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成語

2022-03-02 19:50:40 字數 5646 閱讀 5366

1樓:山水的簡單生活

脣亡齒寒;燕趙之盟;合眾連橫;

2樓:猛入神鷄

一鳴驚人、避退三舍、管鮑之交、臥薪嚐膽、田忌賽馬、三室分晉、刎頸之交、圖窮匕見、紙上談兵、焚書坑儒、雞鳴狗盜、合縱連橫、圍魏救趙、塞翁失馬、千金市骨、邯鄲學步、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逐鹿中原

誰能舉出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十個成語典故

3樓:匿名使用者

臥薪嚐膽,鳥盡弓藏,螳螂撲蟬黃雀再後,圍魏救趙,同室操戈,一鼓作氣,裝瘋賣傻,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怒髮衝冠

誰知道關於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成語和故事 5

4樓:匿名使用者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

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朝野猶誇紙上兵」。後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5樓:單白的女生

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鬥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鬥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鬥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

「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鬥雞該訓練好了吧?

」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

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鬥雞訓練好了,那隻鬥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鬥雞!道聽途說

春秋時代,齊國有個人叫毛空,他愛聽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說,然後再把自己聽到的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有一次,毛空聽到一隻鴨和一塊肉的事,他覺得非常稀奇,便告訴給艾子。他說:

「有一個人,養了一隻特別能生蛋的鴨,那鴨一天能生一百多個蛋。」他見艾子笑了,又說:「那天,從天上掉下一塊肉,那塊肉長有三十丈,寬有十丈。

」艾子笑著問道:「真的嗎?有那樣長的肉嗎?

」毛空急忙說:「噢,那就是長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

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了。」艾子說:

「你說的那隻鴨是誰家養的?你說的那塊肉掉在了什麼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最後只好說:

「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成語「道聽途說」就是從這個故事而來的。這一成語比喻在路上聽到沒有根據的言論或傳聞,再去傳給別人。

(這個~~可以不?/)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什麼

6樓:生活全知了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稱霸的五個諸侯,分別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又稱「山東六國」。

7樓:京城「老炮兒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分別指的是那些國家。 5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五霸

霸國 創業霸主 歷時 時間(年)

齊國 齊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晉國 晉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秦國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楚國 楚莊王 羋侶 前790-前690 110吳國 吳王 闔閭 前690-前510 30戰國七雄:

國名 都城 都城現今所在地 國土在今省份

齊國 臨淄 山東淄博東北 山東、河北的一部分。

楚國 鄢郢 湖北荊州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帶,後發展至江蘇、重慶、廣西等地。

燕國 薊 北京 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

韓國 新鄭 今河南新鄭 河南、山西一部分。

魏國 大梁 今河南開封 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宛六省

趙國 邯鄲 河北邯鄲 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秦國 咸陽 陝西咸陽 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

9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helu)、越王勾踐「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春秋五霸

霸國 創業霸主 歷時 時間(年)

齊國 齊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晉國 晉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秦國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楚國 楚莊王 羋侶 前790-前690 110吳國 吳王 闔閭 前690-前510 30

10樓:該甩的都不要

五霸:其恆公,......

七雄:其.除.燕.含.早.為.請

11樓:漫塘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

12樓:4179四

「 春秋五霸 」(有很多種說法)

最常見的是出至《史記》: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還有一種常見的出至《荀子》: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又有一說出至《辭通》: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等說法,上述按稱霸時間早晚的順序排的。

其實在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之前就有春秋五霸說法了,勾踐已處於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嚴格意義上這種說法不太好。

還有宋襄公其實名不副實,國土小,實力不強,司馬遷因其講仁義而列入五霸。

鄭莊公才是最早稱霸,名副其實,但因挑戰皇權,不尊天子,不被儒學家喜愛,被排斥,才有了宋襄公入五霸。

春秋的霸主有: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晉悼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 戰國七雄 」

齊、楚、燕、韓、趙、魏、秦。

13樓:顛紅

看了以上回答,歷時書又改了嗎?終於把宋襄公刪除了?那麼越王勾踐那?要知道秦穆公不是稱霸中原,是西戎,對晉作戰也只是報了仇,並沒有對晉國造成什麼巨大的打擊.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什麼?

14樓:心願誠帆

春秋五霸是五個君王,戰國七雄是七個國家。

一、春秋五霸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290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

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

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其說首見於《左傳》。

關於春秋五霸,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兩種最具代表性的:

1、《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2、《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二、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

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燕國、秦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魏國,合稱為「戰國七雄」。

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公元前221年,秦軍進而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群雄割據。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五霸,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霸,政之名,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挾天子以令諸侯。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

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時期,史稱「百家爭鳴」。

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什麼?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齊國 楚國 燕國 韓國 趙國 魏國 秦國。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稱霸的五個諸侯,分別為 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為 齊 楚 秦 燕 趙 魏 韓。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

春秋五霸裡的宋襄公能否稱為霸主,春秋五霸宋襄公為什麼會成為霸主

不能,只是有霸主雄心 春秋五霸宋襄公為什麼會成為霸主 宋襄公能算得上春秋五霸之一嗎?他有資格嗎?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 春秋 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

春秋五霸是怎麼最終形成的,春秋五霸怎麼變成戰國七雄的?

春秋五霸不是最終形成五個並存的吧主,而是先後有五位春秋時期的國主爭霸諸侯,一般認為是齊桓公始稱霸,後來又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還有秦穆公,還有一說法是沒有宋襄公和秦穆公,應當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並立的。這東東是後世史家研究歷史時候搞的。當時並沒有這個稱呼。稱為霸主的基本上是以召開過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