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怎樣的戰略方針

2022-02-28 02:10:08 字數 3669 閱讀 5657

1樓:涵依芸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從《隆中對》中我們可以看出,《隆中對》是諸葛亮對當時政局的看法,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無根據地的處境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概括起來,諸葛亮《隆中對》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 「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

3.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後北伐時的後顧之憂。

4.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綜觀後來的歷史程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劉備集團制定的戰略決策,大體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諸葛亮認為霸業可成,興復漢室應該採取哪些策略?

1.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外交上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並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

3.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率領荊州之軍攻擊宛城、洛陽,劉備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攻打秦川。

2樓:blue雪精靈

我們老師上課說的是:「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3樓:街雨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核心:臉吳抗曹 佔據荊益 北伐中原

一般寫上面的就行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文中「自董卓以來······漢室可興矣」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達到這個目標提出了什麼戰略方針?根據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戰略方針: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根據:1.不具備向東或向北發展的可能(幹不過曹操和孫權嘛)2.荊、益兩州可做建霸的基礎

3.修明內政是鞏固政權的保證

《隆中對》中諸葛亮根據什麼為劉備提出戰略方針

6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答:從《隆中對》中我們可以看出,《隆中對》是諸葛亮對當時政局的看法,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無根據地的處境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概括起來,諸葛亮《隆中對》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

3.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後北伐時的後顧之憂.

4.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綜觀後來的歷史程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劉備集團制定的戰略決策,大體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剛才看了一下前面幾位的答案都寫的很不錯,但是都是以當時的歷史形勢為出發點這個對於搞歷史的可能更實用但對於現代的普通人用處可能就不那麼大了,那麼讓我換個出發點隨便說兩句好了,說的不好的話,大家不要笑我。

首先要搞清楚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時他的身份和地位。當時他與劉備不過剛剛見面兩人各不熟悉,而劉備去請他是要請出一位對自己有用的有過人的頭腦的究級知識份子(學究)。《隆中對》正是在這種基礎上提出的,以我個人的看法,作為學究級知識份子的諸葛亮正是通過對劉備也就是他未來的老闆的心裡揣摩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他既要讓劉備覺得他是一個有真材實學的人又要讓劉備覺得他是在為自己實實在在的謀劃。這也就好像是我們今天去應聘一樣,總要去揣摩招聘方的思想吧。呵呵,另闢小徑,說的不好大家不要笑我啊。

《隆中對》中,諸葛亮對劉備提出了什麼對策?要求,概括簡潔,3~4點

8樓:愛芳姍

1.曹操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佔天時,不可強取。

2.孫權站著地利,經歷三代,也不可取,可以和孫權同盟共同對抗曹操。

3.將軍(即劉備)可以取荊州為家,然後慢慢攻打西川,才能和曹操抗衡。

4.將軍(即劉備)可以利用漢室皇叔,招攬人才,共同完成大業,占人和。

以上是諸葛亮的「三分天下」計,因其出名,為「隆中對」。

祝你學習進步!

隆中對中諸葛亮給劉備提出戰略方針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9樓:匿名使用者

外結好孫權,對付曹操.佔荊州,益州以為帝業.內修政理.若天下有變.命一大將帥荊州之兵.將軍帥益州之兵.則天下可圖.漢室可興.

10樓:匿名使用者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11樓:匿名使用者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隆中對》中諸葛亮根據什麼為劉備提出戰略方針

12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答:從《隆中對》中我們可以看出,《隆中對》是諸葛亮對當時政局的看法,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無根據地的處境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概括起來,諸葛亮《隆中對》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

3.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後北伐時的後顧之憂.

4.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綜觀後來的歷史程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劉備集團制定的戰略決策,大體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隆中對中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了怎樣的戰略方針

13樓: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所出之計是否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一半一半吧。首先,當時的劉備顯然是一窮二白,所以,要白手起家必定要利用其漢室子弟的身份,收人,沒人什麼都幹不好,這是人和。而後,道明局勢,操不可爭,權不可圖。但荊,益兩州卻是一個其主不能守,一個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這時劉備帝室之胄的身份就尤為珍貴,天下歸心,這也是人和。荊,益兩州,...

隆中對策表現了諸葛亮怎樣的才能,諸葛亮隆中對策

1。能認清天下時局,很有遠見。2。劉備必需要有孔明的輔佐,否則成不了大事。他們兩個相互依賴相互商議,共成大事,就像魚有水才能歡快的遊動。3。一個教師,更是一個嚮導 亂世讓他想避世 幾乎古代的文人都有避世情節,但又自負滿腹經綸 不希望被埋沒 其實著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之一,他們好像都有濟世英雄情節,希望...

隆中對策的核心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策的核心是什麼

在這段對策裡,年僅26歲的諸葛亮,準確而深刻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預見到今後將會出現的鼎足三分的局面,並事先為劉備規劃了戰略決策,以後事態的發展,基本上符合隆中對策的預言。這就充分顯示了這位青年政治家 軍事家的卓越見識和非凡才能。我覺的隆中對最重要的核心是為分析曹操以及各個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