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楨的《六國論》,李楨六國論 觀點

2022-03-27 06:22:57 字數 2901 閱讀 6591

1樓:手機使用者

本人可以這樣翻譯:

張儀的辯說,雖說是隻想使合縱計離散而連橫計成功,但想想他說的理由,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親兄弟,還有爭奪錢財的。而想憑藉著虛偽欺詐、反覆無常的(那一批人)實施連橫計策略,可以想象衰微時代人們這一種的情形,斷定他要失敗並非離譜。

「其激怒張儀而入之於秦,意可見也」,為什麼呢?就是為了:「當蘇秦之始出也,固嘗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

誠知其易也。使秦過用之,彼其所以為秦謀者,一憂夫張儀也。惟其不用,而轉而說六國以縱親,彼豈不逆知天縱約之不可保哉?

其心特苟以弋一時之富貴,幸終吾身而約不敗。」也就是通過激將法使得張儀到秦國去,然後懷著感激之情不來破壞蘇秦的合縱之計。其實,實際上張儀到秦國的路費還是蘇秦奉送的,一切都是蘇泰安排的。

所以張儀說,我還是沒有跳出這位老同學的手心。並且決定蘇秦還在的一天,秦國就一天不出兵,等蘇秦死了再打。

2樓:邪神不繫舟

我的觀點和樓上的都不同

夫著,語氣詞,作哎解,

張儀之辨說,張儀的(縱橫)辨說,

雖欲以散縱而就衡,雖然(張儀)想要憑藉(張儀的(縱橫)辨說)使合縱離散而連衡成功,

顧其言曰, 但回過頭來看他(張儀)所說的話(即張儀所舉例說明)親昆弟同父母,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親兄弟

尚有爭錢財,還有爭奪錢財的

而欲恃詐偽反覆,並且存在著虛偽欺詐、反覆無常的現象所以狀衰世人之情,所,所以也, 以,憑藉也 狀,前文所說的情況(親昆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而欲恃詐偽反覆) 衰世人之情, 衰,使...衰 使世人之情衰,情衰而法盛,並不是什麼錯的說法·思想

連起來就是

就張儀的(縱橫)觀點來說, 雖然(張儀)想要憑藉(張儀的(縱橫)辨說)使合縱離散而連衡成功,但回過頭來看他(張儀)所說的話(即張儀所舉例說明)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親兄弟還有爭奪錢財的並且存在著虛偽欺詐、反覆無常的現象。所以也, 以,憑藉也 狀,前文所說的情況(親昆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而欲恃詐偽反覆) 衰世人之情, 衰,使...衰 使世人之情衰,情衰而法盛,並不是什麼錯的說法·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至於你的第一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個句子的翻譯並沒有什麼難理解的,不知道你的理解困難是在那一句或者那個詞上,至於第二個問題嘛,有以下幾點原因;

1.知道秦王沒能重用蘇秦,很後悔,所以就是激將法,讓他的同學張儀去了秦。

2.蘇秦知張儀無大志,所以才用激將法。

3.蘇秦想安插臥底

4.後,張儀得知其中原委便說:「您在時,我定將使秦不攻您」

至於,後來為什麼破壞,我認為就是因為蘇秦死了,張儀認為他的諾言達到了。

4樓:漓帆之渡

那我把它翻譯再白話些下:張儀的辯論和主張是想使合縱離散而連衡成功。但按他的話說,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親兄弟,還有爭奪錢財的事情,更何況是憑藉著虛偽欺詐、反覆無常的策略來苟合在一起的聯盟呢(指連橫)?

所以陳述一個戰亂衰敗的時代,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的情形,並沒有什麼錯。

以上是我參考翻譯,做了較大幅度的補充,已經很好理解了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於你的補充,原因是這樣的: 首先蘇秦瞭解其張儀才能"張儀之才,勝秦十倍",就當時的形式來講,六國通過蘇秦的合縱已經聯合在一起,張儀過來再沒有更大的作為,但其入秦的話,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施展才能,另一方面張儀在秦國朝野取得認可後,會鑑於與蘇秦的關係而不會去破壞蘇秦的成就(合縱),所以當張儀發怒赴秦時蘇秦就派人將他的真實目的告訴張儀,所以張儀說:只要蘇秦在一天,張儀就不會使秦國進攻六國.

