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正史上與《三國演義》的區別

2022-01-11 05:47:35 字數 5900 閱讀 8529

1樓:匿名使用者

1、才能上的區別:正史中的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經濟學家。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下同)中的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軍事家,心理學家,道士。

2、心理上的區別:在心理學方面,正史上的諸葛亮的確是有辯才,但並不想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神鬼莫測,從舌戰群儒,智激周瑜,激孫權,氣曹真,罵王郎,空城計等幾件子虛烏有的事上都有表現,但正史上這些都是沒有記載的。

3、歷史定位上的區別:正史中的諸葛亮的定位類似於曹操,是一國之棟樑。區別僅僅在於一忠一奸上。但在演義中儼然成了決定歷史程序的關鍵人物,類似於「神」。

這也是作品刻畫的需要,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但由於演義在中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今人也習慣性的把諸葛亮神格化,這和關羽這個人物的定位很相似。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諸葛亮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最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2樓:羥基愛上氫氧根

1、 三國之中的諸葛是一個外交家,而不是軍事和政治家,其實演義裡的諸葛諸發明和妙計其實是偷了其他人的成果而已。

2、諸葛亮選擇的道路充分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但是諸葛亮並不墨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3、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書中描繪諸葛亮是像神仙一樣的人物。三國演義中說到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劉備以禮相待,給予重任。而在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

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軍隊就取得了勝利。可以說為之後的劉備,獲得荊州奠定了基礎,提高了聲望。但是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卻不是這樣的。

在諸葛亮出山之後,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劉備對他給予重任,實際上那時也沒有這樣的職務,劉備在駐紮新野之後,自己還沒有自己的地盤,尚且需要別人的階級哪能給諸葛亮什麼樣的官職呢。

那時的他,身份比較尷尬,沒有什麼權利,只是作為一個客人,為劉備參謀而已。而諸葛亮真正有一些實權的時候。是在赤壁大戰以後,也被逐漸奪取了荊州的一些地盤,自己坐鎮荊州之後,這才任命了諸葛亮一個軍職。

而在之前劉備自己尚且都需要別人的接濟,怎麼可能會給予他的職務,更不可能指揮劉備的軍隊。也就更談不上在**中的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的軍隊火燒新野,獲得勝利了。

二、其實根據史書記載,即便是赤壁大戰後的十年時間裡面,諸葛亮也沒有像書中所說的,一來就指揮軍隊,並且獲得了勝利。

而在這個十年之間裡面,他最開始做的就是一些非常小的官職。在一些基層工作,並沒有說一開始就被委以重任。

而在這十年裡面的基層工作上面,把他們做得非常好,用自己的工作來獲得大家和劉備的尊重,向大家證明他能帶領大家做得更好,最終負擔起了蜀國丞相的職務。所以可以看出諸葛亮並沒有像**中寫的描寫的那麼神話,而是在歷史中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來積累自己。

三、而在之後的諸葛亮出使東吳結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那時的劉備手下並沒有幾個文成可用,還有就是諸葛亮的哥哥,正在效力於東吳。

甚至在**裡面說諸葛亮,到中午東吳就遭到了張昭為首的眾謀士刁難。但歷史上並不是這樣的,當時的張昭已經是當世名士,沒必要自降身份與別人相爭。

4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的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

首先說才能區別。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經濟學家。

演義(《三國演義》下同)中的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軍事家,心理學家,道士。

區別就比較顯著了,首先從軍事才能上看,正史上諸葛亮的拿手作戰方法就是退兵伏擊,並且創立了「八陣圖」的陣法。而在演義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十分突出,作戰手段十分多樣化,有很多戰例都具有軍事學意義。這是**的作者通過杜撰和結合前人的例子強加上去的,目的是為了刻畫諸葛亮的形象。

其次,在心理學方面,諸葛亮的確是有辯才,但並不想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神鬼莫測,從舌戰群儒,智激周瑜,激孫權,氣曹真,罵王郎,空城計等幾件子虛烏有的事上都有表現,但正史上這些都是沒有記載的。

第三,演義中的諸葛亮善驅六丁六甲,能祈星求命,操縱自然氣候。顯然是不合實際的。這是作者所處的年代所決定的。

但是在政治方針和治理國家方面,歷史上的諸葛亮和演義中的諸葛亮沒有很根本的區別,都可以用司馬懿的「天下奇才」概括。

從在劉備集團的作用看區別。

正史中諸葛亮真正掌握劉備集團的命脈是在劉備死了以後,也就是劉禪當政以後才真正有諸葛亮掌握蜀國的軍政大權。在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手中是沒有兵權的,並且劉備也不是非常信任諸葛亮的見解。諸葛亮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參謀和後勤部長。

