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起是什麼,二十四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2022-08-31 12:41:50 字數 5075 閱讀 7239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歷(太陽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1]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已訂立,到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2]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當今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來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樓:示楓

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十四節氣源遠流長,最早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我國的春秋時代,就制定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節氣。在社會慢慢進步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在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就已經完全的確立了。

二十四節氣這樣劃分: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就稱為一個節氣。太陽每年要執行360度,所以共經歷24個節氣。

每月有兩個節氣,第一個節氣稱為「節氣」,第二個節氣稱為「中氣」,這兩個節氣交替出現。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反映了季節的變化。在古代,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用來指導農事活動,它影響著我國千千萬萬人們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

上半年在6日和8日,下半年在8日和23日,前後相差一兩天左右。

雖然二十四節氣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所以,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說只是一種參考。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4樓:

卜蜂蓮花凡士林ⅹ一小丁門小小小hn門小八口口一小丁門小小小hn門小八口口上四

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是什麼?

5樓:熱愛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1)立春:斗柄指向法:鬥指寅;定氣法:太陽黃經為315度。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於公曆2月3-5日交節。

(2)雨水: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公曆2月18-20日交節。

(3)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公曆3月05-07日交節。

(4)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公曆3月20-22日交節。

(5)清明:斗柄指向法:鬥指乙;平氣法:冬至後105天;定氣法:太陽黃經為15°。清明時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公曆4月04-06日交節。

(6)穀雨:鬥指癸;太陽黃經為30°。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公曆4月19-21日交節。

(7)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夏季的開始。公曆5月05-07日交節。

(8)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小滿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小滿江河滿。公曆5月20-27日交節。

(9)芒種:鬥指己;太陽黃經為75°。「芒種」是「忙種」的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公曆6月05-07日交節。

(10)夏至:鬥指午;太陽黃經為90°。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時,便是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公曆6月21-22日交節。

(11)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公曆7月06-08日交節。

(12)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公曆7月22-24日交節。

(13)立秋:鬥指西南;太陽黃經為135°。秋季的開始。公曆8月07-09日交節。

(14)處暑: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公曆8月22-24日交節。

(15)白露: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公曆9月07-09日交節。

(16)秋分: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晝夜平分。公曆9月22-24日交節。

(17)寒露:鬥指甲;太陽黃經為195°。露水以寒,將要結冰。公曆10月08-09日交節。

(18)霜降: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19)立冬:鬥指西北;太陽黃經為225°。冬季的開始。公曆11月7-8日交節。

(20)小雪:鬥指己;太陽黃經為240°。意味開始下雪。公曆11月22-23日交節。

(21)大雪:鬥指癸;太陽黃經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公曆12月6-8日交節。

(22)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70°。寒冷的冬天來臨。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23)小寒: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氣候開始寒冷。公曆1月5-7日交節。

(24)大寒:鬥指醜;太陽黃經為300°。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20-21日交節。

擴充套件資料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二十四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

一年四季由「四立」開始,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民間稱為「四時八節」或「時年八節」。

如果八節中再選重點,則是夏至和冬至這「二至」。冬至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而夏至剛好相反,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迴歸線穿越我國,自西往東依次是:雲南、廣西、廣東、臺),即古人所謂「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極也。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6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簡介

立春: 在每年公曆2月4日前後.中國習慣把它作為春季開始的節氣.

雨水: 在每年公曆2月19日前後.此時農村開始備耕生產.

驚蟄: 每年公曆3月6日前後為驚蟄. "過了驚蟄節, 春耕不停歇". 北方進入驚蟄,春耕大忙便開始了.

春分: 每年公曆3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徑0°時為春分. 這時陽光直照赤道, 南北半球得陽光平均,所以晝夜幾乎等長.

清明: 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 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及大部地區的氣溫開始升高, 雨量增多, 春暖花開,天空清澈明朗, 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 另流行掃墓活動.

穀雨: 在每年公曆4月20日前後. "雨生百穀"道出了穀雨節氣的由來. 穀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

立夏: 中國習慣把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一般在公曆5月6日前後

小滿: 每年公曆5月21日前後為小滿. 顧名思義, 小滿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將要飽滿成熟的意思. 小滿後, 北方各地的小麥就要熟了,而黃淮流域的冬小麥將開鐮收割.

芒種: 芒種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節, 一般在每年公曆6月6日前後.

夏至: 每年6月21日前後為夏至. 夏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 同時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小暑: 在每年公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後就要數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從夏至後第三庚開始的), 所以小暑標誌著一年最炎熱的季節就要到來了.

大暑: 在公曆7月23日前後. 顧名思義,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立秋: 在每年公曆8月8日前後. 中國習慣上把這一天作為秋季開始.

處暑: 在每年公曆8月23日前後. 處暑是反映氣溫由熱向冷變化的節氣.

白露: 在每年9月8日前後,白露指氣溫降低,並出現露水.

秋分: 在每年公曆9月23日前後.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此時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

寒露: 在每年公曆10月8日前後. 寒露一到,華北地區便開始進入深秋, 原野一片金黃,是秋遊的好時節; 而東北地區則呈初冬景象, 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卻仍鬱鬱蔥蔥.

霜降: 每年公曆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表示氣候漸漸寒冷,北方地區已出現降霜或開始有霜.

立冬: 每年公曆11月7日前後為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的節氣. 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 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前後.它表示已經到了開始下雪的季節. 此時,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地區氣候寒冷.

大雪: 每年公曆12月7日前後. 一交大雪,黃河流域的冬小麥進入了休眠期.

冬至: 每年12月22日前後為冬至. 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這天晝最短, 夜最長. 冬至過後便是"數九"了.

小寒: 在每年公曆1月6日前後. 這時正值"三九"前後, 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大寒: 在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 大寒為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二十四節氣,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有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 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 出發,每前進1...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從天文學上說,這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的時空。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太陽沿周天劃過,到此之際算是有了決定性的轉折。春天的本質之一乃是木性或木行,木行要完成生髮的職能必須有水,故立春之後,水行以雨水的節氣方式呈現,為春天加持壯行。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