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服飾審美思想的成因,說明文 中國古代服飾中的審美意識一程振紅

2022-05-17 01:54:38 字數 1204 閱讀 1772

1樓:哎啊喂

火 td火 **也很火 喜歡的扣我

2樓:麥地裡的小犀牛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3樓:天河小小綠毛的

的確夠震撼!!犀厲。。

說明文:中國古代服飾中的審美意識一程振紅

4樓:夏承奕

15.(3分)(1)色彩華麗開放(對美的大膽追求、追求時尚)

(2)淳樸淡雅

(3)服飾華麗異常版(追求粉權飾太平和吉祥祝福)

16.(3分)(1)說明竹林七賢服飾審美對後人的影響之深。突出魏晉時期服飾審美追求自然,個性解放。

(2)運用舉例子說明方法,說明唐代人追求時尚,追求服飾色彩華麗的審美意識。

17.(2分)「絕不能」語氣堅決,不容置疑。突出強調清朝等級森嚴,黃色服飾只有皇室成員才能穿戴。

18.(3分)c(審美意識主要取決於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中國古代服飾中的審美意識 閱讀答案

我國民俗所說的脫五服到底是怎麼解釋的?

5樓:

中國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

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服制按服喪期限及喪服粗細的不同,分為五種,即所謂五服:1、斬衰三年,用極粗生麻布為喪服,不縫衣旁及下邊。

2、齊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縫衣旁及下邊。按服喪期限長短,齊衰又分齊衰三年、齊衰杖期(一年)、齊衰不杖期(不執杖,一年)、齊衰五月和齊衰三月五等。3、大功九月,用粗熟布為喪服。

4、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為喪服。5、緦麻三月,用稍細熟布為喪服。緦麻是最輕的服,表示邊緣親屬。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親屬為袒免親,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從項中向前交於額上,又後繞於髻。宋人車垓說此儀久廢,當時人的袒免親喪服是白闌縞巾;明、清時,素服,以尺布纏頭。同六世祖的親屬便是無服親了。

故《禮記·大傳》雲:「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

《儀禮·喪服》章所載親屬間各種服制被後世奉為權威性的準則,歷代遵行,但也有所變通。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中國古代教育哲學思想的主要特點有四點到四點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如下 1 重視教 育的社會作用。古人十分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例如孔子認為,治理國家,除了使人口增加 百姓富足之外,還要加強對人民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真正強盛。孟子也十分強調教育在社會政治中的地位,明確提出 善政 不如 善教 的教育觀點。墨子則從 兼愛 的立場出發,...

中國古代哲學中各家的思想是什麼,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

儒家 創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 仁 第二個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將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 仁政 仁政 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獻分別是 論語 和 孟子 孝家 其代表性文獻是無名氏之 孝經 孝經 的中心思想是 孝政 即 以孝治天下 過去,理論界有人認為 孝經 是一般講究倫理孝道的著作,不確。德家 ...

中國古代儒學發展過程,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及其演變的原因和歷史影響

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及其評價 孔子創立 戰國 孟子發展 西漢 董仲舒吸收法 道兩家,天人感應 君權神授 維護大一統 兩宋 朱熹吸收佛道兩家 形成理學 明朝 嚴格八股取士 儒學地位空前強化,儒學發展到 心學 階段 明末清初 李贄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晚清 康有為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