作用當然是很重要,但沒有像演義中的那樣,劉備從得到諸葛亮以後就完全放權,什麼事都交給諸葛亮管的地步。

歷史定位上的區別。

正史中的諸葛亮的定位類似於曹操,是一國之棟樑。區別僅僅在於一忠一奸上。但在演義中儼然成了決定歷史程序的關鍵人物,類似於「神」。

這也是作品刻畫的需要,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但由於演義在中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今人也習慣性的把諸葛亮神格化,這和關羽這個人物的定位很相似。

從事件上。

六出祁山是史實,七擒孟獲是有的,但沒有演義中的那麼蕩氣迴腸。史書上只用了「七擒之,南人不復反已」概括這次戰爭。三顧茅廬是有的,但是事情不是想演義中所寫的諸葛亮不願出山,三顧也不一定是三次(古人以三代表多的意思),也可能是5次6次甚至很多次。

火燒新野和火燒博望的時候他還沒出山。出使東吳是有的,但舌戰群儒是沒有的,其他赤壁之戰的事比如借東風,草船借箭都是沒有的。三氣周瑜無從說起,周瑜是自然死亡。

關於一切操縱自然力量的事都是沒有的。但造木牛流馬是有的,只不過沒有那麼神奇,兩者都是手推車的一種。需要人力才能行動,更加方便。

關於心理戰的事也基本都不存在。但七擒孟獲是有的,不過這個計策是馬謖提出來的。空城計是有的,不過是移花接木這件事是曹操做的。

綜合上面可以看出諸葛亮在歷史上和演義中的區別。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在歷史上劉備是非常傑出的人物,但在演義中被明顯的削弱了,可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而做出來的改動。奪荊洲算是賴著東吳的東西不還,奪兩川是龐統和法正的功勞,等諸葛亮去的時候已經是大兵壓境了。

漢中是奪西川以後順帶著打下來的,後來的戰鬥是曹操進攻劉備,而不是劉備打曹操的漢中。而演義中把這3個地方都做了不小的調整,基本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形象。

5樓:莞爾伊夢

有史書記載三顧茅廬是沒有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到劉備那裡的,而且諸葛亮對於劉備的重要性並沒有三國演義裡說的那麼重要,劉備是親自帶兵的,不是全權交個諸葛亮,而且三國演義裡隆中對諸葛亮說的三分天下,魯肅也在同一時期說過(兩人相對對立,沒有互相抄襲!)並不是只有諸葛亮看穿天下形勢。赤壁之戰智激周瑜也是不合理的,當時諸葛亮態度非常明確,周瑜完全不需要試探諸葛亮的決心,所以諸葛亮也就沒必要激周瑜了,並且周瑜在之前一直是主戰派,對於這一點諸葛亮不可能不瞭解,所以也沒必要激周瑜。

6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諸葛亮打仗不是那麼神奇 治國很有才能是丞相之材 而不是三國演義中的軍事指揮和政治管理中都近似妖魔的描述

7樓:柏洛

1 借東風是假的,沒有

2 氣周瑜是假的

3 火燒博望是劉備放的火,沒他的事

4 借箭是假的

5 空城記是假的,有興趣可以看下易中天的節目6 擒孟獲三國演義裡有寫、些部分假的

差不多了,至於為什麼你沒問,就不說了。

8樓:

諸葛亮在正史上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經濟學家,甚至也是很傑出的文學家、書法家,至於在軍事方面,他的才能並沒有**裡描寫的那麼厲害,在軍事上的傑出貢獻可能只有八陣圖了

在演義裡嘛,我記得魯迅先生有如此評語:「劉備之仁近似偽,孔明之智近似妖」

9樓:匿名使用者

誰知道呢,都不過些猜測,諸葛亮沒有軍事才能,那劉備怎麼奪荊州,和2川的?

10樓:高樓居士

那不是在這裡可以說明白的,推薦:

黑龍江出版社《諸葛亮大傳》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區別

11樓:0璟瑜

說到諸葛亮,想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三國

演義裡的那個借東風,祈天星的諸葛形象。但對比三國志中的諸葛形象,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個形象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現將幾條個人意見 分析如下:

第一,真實的諸葛形象並不是如此的可以「逆天象」。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量關於諸葛祈天的段子,如在赤壁之時的借東風,在臨終之際的觀自己之本命星,至於其中如在關趙等一干人等的死去之時可以通過將星的隕落來推測出來,在我們現在看來,則更是天方夜譚。正如魯迅先生所言:

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我們細讀,便很難發現這種字眼,這固然體現了正史與**的不同對待歷史的方式。但無疑,三國志中的諸葛亮的形象更符合事實。而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則更多是服務於作者的忠君思想。

