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思想的起源及發展,中國古代「忠義」思想的歷史淵源

2021-05-01 17:09:36 字數 2857 閱讀 5757

1樓:禹元生

中國古代「忠義」思想的淵源應該是儒家一貫的忠恕之道的作用的結果。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體現的忠義思想,明顯來自於儒家思想中的宋明理學思想,這是為什麼?(要稍...

2樓:冰_十

1、兩位作者同樣身在元末明初,因此都與當時社會所追求的主流思想和普遍真理相同,而宋明理思想同樣是真理。

2、受當時主流思想理學的影響。

3樓:於廣浩

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時代的「官方思想」,無論是在精英階層還是在百姓間均佔有了絕對的統治地位,況且小農經濟也是適合這種思想的。因此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這種思想也就不足為奇了

封建帝王思考的,只是統治如何鞏固而已

忠義思想是如何在諸葛亮身上體現

4樓:匿名使用者

恩,一樓說的很不錯~分給他把,以下資料給你作個參考.

這是時人對其的評價--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樑、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

「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豔,而過於丁寧周至。

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司馬懿:天下奇才也!

孔明~人稱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劉皇叔三顧茅廬,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戰群儒、借東風、智算華容、三氣周瑜,輔佐劉備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更取得荊州為基本。

後奉命率軍入川,於定軍山智激老黃忠,斬殺夏侯淵,敗走曹操,奪取漢中。劉備伐吳失敗,受遺詔託孤,安居平五路,七縱平蠻,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

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託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後一次北伐時採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諡曰忠武侯。

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諸葛亮個人

資料 字 孔明 終屬 蜀

籍貫 [徐州]琅邪陽都 [今山東沂南縣南]

容貌 身長八尺 容貌甚偉

官至 丞相 領司隸校尉益州牧 錄尚書事 諡曰忠武侯

生卒 181 — 234(54歲)

家族資料 父親 諸葛珪 母親 章氏

配偶 黃氏

子女 諸葛瞻

兄弟姐妹 諸葛瑾 諸葛均

相關人物 劉備 趙雲 孫權 司馬懿

曾效力過的勢力 蜀

5樓:匿名使用者

在諸葛亮身上,非常突出地體現了「恩義」和「忠義」思想。他與劉備的關係,是封建社會中君臣關係的典範,達到了儒家提出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的理想境界。諸葛亮出山本身,就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此後他一生的行動,就是報答劉備的這種「恩情」,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例證:白帝託孤、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事必躬親)

6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

忠:忠於

劉備,忠於劉禪.遵循劉備的遺訓,輔佐那扶不起的阿斗,為收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折《出師表》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杜甫)

義:正因為他感劉備三顧茅廬"義"字當頭他才會許下自己深知完不成的使命----收復漢室,才會甘願稱臣,而不自立為王.

7樓:最愛夏雪

六出祁山、事必躬親,杜甫認為他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8樓:伊莎朵拉

扶持傻皇帝阿斗,自己不稱帝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的忠 關羽的義

中國古代貨幣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古代貨幣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古代貨幣 貨幣,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商品生產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貨幣,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貨幣之一。它源遠流長,三四千年的發展過程連綿不斷,形成了具有東方色彩的中國貨幣體系,在世界古代貨幣史上獨樹一幟。中國早 幣形式的演變 貨幣理論的研究 貨幣制度的發展以及貨幣制造技術工藝的進步,都處於世界領先地...

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歷程及特徵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歷程及特徵

關於城市的定義,我國汗牛充棟的歷史文獻中有過許多解釋。我國古代的 城 與 市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多是指四面圍以城牆 扼守交通要衝 具有防衛意義的軍事據點。城,郭也,都邑之地,築此以資保障者也 市,指的使交易市場。市,買賣所之也。貿 賈,市也 可見,凡進行買賣的交易場所即為市。從古文文獻記載城與市...

中國古代儒學發展過程,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及其演變的原因和歷史影響

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及其評價 孔子創立 戰國 孟子發展 西漢 董仲舒吸收法 道兩家,天人感應 君權神授 維護大一統 兩宋 朱熹吸收佛道兩家 形成理學 明朝 嚴格八股取士 儒學地位空前強化,儒學發展到 心學 階段 明末清初 李贄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晚清 康有為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