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中 狂人 的大哥在魯迅的筆下象徵什麼 代表了

2021-05-04 17:32:31 字數 6923 閱讀 8452

1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以前看過,但現在忘記了,這是在別的地方複製過來的,希望有點幫助

1.《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狂人,是作為現代**史上第一個反叛者出現 的,其中不無魯迅自身的戰鬥光澤「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籍那在寂 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悼於前驅」,狂人首先是猛士,他在反封建的鬥爭中, 充滿著「義勇和正氣」,其力量**於對封建制度的深刻認識。二十年代,是 思想啟蒙的時代,同時也是思想意識開始萌芽的時代,當時對於這萌芽後的含 苞欲放,還需進行一場血與肉的搏鬥,狂人這樣做了,「從來如此,便對麼」?

覺醒者的狂人發出了這樣的詰問,正是對幾千年封建文化及其代表勢力的懷疑 與否定。狂人執著勇猛,看穿一切「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 斜斜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的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 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都是『吃人』!」用「吃人」兩個字作 了簡明直接的概括和深入骨髓的揭露和批判。

他對舊制度的這種縱橫睥睨,通 貫歷史的深刻剖析,相當徹底地揭穿了封建制度與封建禮教的反動本質。《狂 人日記》的價值在於以「狂人」特有的心理躁動深刻地揭示出覺醒者向封建文 化的宣戰,亦即「表現的深刻」。狂人雖然已經覺醒了,對於覺醒後該怎樣, 他卻認識很朦朧,但他那種反封建的勇猛與執著精神和堅定的信念無疑為知識 分子作了表率作用,是值得他們學習的,這也正是魯迅的目的所在。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象徵那些在新思潮與舊勢力間徘徊的人,他們受到新思想的薰陶,無法忍受封建禮教的黑暗,力圖改變這種社會現狀(就像狂人受盡鄰里鄙夷,大哥仍一心為他求醫**,不離不棄),但又在無奈或不知不覺中仍走著封建的道路(大哥一心為狂人求醫**,為的是讓狂人恢復清醒,別再說那些「有反動意識」,實則道出封建本質的「瘋話」,成為封建禮教的維護者。

3樓:

現實世界比較黑暗 大家都沒看到而已

世界這麼髒 我們何必去悲傷

4樓:星星嘟嘟

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是什麼樣的?

5樓:歲月留情

狂人嘗試竭力反抗,並誠摯地勸說「吃人者」莫要為之,改正即可(好一個光輝的革命者形象!)——但卻無果,反而遭到了更多的鎮壓。這種鎮壓有兩層意思:

一是故事中的對於瘋子的管制,二是封建社會對於革命者的壓迫與欺凌。

「自己曉得這笑聲裡面,有的是義勇和正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這勇氣正氣鎮壓住了。但是我有勇氣,他們便越想吃我,沾光一點這勇氣。

」——體現出了亂世中革命者的鬥爭精神以及英勇正氣,但同時也表現出了封建社會對於革命者的壓迫。

「陳老五也氣憤憤的直走進來。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對這夥人說,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得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

「那一夥人,都被陳老五趕走了。大哥也不知那裡去了。陳老五勸我回屋子裡去。屋裡面全是黑沉沉的。橫樑和掾子都在頭上發抖;抖了一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

「萬分沉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曉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掙扎出來,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說,

「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這幾段可謂是魯迅先生的革命思想的絕好體現。他借狂人之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渴望「吃人者」改過自新等等。但是,這種反抗顯然招致了禍事:

一些危險分子將前來鎮壓。狂人在文中所待的屋子,可以是封建社會的縮影,可以代表當時封建社會對於魯迅先生的壓迫,乃至對於人民的**。

通篇的點滴累積最終給人們這樣的感受:這個魔鬼出沒的社會中處處佈滿機關陷阱、迷魂誘餌,也許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也被同化,或是成為他人的腹中之物,我們幾乎無力反抗,始終逃脫不開這封閉起來的、讓人窒息的黑鐵屋。

但是狂人在結尾還這樣寫道:「……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這句沉重的話語體現出了魯迅先生對於年輕的新一代的關心與愛護。他一向如此。前文中不只一次提到:

「小孩子呢?……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孃老子教的。」似乎,狂人對於未來的期盼全然寄託在了孩童身上,對於吃人社會至於他們的玷汙感到萬分悲哀與憤怒。

……並且,這句結尾也給予了我們一絲新希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_^

狂人日記賞析?魯迅用《狂人日記》比喻了什麼、暗含了什麼道理?誰回答正確,我再給他10金幣!

6樓:劉洋洋

7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9月,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誌上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它奠定了中國的新文**動(1919),推進了現代文學的發展。這篇**,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

」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8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人吃人)。並沒什麼道理。只是想讓當時的人民清醒一點

<<狂人日記>>裡的狂人是一個什麼形象?

9樓:小傍晚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的雛形為章太炎,**狂患者的模特兒為阮久蓀.**"吃人"主題的現實基礎是徐錫麟、秋瑾遇難被吃,歷史基礎是《通鑑》中記載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禮教吃人兩種.**形式上借鑑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記》.