第二,真實的諸葛亮並不像三國演義中的一般用兵如神。就大多數現在的觀點來看,諸葛亮實際上更加偏向於政治家而非軍事家。按三國志中所述: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可做此說的一個重要依據。

而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戰績,所有的軍事成就大多需要加以辨別,幾乎除了失街亭和北原渭橋外未嘗敗績,這明顯有著誇大的成分。是作者有意尊劉而為之。在三國志中,諸葛的軍事才能並未到達鬼神莫測的程度,而是相對三國演義來說,相當客觀的。

只是屬於上等水平而已。

第三,諸葛亮的地位問題。在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地位,個人感覺,並不是十分突出,誠然,這可能是和正史的體制有關,但更多的原因,我感覺是陳壽理性的分析佔據主要地位,他並未如同後世羅貫中般存在著強烈的尊劉意識,故能保持更多真相。

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作為劉備集團的頭號謀臣,當然這點我是無疑的,儘管有學者提出法正等人之說但終歸不如此傳統觀點之固,我個人也持諸葛為劉備集團第一謀士之說。在三國演義中,諸葛既然作為劉備集團的頭號謀士,並且我們都清楚全書的基調是尊劉為正統。

故而為作者所大幅渲染,以致我們有諸葛亮之智慧空前絕後,世所無匹之感,當從正史中分析,曹操集團中的荀彧,郭嘉,賈詡等人,孫權集團中的周瑜,陸遜等人則恐未必遜色。我個人以為陳壽在做三國志之時,並未料到後來人對諸葛的推崇如此備至,故而比較客觀 ,或者說是對其他謀士而言相對公平。

總之,個人認為,諸葛作為劉備集團第一謀士當無疑問,做三國之最,則應存而不議眾謀士的時期事件不同,難以作比,各種排行終歸無聊,無用之功而已。

第四,諸葛的政績的重視程度問題。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關於諸葛治國的記載,如:「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此條評價。

而對比三國演義中,對諸葛的政績描寫實在少之又少(個人在這十來年讀三國演義的印象中就是沒有,此說可能過於絕對了)。可能也是出於服務讀者的需要,畢竟戰爭的場面更加吸引眼球。而政治方面的描寫則會比較無聊,難以令人引發興趣。

但作為嚴謹的歷史來講,則實在是說不過去。書中對諸葛的戰爭的各種描寫,巨集大等詞已被後人用盡,自是不必贅述。個人感覺在第二條中已經提到,我更傾向於把諸葛作為一個政治家而非一個軍事家。

故而對比這兩書中對於諸葛的不同側重點,可以明顯體會出兩者對於諸葛形象的不同要求,即陳的記載更加符合史實,而羅書則更多的服務於自己的目的,如服務讀者。後者相比更為學者所詬病。諸葛的政績個人以為,應該在現在的基礎上更加被人們廣為所知,相比較而言,個人以為我們更應該重視他對蜀國的政治之治。

在政治經濟的基礎上,才會有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綜上所述,諸葛亮在兩書中的形象差別還是相當大的,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無疑更應該參考三國志中的記載,理清自己的思路,辨明自己的觀點,在自己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的方法併為自己所用。還原歷史上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關於三國演義諸葛亮具體,關於三國演義諸葛亮具體資料

可能是受 三國演義 的影響,在我們印象中諸葛亮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終究是 與事實還是有差別的,況且還是根據古書 三國志 改編的 更不能當真了。三國演義 是 多少慘雜了羅貫中的個人感情,虛擬成分較多。三顧茅廬 只見於陳壽的 三國志 而 魏書 吳書 中明確記載是諸葛亮自薦...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區別

說到諸葛亮,想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三國 演義裡的那個借東風,祈天星的諸葛形象。但對比三國志中的諸葛形象,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個形象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現將幾條個人意見 分析如下 第一,真實的諸葛形象並不是如此的可以 逆天象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量關於諸葛祈天的段子,如在赤壁之時的借東風,...

三國演義諸葛亮哥幾個介紹,三國演義的人物介紹諸葛亮

諸葛亮的哥哥是諸葛瑾,在東吳當官,是東吳的名臣,他的兒子諸葛恪也是名臣,有很多他們的故事 諸葛亮的弟弟是諸葛均,記述不多,諸葛亮投靠劉備之後沒多久,諸葛亮把他也接到劉備這邊來了 還有一些諸葛姓氏的,和諸葛亮不是親兄弟,有的是族親,都是琅琊陽都人 諸葛誕,曹魏名將,在淮南揚州一帶鎮守多年,後來不滿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