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認為的學習和思考有什麼關係,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的關係是怎樣的 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2021-05-05 03:38:47 字數 3062 閱讀 8341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在《論語》裡,「思」字共見24次,有思念、思想、思考諸義;「行」字共見72次,有走、做、用、行為、實踐等義。這裡要講的思和行,取思考和實踐之義。

先講學習與思考的關係。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十五章)(孔子說:

只讀書而不去思考,就會被矇騙,只思考而不讀書就危險了。)「罔」有矇蔽、欺騙的意思;「殆」有危險、疑惑、大概等義,下半句解作「危險」或「疑惑難決」都可講通。書是人寫的,寫書的人,思想和學養不同,生活閱歷不同。

寫出的書,內容各種各樣,有的正確,有的不完全正確,有的完全不正確;或者在一定的條件下是正確的,條件變了,就不一定正確了。這因為任何人的認識,都有一定的限度,再大的人物也是那樣,沒有任何一本書是所謂萬古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孔子又曾說: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為政》第十六章)(孔子說:

去攻讀邪說,那就有害了。)「攻」指攻讀、鑽研;「異端」指極端的有害的學說。也有人把「攻」解釋為「攻擊」,「已」是停止、完畢的意思,把這句話譯為:

「攻擊那些邪說,它們的害處就沒有了。」這句話從正反兩個方面都可以講通,中心思想是讀書不要為有害的思想所害。所以讀書,要動腦筋思考:

它說的對不對,或者哪些對哪些不對,或者在當時對現在還對不對?(這裡有問號)這樣去思考、比較、研究一番,不把錯誤的或者已經不適合現實的書本知識都信以為真,不會變成盲從和迷信。孟子把孔子的這一思想概括為一句通俗的話: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孟子還說過「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上》),人的大腦這個器官就是思考用的,不能唯書本是從,搞本本主義。「本本主義」就是教條主義。

我們中國,吃老教條主義、新教條主義的虧太多了。漢儒、宋儒都提出「天不變,道亦不變」,把孔、孟言論中已經落後於時代的那部分,奉作萬古不變的教條,強迫人民奉行,延緩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明代的中國,曾是世界先進的經濟大國,當西歐已經實行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明清兩代統治者大力強化封建君主**、政治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壓抑工商業和科學創造,使中國落後了二百年。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內的教條主義者搞了好幾次「左」傾教條主義,結果白區黨組織損失百分之九十以上,蘇區則丟了根據地。40年代延安整風運動的一個重點就是反對教條主義。但是,「本本主義」並沒有消失,從書本上搬來列寧主義的「不斷革命」論和「防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又從斯大林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問題》搬來「計劃經濟」、「重工業論」、「集體農莊制」,最後錯誤地發動了「無產階級*****」。

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要引以為戒。學習一定要思考,通過比較、鑑別和在實踐中的檢驗,來獲得正確的認識。

孔子的話上半句是「學而不思則罔」,下半句又說明了問題的另一面:「思而不學則殆。」只是思考,不去學習也是不行的,或者使你遇事疑豫難決,或者會使你錯誤行事。他又說: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第三十一章)(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思考,沒有益處,不如去學習。

)孔子說的這種情況,是確實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你從早到晚,不吃飯,不睡覺,在那裡冥思苦想,哪怕想它八天八夜,恐怕求索到腦袋疼了,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為什麼呢?(這裡有問號)因為思考所運用的是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資訊,把它們進行羅列、歸納、分析、推理,大腦中缺少關於某個問題的知識資訊,如何能思考清楚問題呢?

(這裡有問號)知識資訊從**來?(這裡有問號)直接的**是個人的經歷和見聞,即親自考察和調查研究,但個人的閱歷和個人活動範圍畢竟是有限的,間接的**便是讀書學習,因為書本上記載著前人和當代其他人已經獲得的知識資訊,以及他們所做的總結,即他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即縱觀古今,放眼五洲,從中吸取人類已有的經驗和理論,知識豐富才能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識就是力量,學習使人聰明能幹。不讀書學習,自以為頭腦聰明,他爹媽給他個好腦袋,靠自己「靈機一動」,想當然去解決問題,沒有不辦蠢事的。

上面講的是學和思的結合,下面還必須講學與行的結合。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這裡有問號)(《子路》第五章)(孔子說:熟誦《詩》三百篇,讓他處理政務,辦不了;讓他出使到別的國家,不能賦《詩》應對。這樣雖然學了很多,又有什麼用呢?

(這裡有問號))《詩經》在先秦時稱《詩》,或稱「詩三百」,它的「雅」、「頌」兩部分,有許多詩篇具有政治內容,或歌頌、讚美某些政策和作為,或批評、反對某些政策和作為,孔子認為讀《詩》可以指導人們辦理政務。在春秋時代,列國之間要進行政治外交活動,出使的人員常常點一篇詩讓樂師演唱,藉以表達自己的情意,對方也點一篇詩演唱作為應對,這種活動稱「賦詩言志」,是從政者必須具備的一種才能。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熟,卻辦不了政務,不能從其中選擇合適的篇章專對,讀的再多,也沒有用處。

2樓:嘿詩

《論語》為政篇(十五)

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的關係是怎樣的?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5

3樓:我一生有你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啟示: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啟示我們既要學習又要思考

5樓:wo在風雨後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只知道學習但不會思考,就會受欺騙,只知道思考而不學習就危險了.啟示我們要邊學邊思考

6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男友就是認為我和其他男生有什麼關係,他就是覺得我和他在一起還想著別人。我怎麼解釋他都不相信我。可以

你的男友佔有心很強烈,但是又是一個自私的人。我不在乎,要不根我了!她和男友分了沒了第一次,卻忘不了他。還和其他男生關係特別好,說我不成熟,我怎麼才能跟她在一起 你挺執著的,我也不想勸你放棄,不過這裡也給你提個醒,若是真的那個女孩子的心裡容不下你,那就不要去浪費時光了。畢竟女人的容量很小,有的人小到只...

櫻花和櫻桃有什麼關係,櫻桃和櫻花有什麼關係

一般情況下,我們觀賞的櫻花和好吃的櫻桃不是一個物種 櫻花 學名 cerasus sp.是薔薇科櫻屬幾種植物的統稱,櫻花是喬木,高4 16米,樹皮灰色。小枝淡紫褐色,嫩枝綠色,被疏柔毛。冬芽卵圓形,葉片橢圓卵形或倒卵形,長5 12釐米,寬2.5 7釐米。我們吃的櫻桃就是櫻桃樹開花後結的果實.櫻花和櫻桃...

情緒和態度有什麼關係,情緒與健康有什麼關係?

最佳答案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會使人長壽並且增強身 體抵抗力,而近來又有科學家從另一角度證實了情緒與健康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他們指出,如果情緒常年壓抑 沮喪則會升高膽固醇和放大人的疼痛感。科學家發現,如果你對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無論是擁有一個貼心的伴侶,擁有一定的成就,還是自己還活著這個事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