從而最終達到蘇秦的目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張儀是在蘇秦死了(失勢後?)才開始給秦王提供連橫的計策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李楨《六國論

6樓:風中飛艇

那句話可以理解為:張儀是為秦國服務的,他當然反對六國聯合起來抗秦,張儀的觀點是父母兄弟之間有時候尚且因為厲害關係而鬧矛盾,更何況是六國呢?六國因為秦國的過於強大而不得不聯合起來,但是六國本身也是矛盾錯綜複雜,所以六國的聯盟是外強而實弱的。

蘇秦和張儀本來是好友,蘇秦先發達,而張儀早期不得志,張儀去投奔蘇秦,希望老朋友可以幫忙。蘇秦認為張儀是個很有本事的人,只是時機的問題,所以蘇秦故意激怒張儀,張儀只好離開蘇秦而後在秦國發達。

李楨六國論 觀點

7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從歷史與現實結合的角度,依據史實,抓住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一點來立論,鍼砭時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文末巧妙地聯絡北宋現實,點出全文的主旨,語意深切,發人深省。

蘇詢的《六國論》,不屬於寫的自由瀟灑或錯綜起邊的型別,而是在行文結構方面帶有規範性的作品,體現了議**論證嚴謹的特點。因為頭緒清楚,變化較少,通過提要鉤玄,逐段逐層梳理歸納,很容易搞清楚文章脈絡和主要思想內容。在文章結構上便於學習。

但另一方面,蘇洵的《六國論》把六國滅亡的原因歸結於「賂秦」,儘管文章在論證上、語氣上給人勢如破竹的感覺,但今天看來顯然失之偏頗。因為從本質上講,六國滅亡是由於不思改革進取,不採取富國強兵之策,從而陷入落後捱打的境地,被歷史所淘汰。當然也有戰略、策略(包括「賂秦」)等方面的種種具體原 因。

單從某種視角看到了某些事實,便以為抓住了事物的全部,這是人類很容易陷入的誤區。(節選自《應用寫作》2023年第5期《事實論證——雄辯與僭越》)

求李楨 蘇轍的《六國論》的分析

8樓:匿名使用者

和蘇洵、蘇轍的《六國論》相比,蘇洵說六國破滅「弊在賂秦」,他意在借古諷今,以此來批評北宋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賄賂契丹、西夏的政策,但說六國破滅的原因只是「略秦」,則不夠全面。蘇轍認為天下所重在於韓、魏,其它四國不助韓、魏,而招致滅亡,此論也有片面的地方。李楨卻不同於「二蘇」之見,他一方面說稱霸天下之心六國都有,另一方面又唯心地說秦國稱霸是因為「得天助」,六國的失敗是因為「失天助」。

秦國是如何打敗六國的,秦國是如何打敗六國的?

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公元前222年燕滅於秦。公元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軍滅趙國,俘趙王遷。公元前225年秦 隊破魏國。秦滅六國 秦王嬴政的時候,秦國從公元前230年到221年10年間發動了大規模的兼併戰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 趙 魏 楚 燕...

蘇洵《六國論》中而在韓魏之郊的郊什麼意思

韓魏與秦國交界的戰略要地 六國的滅亡,不是 因為他們的 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於用土地來 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 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 六國相繼地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 說 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

六國的滅亡,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六國滅後對我們今天的世界有什麼啟示? 簡單地解釋

你去讀讀蘇洵寫的 六國論 就明白了 六國滅後對我們今天的世界有什麼啟示?簡單地解釋 5 六國之間相互怨恨 猜忌,致使不同心協力,不能 合縱 聯合抗秦。六國之間互相侵奪以及六國與秦的頻繁戰爭,造成六國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死亡,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據歷史記載,僅韓 趙 魏三國被秦殺死的人就有幾百萬。六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