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中國古代教育哲學思想的主要特點有四點到四點分別是什麼

2021-03-19 10:48:48 字數 5628 閱讀 1647

1樓:sky起來吧來吧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如下:

1、重視教

育的社會作用。

古人十分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例如孔子認為,治理國家,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之外,還要加強對人民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真正強盛。

孟子也十分強調教育在社會政治中的地位,明確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教育觀點。墨子則從「兼愛」的立場出發,提出了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的三大施政綱領,把教育當作使社會走向安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2、強調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很早就清醒地認識到,教育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例如荀子反對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但他對教育的必要性的強調卻是和孟子相同的。

3、主張德育和智育相結合。

將德育和智育相結合,是中國古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例如周朝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春秋戰國以後,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人們似乎更加強調德育的重要,但同時,人們也並沒有放鬆對知識教育的重視,是反對偏執一方,主張德育和智育並重。

2樓:完美假知己

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便呈現出重政治的突出特點,即教育為政治服務。

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第二大特點是重倫理,即以德育為核心。

古代教育家之所以重視道德教育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

3樓:熱心網友

中國古代教育是指中國歷史上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構、教育家等。從廣義文化的角度看,人類創造的文化,即經驗、知識和技能等,是依靠廣義上的教育手段來傳承和擴播的。

4樓:她的專屬我

古代教育思想春秋戰國時期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以身作則

中國古代教育哲學思想的主要特點有四點到四點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的特點?

5樓:言之午

原始社會大多由長者通過實際活動身教與口耳相傳

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已有「圖書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說:「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稱為「庠」,到周成為「序」。

「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

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

鄉學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

國學為**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

春秋戰國時代,官學逐漸為私學替代,出現新興階層「士」,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提倡「以吏為師,以法為學」。

西漢私學重新恢**展,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建太學,置《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為教官,招收博士**,年齡在18歲以上。

漢平常時,規定郡、國設學,縣邑設校,鄉聚設庠序。

校學設經師一人,庠、序置《孝經》師一人。

魏晉南北朝,晉武帝在太學外另設國子學。

唐時,京師設國子監,長官稱國子監祭酒,學校六所,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以上專收貴族官僚子弟),律學,書學,算學。教師稱博士。入學年齡在14歲以上,19歲以下(律學為18歲以上,25歲以下),地方有府學,州學,縣學,設博士,文學,助教與教官。

宋代除了太學外,有律算書畫醫諸學,書院制度開始興起。宋初有四大書院——白鹿,樂麓,應天,嵩陽。南宋書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國小學,回回國小學,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學。元代書院始設「山長」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有國子監,學生稱貢生、監生

明代國子監分南北兩監(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國學生

清代正式形成五貢——副貢、拔貢、優貢、歲貢、恩貢

明清府和州縣設孔廟和學官(學校),府學教官稱教授,縣學稱教諭

明學稱學正,副職均稱訓導,學生院試進學後的生員(秀才),按成績優劣依次分廩生

增生、附生。

還有啟蒙教育,明清有三類:私塾,義學,專館

清光緒三十一年,廢除科舉建立京師大學堂為新式學校

6樓:法保網

五、中國古代書院制

簡述中國古代藝術思想的基本特徵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在設計藝術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體系,如早期的《考工記》、《長物志》,關於建築園林設計的《營造法式》和《園治》,關於漆器工藝的《髹飾錄》,關於陶瓷藝術的《陶說》,關於刺繡的《繡譜》等等裡面都有許多閃光的設計思想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習俗,這也使「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國古代設計藝術中得到了充分發揮,北京的天壇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很好體現。「《考工記》: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

從這些設計觀念看出古代的工匠在進行設計活動時,已經開始注意季節時間因素,空間環境條件,材料的自然效能、質地以及高超熟練的技術工藝對設計的影響。一件好的設計作品是需要實用和美觀的統一,設計是為了解決用的問題,但是光有用是不夠的,還需要美觀。另外,還有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李漁的《閒情偶寄》等。

「這些著作包含著不少設計、審美的重要思想,如李漁的「體舒神怡」、「堅而後論工拙」;丁佩的「能、巧、妙、神」原則和「齊、光、直、勻、薄、順、密」的刺繡要求,則是我國古代設計思想的精華。」

8樓:匿名使用者

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如孔

子把教育作為治理國家的三大條件之一。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外,還要加強教育。孟子明確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觀點。

墨子從「兼愛」的角度指出,人民不受教育是社會不安定的原因。漢代賈誼把教育提到了「政之本」的高度。董仲舒認為教育的作用遠遠大於刑罰。

唐代孔穎達肯定了教育是營造社會良好風尚的作用。宋代朱熹強調國家辦教育以「明人倫為本」,將教育的眼光投向未來。 (2)強調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加強後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荀子雖然主張性惡論,但是他對教育的必要性和孟子是相同的。並強調學習是人們由貧走向富貴,愚笨走向聰明的唯一途徑。

