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煩惱的屬性是什麼,佛教裡的煩惱具體指哪些內容呢

2021-05-04 22:48:49 字數 6247 閱讀 4648

1樓:

淨空法師---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個說法還太多,佛再歸納,歸納成三類貪、瞋、痴,叫三毒煩惱。這三類如果再歸納一個,就是「貪」。

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流轉六道,生死輪迴,沒完沒了,根本的原因就是貪。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汙。顯明清白。】

雖然講別相,別相還是原則、還是綱領。前面覺諸世間,眾生無邊誓願度,從**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

不斷煩惱,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還能度別人嗎?哪有這個道理!你要度自己,先斷煩惱。

煩惱無量無邊,世尊很聰明,將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為二十六個,二十六類。二十六類再要歸納,歸納成六類,六個根本煩惱,這大家都記得住:貪、瞋、痴、慢、疑、惡見。

這個說法還太多,佛再歸納,歸納成三類貪、瞋、痴,叫三毒煩惱。這三類如果再歸納一個,就是「貪」。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流轉六道,生死輪迴,沒完沒了,根本的原因就是貪。

佛用什麼方法對治貪煩惱?佛教我們佈施,佈施是對貪煩惱,我們不能不曉得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我們人生這一生、這一世在這個世間,為什麼?

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這一次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來?我這一生當中應該要幹什麼事?

關係你一生,你怎麼沒想到?你在這一生當中到處去亂撞,撞得頭破血流,最後還是迷惑顛倒,又錯過了這一生,你說多可惜!

蓮池大師年輕時候參訪遍融老和尚,當代的高僧,在那個時代,他非常虔誠,正是印光大師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他是十分誠敬,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求老和尚開示。老和尚給他說些什麼?

老和尚看他這麼虔誠,一路拜上山來,拜到面前苦切的哀求,老和尚說:「你不要被名利欺騙了。」很多人在場聽到這個話哈哈一笑,以為老和尚有什麼寶貴的開示,老生常談的一句,都笑蓮池。

你這麼虔誠,老和尚講的是天天說的老話,老生常談,沒有一點新鮮還是這麼一句老話。可是人家聽了幾十遍、聽了幾百遍,耳邊風,不起作用;蓮池大師聽這一句話如雷貫耳,起了作用。他告訴別人:

老和尚真正慈悲,不給我談玄說妙,給我說了一句老實話。他說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這一次的開示,遠離名聞利養,老實修行,他真起作用。現在人有幾個老實?

往年,說這個話大概有二十年前,清度法師在日本,他跟我很熟悉,對臺灣這些法師也很肯幫忙,在日本搞了幾個佛學博士到臺灣來贈送,送一個給印順法師,還有哪個我都不太清楚,也要送一個給我,我謝絕了。那個博士頭銜是什麼?魔王的圈套,套上你,你落在名聞利養裡面去了,拿個博士頭銜貢高我慢。

我們很清楚,不上你的圈套,你那個圈套可以套別人,套不了我。

我們學佛不是要世間名聞利養,絲毫沾不得,沾上一點邊緣,墮落了。墮落到**?墮落在六道輪迴、墮落在三惡道。

你幾時能斷貪瞋痴,你幾時清淨心現前。修行什麼叫功夫?順境不起貪愛,從內心裡頭沒有貪愛的意念,逆境、逆緣當中沒有瞋恚,一切境緣當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痴,生智慧。

順逆境緣不動心,給諸位說那就是禪定,《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對於外面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不動心,不著相,這是我們的功夫,我們要修行就是修的這個。我們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就不行,那就是凡夫,哪一天在境界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有把握了,這時候有什麼東西現前?

法喜,真正喜悅。縱然功夫沒有成就,決定不墮三惡道,來生的福報決定不在人間,天上去享福,決定到天上享福。可是這裡面要覺悟,你一定要求生淨土。

為什麼?天不究竟,怕的是一到天上去又被迷了,天福享盡的時候怎麼辦?還要搞輪迴、還要搞三途,豈不是大錯特錯嗎?

