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22-05-02 04:33:36 字數 5946 閱讀 2770

1樓:娛樂場鎖

意思是: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談,這就是錯失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與他交談,這就是說錯了話。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是出自《論語·衛靈公》其中著名文句有:「無為而治」;「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義以為質,禮以行之」等。

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後因避宮廷禍亂而遷居魯國。孔子的父親是一名武士,雖躋身於貴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歲時,父親便死去了,他跟著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

孔於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倉庫)、「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與司徒、司馬、司空三卿並列)

2樓:不會彈琴的老九

孔子說:「一個人可以和他講直話,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對他講直話,這就對不起人。有些人無法和他講直話,如果對他講直話,不但浪費,而且得罪人。

所以一個真正智慧的人,應說的時候直說。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3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靈公篇8章)

可以和他談卻不和他談,就會失去有用的人;不可以和他談卻和他談,就會說出不該說的話。智者既不失去有用的人,也不說出不該說的話。

該怎麼在對的時候和對的人說出對的話,智者的心當從仁心而來的,什麼是仁心?《書經》等古經中使用「仁」字,一般指「親愛」,「慈愛」。

"仁"就是"愛"。

子曰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什麼意思

4樓:q王小年

孔子說:「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談,這就是錯失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與他交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出自:《論語·衛靈公篇》

節選: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翻譯:孔子說:「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談,這就是錯失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與他交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孔子說:「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其中著名文句有:「無為而治」;「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

節選的片段中, 「殺身成仁」被近現代以來某些人加以解釋和利用後,似乎已經成了貶義詞。其實,我們認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說的這段話,主要談了他的生死觀是以「仁」為最高原則的。

生命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可寶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來,它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篇。

5樓:驃騎先鋒使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一個人可以和他講直話,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對他講直話,這就對不起人。有些人無法和他講直話,如果對他講直話,不但浪費,而且得罪人。

所以一個真正智慧的人,應說的時候直說。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7樓:閭浩壤秦以

可以跟他交談而不跟他交談,失去了與他交朋友的機會。不可以跟他交談而跟他交談,失去了交談的意義。智者不會白白失去交朋友的機會,也不輕易失去交談的意義

8樓:豐慧雅貝量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該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講了,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9樓:玄

可以與他人說的話不和他人說,就會失去人心;不能與他人說的話卻對他人說,是口無遮攔的說錯話。聰明的人不會失去人心,也不會說錯話。

10樓:手機使用者

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

11樓:逗比逗無悔

意思是: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出處:春秋 孔子《論語·衛靈公》

原文: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譯文: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這段話主要講講君子的所作所為以及與小人的不同。孔子認為,君子應當注重義、禮、遜、信的道德準則;他嚴格要求自己,儘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傳名於後世;他行為莊重,與人和諧,但不結黨營私,不以言論重用人,也不以人廢其言,等等。

《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12樓:小蟲的肉肉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

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1、這句話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

2、分析道理

(1)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待君子怎麼說,對待小人要怎麼做。

(2)做事把握「度」。

有智慧的人,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對什麼樣的人,要說什麼,說對少。

3、作品簡介

13樓:驃騎先鋒使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作者?

14樓:杜歡欣鬆育

孔子《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樓:員長順谷妝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可以跟他說,不跟他說話,失去朋友。不可與言而與之言,說錯了話。聰明的人不失人,也不會說。

16樓:春忠倪酉

孔子《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論語釋義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樓:佳人醉月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18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跟他交談而不跟他交談,失去了與他交朋友的機會。不可以跟他交談而跟他交談,失去了交談的意義。智者不會白白失去交朋友的機會,也不輕易失去交談的意義

19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不說該說的話,是不會做朋友;說了不該說的,是不會說話。學做人,既要會做別人的朋友,又要會說話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樓:三餘o無夢生

1、言,講、說、談的意思。

翻譯: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2.樂『喜歡、樂趣的意思。

翻譯: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另一理解為 「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 ——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3、欲,想、要、願意。

翻譯:孔子說:「仁德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嗎?我想具有仁德,仁德自然就會到來了。」更深層的理解是: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

拓展資料:

21樓:匿名使用者

1、孔子說:"可以同這個人講的話,你卻沒有講,這是失掉朋友;不可以同這個人講的話,你卻告訴他了,這是說錯話.所以有智慧的人在與別人交談中,能夠做到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2、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3、孔子說:「仁德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嗎?我想具有仁德,仁德自然就會到來了。」更深層的理解是: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

2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一個人可以和他講直話,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對他講直話,這就對不起人。有些人無法和他講直話,如果對他講直話,不但浪費,而且得罪人。

所以一個真正智慧的人,應說的時候直說。既不失人,也不失言。」孔子說:

「智慧的人喜好水,仁德的人喜好山。」「樂」音「耀」,衣奧切,古音,現已從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刪除,意為喜愛 。再深入一些:

知者樂水是因為水的澄澈、流動與深沉難以測 量;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

我想要有仁德,那仁德就來了。」 「欲」意為:想要、需要。

仁遠嗎?孔子的意思是不遠,一點兒也不遠;它就在你的思想裡、在你的意識裡,在你的大腦裡。大腦裡有的東西都能掏出來嗎?

比如,我大腦裡有一百萬,那一百萬就在眼前嗎?我大腦裡有一輛寶馬,那寶馬就在眼前嗎?顯然不行!

但你大腦裡有「仁」,那「仁」倒真能在眼前!所以,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

23樓:晴月公主

24樓:匿名使用者

言:交談樂:喜歡欲:想

25樓:1346什麼意思

好人,人人家越越。所有人家吃飯菜魚丸子後來。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

26樓:功學林富曉

孔子《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子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是什麼意思哦

意譯 孔子說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註釋 訥n 訥,言難也。說文 不善於講話,遲鈍。這裡指說話要謹慎。敏 敏,疾也。說文 聰明,機智,迅速,反應快。意義 君子說話的時候要謹慎,而在行動的時候要積極.直白點的 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好自己的事情要積極的哦 另有解釋說意思是 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什麼意思

子貢說 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生奉行?孔子說 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注意一下,一言,在這裡是一個字,而不是一句話。大概是寬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貢問孔子問道 有沒有...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