是晉變來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末年,各諸侯國都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就是一國的大權都被家族勢力掌控著,所以到了後來就演變成了戰國。

16樓:匿名使用者

糾正一下,正史上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晉文公和楚莊王。其中宋襄公死後宋國衰落淪為小國,而北方燕國在燕昭王時期強大起來,趙、韓、魏三家分晉,於是就逐漸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征戰的局面。

17樓:包樂巨集洋

哎~~一看就是初中歷史沒背的哥們~~我現在依然還記得其中一句~··晉國中的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

春秋五霸分如何死的?(最好詳細點)

春秋五霸是怎麼被滅的

18樓:快樂胡小瑞

僅晉國一國前後就稱霸數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這段時間晉國基本享有領導諸侯之權。在晉文公稱霸之後還經歷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最後晉悼公復霸。

晉文公玄孫晉悼公政治韜略過於出眾,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他讓後世對此爭議頗大。

鄭國、宋國、秦國、吳國、越國構建的區域霸權,是非標準的霸權;這類區域霸權其規模、影響、成就難以與齊國(齊桓公)、晉國(晉文公、晉悼公)、楚國(楚莊王)相提並論,是否也能稱得上是霸主。

完成諸侯會盟這一重大稱霸標誌的有:齊桓公(呂小白)、晉文公(姬重耳)、晉襄公(姬歡)、楚莊王(熊旅)、晉悼公(姬周)、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諸侯。可是其中晉襄公只不過是吃先人的老本(即:

垂拱而治),並非開拓者,對後世的影響力遠不如秦穆公;而吳王夫差也是在吳王闔閭打下的基礎上才有所成就,甚至最終還被勾踐滅國,這種亡國之君是否也能稱得上霸主。

會盟諸侯這種古代的政治儀式已然不能簡單的作為今天客觀評判一個諸侯作為霸主的標誌

春秋五霸裡的宋襄公能否稱為霸主,春秋五霸宋襄公為什麼會成為霸主

不能,只是有霸主雄心 春秋五霸宋襄公為什麼會成為霸主 宋襄公能算得上春秋五霸之一嗎?他有資格嗎?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 春秋 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

春秋五霸誰最厲害,春秋五霸中誰的實力最大?

楚莊王問鼎中原,就差直接要周天子的寶座了。而且,楚國實際上雄踞長江以南,擁有眾多屬國,自成一體,與周王朝南北對峙,本來就不是周天子分封的。春秋中後期,尤其是崤之戰,大敗晉國後,其勢力已經滲透到了黃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蘇北部 安徽部分地區.這裡請注意,春秋五霸,其他四霸不管人選有無爭議,他們都是 公 ...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什麼?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齊國 楚國 燕國 韓國 趙國 魏國 秦國。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稱霸的五個諸侯,分別為 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為 齊 楚 秦 燕 趙 魏 韓。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