所以諸位說人間福報**不了,還有天福都要不動心才行,真的破煩惱。

怎樣才能做到?自己縱然有福,福給大家享。世尊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天上、人間福報最大、最圓滿的無過於佛。

我們「皈依佛,二足尊」,智慧、福德圓滿。佛有沒有享福?沒有。

佛還是三衣一缽,還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改變。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做給我們看,佛的福報給一切眾生去享受,特別加持一切苦難眾生,使他們的災難減輕,使他們受災的時間縮短,佛力加持。

諸位要知道,如果沒有佛力慈悲加持,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不知道要遭什麼樣的災難?眾生造極重的罪業這個世界還能維繫,佛力加持,佛的福報加給我們,我們不知道也不曉得感激,天天念「上報四重恩」,有口無心,到底有什麼恩也不清楚,恩德太大太大。這個世界所以能夠住持,佛的威神願力所加。

2樓:果猛

嗔恨心。三毒:貪,嗔,痴。五毒:貪嗔痴慢疑。

3樓:匿名使用者

煩惱是虛妄不實無自性的。

佛教裡的煩惱具體指哪些內容呢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問題有層次之分,但是總原則不變,後學略說如下:

第一: 佛法裡所說的煩惱,並不是世間人常講的煩惱,世間人常講的煩惱,都是世俗紅塵累事造成的壓力、情緒上的痛苦等,那些是真正的煩惱造成的結果。佛法中的煩惱,是引發眾生輪迴生死的煩惱、一直束縛眾生的結,譬如貪、嗔、邪見,由於有貪,眾生就會一直追逐五欲而無法止息,無法超越欲界的束縛,而邪見的束縛,也會讓眾生一直摭取自我是真實,而不斷為了自我,產生了種種顛倒妄想、而起貪、起嗔、起慢、起忌妒等等無量無邊煩惱。

所以,佛法所說的這些煩惱,是根本煩惱。

第二: 接下來要認識煩惱,這些貪嗔痴、邪見等,其實本來就有了,但是你說它實有或虛空都不對,這些煩惱之所以會有,是由於眾生的本心如來藏,本來就含藏了各類煩惱種子,只要適合的緣俱足,就會讓煩惱起現行,譬如由於有欲界愛無明、我見無明為緣,那麼眾生就會跟貪愛相應,貪種子起現行,就是貪,從現象來看,就會有意淫意貪、心淫心貪、乃至身體附諸行動去追逐所渴望之事物了。

第三: 煩惱的斷除,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斷現行,也就是種子還在,但是有智慧讓其不運作現行;那第二種,種子也斷、而且不會再因為薰染接觸、而又產生新的煩惱種子如貪嗔痴等。

前者是阿羅漢,阿羅漢由於觀察身心自我的虛妄、我見與我執都斷除,由於這個解脫智慧的緣故,本心如來藏就不會再現起貪嗔痴等煩惱種子,可是其實煩惱種子還在、只是暫時隨眠。

那後者即是 佛世尊,佛陀經過無量劫的菩薩道修行,斷除所有煩惱種子,而且也不會再令煩惱種子重新培養,這才是真的常樂我淨。

第四: 煩惱種子的斷除先且不說,因為這個智慧甚深極甚深,不是我輩可以馬上就觀行修習的,至少要初地二地以上,才有辦法真的斷除煩惱種子,在此之前,都是以斷現行為主。

那麼,要斷煩惱現行,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斷一念無明,因為煩惱會一直現行,就是因為有一念無明在,譬如一念無明中的欲界愛無明,就是對於欲界一切境界,不知道其虛幻無常的過失,而認定欲界境界真實、可愛,有這個無明,就會因為欲界種種境界而不斷起貪、起嗔,縱然你修定能入定,有這無明,就會讓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蹦起一念而出定。

