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

2021-08-11 07:40:32 字數 2001 閱讀 6648

1樓:e拍

意思是: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瞭解到的,瞭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

出自戰國荀子的《荀子·儒效》。

節選原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 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

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釐, 無他道焉,已乎行之矣。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 而不行,雖敦必困。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

其道百舉而百陷也。

譯文:不聽不如聽到,聽到不如親眼看到,看到不如知道,知道了不如親自實踐。做到知行合一達到極致了。

通過實踐,就能明白事理,明白事理,就能成為聖人。聖人,把仁義作為根本,恰當的判斷是非曲直,言行一致,絲毫不差,這並沒有其他的竅門,就在於把學到的知識切實地付諸實踐。

所以聽到而沒有親眼看到,即使聽到的很多,也必定會出現錯誤,看見了卻不知道,雖然記住了,也必有錯誤;知道了卻不付諸實踐,即使知識很多,也將會陷入困境。沒有聽見,也沒有看見,即使做對了,也不是仁,把偶然當作根本方法來做事,這樣做一百次就會失敗一百次。

擴充套件資料

《儒效篇》,是儒家經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儒效,即儒者的作用。

本篇除了論述大儒的作用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儒雅、小儒、俗儒、俗人、眾人、鄙夫幾類人的德行,並強調了學習與法度的重要性。

荀子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的學問淵博,在繼承前期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長處加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

現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容。

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並提出人應順應自然規律才能繁榮發展。

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性」和「偽」兩部分,性(本性)是惡的動物本能,偽(人為)是善的禮樂教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同時重視人的物質需求,主張發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在認識論上,他承認人的思維能反映現實。但有輕視感官作用的傾向。

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他關於學習的見解。文中強調「學」的重要性,認為博學並時常檢查、反省自己則能「知明而行無過」,同時指出學習必須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

他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國家要興旺,就必須看重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認為教師如果不給學生做出榜樣,學生是不能躬行實踐的。他也提出了「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2樓:313傾國傾城

【題目】:"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是什麼意思

【答案】: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瞭解到的,瞭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

【原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

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毫釐<1>,無它道焉,已乎行之矣<2>。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3>;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其道百舉而百陷也。

【譯文】:

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瞭解到的,瞭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實行,才能明白事理,明白了事理就是聖人。聖人這種人,以仁義為根本,能恰當地判斷是非,能使言行保持一致,不差絲毫,這並沒有其他的竅門,就在於他能把學到的東西付諸行動罷了。

所以聽到了而沒有見到,即使聽到了很多,也必然有謬誤;見到了而不理解,即使記住了,也必然虛妄;理解了而不實行,即使知識豐富,也必然會陷入困境。不去聆聽教誨,不去觀摩考察,即使偶爾做對了,也不算是仁德,這種辦法採取一百次會失誤一百次。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還不簡單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聽到不如聽到,聽到了不如見到 見到了不如知道 知道了。不如去做 就是做一件事就要盡力的做好,一定要身體力行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像這樣以訛傳訛 道聽途說,還不如什麼都沒聽到的好。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呂不韋的 呂氏春秋 書卷二十二 慎行論 察傳 原文如下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 得一人...

「眾人聞之,深信其語」 出自哪篇文言文

選自 百喻經 原文 昔有大長者 子,共諸商人入海採寶。此長者子善誦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漩洑 洄流磯 激之處,當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語眾人言 入海方法,我悉知之。眾人聞之,深信其語。既至海中,未經幾時,船師遇病,忽然便死。時長者子即便代處 至洄洑旋流處,唱言,當如是捉,如是正。船盤迴旋轉,不能前進...

為什麼說百聞不如一見,用景色 名字 秀麗 百聞不如一見寫一段話怎麼寫呢?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 在市場營銷過程中,要充分分析消費者心理,要努力使自己的產品在消費者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做到這一點的最直接簡捷的方法就是給消費者強烈的視覺感官刺激。眼見為實 便是一個充分展示產品形象的過程。只要你的產品是優質的,則這個過程本身就在為你開闢了市場。關於 眼見為實 國際上有一個很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