(3)主張德育智育相結合。將德育和智育相結合,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周朝就提倡了《六藝》教育。

即禮、樂、設、馭、書、數。從這些來看,我國古代教育一開始就反對偏執一方,主張德智並重。

1、論述教育的本質特徵 2、中國古代教育的主要特點

9樓:我太乖

原始社會大多由長者通過實際活動身教與口耳相傳

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已有「圖書

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說:「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稱為「庠」,到周成為「序」。

「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

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

鄉學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

國學為**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

春秋戰國時代,官學逐漸為私學替代,出現新興階層「士」,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提倡「以吏為師,以法為學」。

西漢私學重新恢**展,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建太學,置《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為教官,招收博士**,年齡在18歲以上。

漢平常時,規定郡、國設學,縣邑設校,鄉聚設庠序。

校學設經師一人,庠、序置《孝經》師一人。

魏晉南北朝,晉武帝在太學外另設國子學。

貴族中一般具有 1)鮮明的階段性和等級性2)與生產勞動要脫離3)個別施教與師生關係的不平等。

而原始教育則主要是 教勞結合 1)是同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密切結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內容是社會的生產、生活需要要適應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極為簡單

10樓:火山爆發

1 本質,傳道授業解惑也!2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點:孔孟之道,禁錮思想

中國古代思想的基本特質

古代社會教育特徵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適合統治階級所需要的官吏、牧師或騎士。在封建中國,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傳播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和治國方略,培養能夠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的官吏。在歐洲封建時代,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養能夠忠於世俗封建主的「騎士」,而僧侶封建教育主要是培養能夠忠於教權的「教士」或「牧師」。

歐洲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基本上是由教會來控制。

第二,學校教育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又具有嚴格的等級性或濃厚的宗教性。教育的等級性就是指在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不同官職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級的教育。如在我國唐朝的官學體系中,設有「六學二館」,即弘文館、崇文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

教育的宗教性主要是歐洲封建教育而言的,教育的宗教性體現了教育的階級性。

第三,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經典為主。在中國,封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以及根據這些經典所編撰的一些啟蒙讀物,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女兒經》等。在西方,其主要內容就是宗教教義及與之相產的內容,如《聖經》,教父著作,經院哲學家的著作,各種祈禱書、讚美詩、聖詩等。

不過,也存在著一些少量的科技教育的內容。例如中國增加一些算學、天文學、醫學等方面的內容。到了唐代,各地建立起一些專科性學校,同時在一些**部門,如太醫署、太僕寺、司天臺等,也設科招生,培養一些專門人才,達到一定的規模,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最早的。

第四,教育教學方法主要以嚴格的紀律約束為主,輔以個人自學和修行。機械記憶、背誦、體罰是常用的教育教學及管理措施,與此同時,教育者們也非常強調個人的體會和自覺踐行。

第五,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體系,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育經驗,提出了比較豐富的教育教學思想。中國在漢代就建立了從**到地方的官學體系,還有私學系統,私學不僅有啟蒙教育,而且還有高等教育。在官學和私學之外,還有書院和社學。

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也創辦了大量的、各種層次和型別的的學校,如教區學校、主教學校、修道院學校以及教會大學。在這一時期,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文章和專著有:我國的《學記》、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韓愈的《師說》和《進學解》、程端禮的《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和黃宗羲的《學校》等等。

西方的傑羅姆的《致萊塔的信》、本篤的《本篤規程》、伊西多的《辭源》等。

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歷程及特徵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歷程及特徵

關於城市的定義,我國汗牛充棟的歷史文獻中有過許多解釋。我國古代的 城 與 市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多是指四面圍以城牆 扼守交通要衝 具有防衛意義的軍事據點。城,郭也,都邑之地,築此以資保障者也 市,指的使交易市場。市,買賣所之也。貿 賈,市也 可見,凡進行買賣的交易場所即為市。從古文文獻記載城與市...

中國古代教育的特點(高中歷史),高中歷史 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

中國古代教育發展概述 1.春秋時期 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 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物件的範圍。2.西漢武帝時期 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3.隋唐時期 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 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4.宋代 學...

中國古代怎樣教育孩子,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學前社會教育?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打罵,一起看看怎麼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吧!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學前社會教育?1 教兒宜早 中國古代認為對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這不僅僅強調要對孩子早教,還強調要對孩子實行一以貫之的教育 2 教子義方 父母要從道義上,從做一個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為子女指出道路 信而勿誑 父母教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