那這種一念無明總的來說有四種: 見一處住地無明、欲界愛無明、色界愛無明、無色界愛無明。

第一種是見所斷煩惱,也就是在觀念上、見解上的轉變,而後三者是修所斷煩惱,這必須不斷在境界上歷練而修斷。

欲斷一念無明者,一定要先斷見一處住地無明,也就是我見,因為這也是煩惱現行的根本。那斷除的方法,就是從我們五陰身心觀行開始,眾生是一直深深的認定身心自我真實,沒有一剎那停止過,那麼,要破除這種邪見,就是要觀察、確認自我身心的無常、虛妄、無我,如果能夠印定五陰身心都是無常、是苦、無我、不自在不自主,那麼我見就能斷除了。那詳細的方法,有機緣再談。

那這種方法,以世俗法來看,其實跟我們學習的過程是一樣的,只是,我們都是學生,而斷我見則是學死。

5樓:越濟

我說一點個人的見解 未經大德考證 僅僅是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煩惱都是由惡產生的感受 比如 貪婪 怨恨 愚痴從醫學生理學的角度看 這些負面的東西和產物 對於身心健康是有著極大地損害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 人不是因為健康而快樂 而是因為快樂而健康

從佛陀的教育中 可以得知 還不僅如此 這些煩惱不僅會貽害我們的健康 還會使我們墮落 你可以看看 馬雲 成就**帝國的馬雲 他的**能夠笑傲江湖 完全是因為一直堅持著道德的操守 他說過 人的心胸是被委屈撐大的 更多的例子不勝列舉 生意上是如此 善有善報 有大成者必有大德 更廣泛的看來 人生所有的大成就 都離不開道德 所以善的能量非常之大 大到不可思議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你想不通卻硬要執著去想的問題,具體內容見仁見智,各有不同。

7樓:大阿彌佗佛

煩逐外境,惱生內心。

見到外界的一切人,事,物後,使自己的心因分別執著而產生不快樂的波動,就是煩惱。

8樓:匿名使用者

煩惱,最簡單分三:貪嗔痴

次簡單分五:貪嗔痴慢疑

第三次分六:貪,嗔,痴,慢,疑,不正見

第四次分十:貪,嗔,痴,慢,疑;薩迦耶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第五次加二十隨煩惱,不提啦,

詳細見《大乘五蘊論》或《大乘百法明門論》有論述,俱舍論的煩惱品則更詳細吉祥!

9樓:依戀粉色

佛法認為諸漏皆苦,一切的情緒都是苦的根源

10樓:滄桑不易道

無常、苦、無我、不淨

生、老、病、死

11樓:皆虛化

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得不到,放不下,

佛教裡所講的三大煩惱分別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裡所說的三大煩惱分別是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具體如下:

1、無明煩惱

「無明煩惱」又叫「無明惑」,是佛教用語。無明煩惱是根本煩惱,能障蔽中道實相的道理,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斷盡,就成佛。

佛菩薩把障礙分成三大類,叫做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第一個是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現代科學家發現的波動的現象,也就是心動念。這種念動是極其微細,這個起心動念本人完全不知道,連八地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

這個極其微細的波動,在佛學裡有個名詞叫無始無明。無明加一個無始,這兩個字加得妙!無始是什麼?

沒有開始,也沒有理由。要說:為什麼它會動?

為什麼會有這一動?愈問就愈糟糕,為什麼?愈問它動得愈厲害,波動得愈厲害。

別管它,隨它去吧!它慢慢就降溫,它就變成不動,不動就還源了。你可不能找它的原因。

所以第一個動,那個微細的東西叫無始無明,從它以後就有因、就有果,第一個沒有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別去追究它,愈追究就愈往裡面鑽,鑽進去就出不來,就壞了,這是無明煩惱。

2、見思煩惱

見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來說,是以迷理和迷事來分別見思二惑,迷於理而起之惑如身見邊見等**正見,叫做見惑,迷於事而起之惑如貪嗔痴等五煩惱,叫做思惑。

依大乘唯識宗來說,則以分別俱生之二起來分別,分別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見惑,俱生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思惑。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斷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斷的次第,須先斷見惑,次斷思惑。

斷見惑之位,叫做見道,斷思惑之位,叫做修道,二惑皆斷之位,叫做無學道。

3、塵沙煩惱

迷於界內外恆沙塵數法所起之惑障,稱塵沙惑。二乘斷除見思惑後,易著於空觀而未能進一步了知眾生之塵沙惑,及對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稱著空惑,致妨礙出假利生,化度眾生。此惑為二乘趨入菩薩間所斷,又稱別惑,但通於界內外,須假觀破之.

是執著於空,迷於界內外塵沙數法,障出假利生。此惑通界內外。界內通二乘有,以見思為體。界外只限於菩薩所斷,所以又叫別惑。

擴充套件資料

三惑是和三諦是相應的,即不明瞭空諦理起見思惑,不明瞭假諦理起塵沙惑,不明瞭中諦理起無明惑。所以明瞭三諦理,斷三惑,即證三智,成三德。但是三諦是實相的三方面,空、假、中,都是一實相的全體。

空顯破情之德,假顯立法之德,中顯絕待之德。

所以說空,假、中就在其中,非是和假、中相對之空,而是和假、中相即之空,於是一空一切空。說假、說中,同樣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這就是三諦圓融。

三諦圓融所以證一諦即證三諦。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一切智是於色心依正一切諸法通達畢竟空寂之理,即空諦智。道種智是了知一切種種差別的道法,即假諦智。

一切種智是於一切諸法上通達本有性德之體,即中諦智。在四教的別教中,三惑其體各別,因而次第斷除,三智也次第發得。就中先修空觀,破見思惑,得一切智,證真諦理。

次修假觀,破塵沙惑,得道種智,了知假諦恆沙法門。

後修中觀,破無明惑,得一切種智,證中道法身。這樣,由隔歷的次第三觀斷三惑、得三智。然而在圓教就不這樣,三諦既然圓融,而能障蔽它的三惑也就同體,即就迷於絕對理的一惑,把它的粗分叫作見思,細分叫作塵沙,極細分叫作無明。

一惑即三惑,所以起一惑即障蔽三諦,粗分的見思障蔽空諦,細分的塵沙障蔽假諦,極細分的無明障蔽中諦,其實,卻是一心三惑,又稱為同體三惑。斷一惑即斷三惑,得一智即得三智,這稱為「三惑頓斷」,「三智一心中得」。

但就斷惑的漸次上,先在十信位斷見思和塵沙,其中初信斷三界的見惑,次六信斷三界的思惑,後三信斷界內外的塵沙惑。從十住位的初住以後到十地漸次斷無明一品,證中道理一分,即斷四十品惑。更破一品無明,進入等覺位。

再進而破第四十二品無明,發究竟圓滿的覺智,智斷二德圓滿,即為圓教的妙覺果位。

佛教中說的煩惱與違緣是什麼意思,意思佛教中的違緣什麼意思遣除違緣力量大的咒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由此因緣,是諸菩薩身心堅固逾於金剛,不為違緣之所侵惱,所謂寒熱 飢渴 蚊 風日 毒蟲 刀杖等類,及諸纏結不能侵惱。佛教應該沒有違緣的說法,但有逆緣的說法,從字面你都應該知道什麼意思了。煩惱是什麼?放不下。只要有放不下的,無論是佛法 世法,只要有放不下的,都麻煩。所以章嘉大師教我,一...

佛教中的「金剛」是什麼意思,佛教裡的金剛是什麼意思?

金剛 為密宗術語,梵語vajra,巴利語vajira。金剛一字的梵文是 縛日羅 伐折羅 本來是指神話中的 三藏法數所下定義一語破的 金剛者,金中最剛。以金剛所造之杵為金剛杵,為古印度兵器,後逐漸演化為密宗法器。而金剛杵在藏傳密宗裡又為男根之表徵。金剛由金 銅 鐵和山岩製成,有四角或一百個角,還有一千...

佛教中的造業是什麼意思,佛教裡的造業是什麼

殺生偷盜男女罵人生氣 不孝等等不幹壞事!這是惡業!做好事守道德是善業!善業得善果做個福氣的人生天等惡業的惡果每個人的前世今生,都做過好事和壞事所以人生是苦!不得自在!求生西方就可以再也不會做壞事了天天和觀音菩薩在一起度眾生!去看看守月亮的極樂淨土部落格開示吧!業是眾生輪迴的依據。佛法講眾生及世界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