**的直接促成者為錢玄同.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現代啟蒙**.它既是對"五四"時期個性主義與人類主義思潮的迴應,也是對魯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種創造性承續與發展.《狂人日記》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強的**,它對現代中國啟蒙主義必然失敗的命運作了清醒預言,並對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富有啟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啟示錄.

10樓:匿名使用者

神經病,老是以為別人想吃了他。

1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也太套了

狂人不是覺醒者,他確實是一個狂人,瘋子,總認為會被別人害,有幻想症。但最終他被醫治好,回到了「正常」社會秩序中

魯迅寫他是一個比喻,也就是清醒了的人在那個社會中彷彿瘋子一樣。但狂人本身不是「覺醒者」。

<<狂人日記>>中的"吃人"寓意是什麼? 5

12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社會對人民的壓迫

13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社會對勞動人民的壓迫,摧殘,使人們喪失理智,麻木不仁.

14樓:匿名使用者

指封建禮教「吃人」, 封建制度對人的思想毒害

15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制度對人的思想毒害

16樓:棲

舊時的封建制度壓迫.

17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社會黑暗對廣大人民的剝削

18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的《狂人日記》被稱為「新文化運動的第一聲春雷」,它給不少人(包括肯定新文化運動的人和否定新文化運動的人)留下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吃人」二字,或曰禮教「吃人」,或曰仁義道德「吃人」。其實,《狂人日記》中「吃人」二字,其內涵要比上述印象以及建築在這種印象基礎上的理解豐富得多,也要複雜得多。

魯迅的《狂人日記》給人留下的「禮教吃人」的印象被放大,與吳虞的一篇文章有關,這篇文章就叫〈吃人與禮教〉,是讀了〈狂人日記〉之後寫的。吳虞在這篇文章中說:「我讀《新青年》裡魯迅君的『狂人日記』,不覺得發了許多感想。

我們中國人,最妙是一面會吃人,一面又能夠講禮教。吃人與禮教,本來是極相矛盾的事,然而他們在當時歷史上,卻認為並行不悖的,這真正是奇怪了!」在文章結尾時又說:

到了如今,我們應該覺悟!我們不是為君主而生的!不是為聖賢而生的!

也不是為綱常禮教而生的!甚麼「文節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設的圈套,來誑騙我們的!我們如今應該明白了!

吃人的就是講禮教的!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吳虞的這篇文章,是由魯迅的〈狂人日記〉引發的,吳虞對於禮教的這種認識,卻並不源於魯迅的〈狂人日記〉。早在2023年7月,他就寫過《家族制度為**主義之根據論》一文,發表於2023年2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著重對禮教中的「忠孝」二字予以猛烈的抨擊,在當時也可謂空谷足音,振聾發聵。吳虞將「吃人」與「禮教」直接聯絡起來,認為「吃人的就是講禮教的!

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與魯迅〈狂人日記〉之原意並不完全一致,有過於極端之嫌,卻也有閃光的真理。如今,有人為魯迅開脫,說提出「禮教吃人」的不是魯迅,而是吳虞,這話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但以此為魯迅「開脫」,卻是沒有必要,因為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發表達的意思,即使現在看去,也沒有什麼不恰當的。

在我看來,〈狂人日記〉中有關「吃人」的那段話,應當有這樣三個層次。

其一,中國「古來時常吃人」而被「仁義道德」遮蔽了的,這並非就是禮教「吃人」。

魯迅筆下的「狂人」在其「日記」中,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吃人」的例子,一是《左傳》宣公十五年的的宋國都城被楚軍圍困時的「易子而食」;二是《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晉國州綽說的「食肉寢皮」(魯迅在《隨感錄五十四》、《隨感錄六十一不滿》以及《由中國女人的腳推斷中國人之並非中庸又由此推斷孔夫子有 胃病》等雜文中都曾說到「食肉寢皮」,可見印象之深);三是「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給桀紂吃」;四是「本草什麼」上「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五是徐錫林(麟)的被吃;六是「去年城裡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所有這些「吃人」的例項,大概都是從每頁都寫「仁義道德」的字逢裡看出來的。只是「狂人憶中有誤」,才將易牙「蒸其首子(應為子首)而獻之(齊桓)公」說成了「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給桀紂吃」,又將唐代《本草拾遺》的作者陳藏器,誤為明代《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這些因為出於**人物之口而有些「變形」的史實,未必都與「禮教」有關,例如易牙將自己的兒子蒸了給齊桓公吃,未必就符合孔子或儒家的主張。

但《論語》沒有提到此人此事,《孟子》雖然說到此人,說的卻是他的烹調,至於他的那件滅絕人性之事,連提都沒有提及。這可以說是被「仁義道德」遮蔽了的「吃人」。

其二,是那些「吃教」的人,借禮教之名「吃人」,這也不是禮教「吃人」。

這樣的人,也就是吳虞在《吃人與禮教》一文中說的「一面會吃人,一面又能夠講禮教」的人,他說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被孔子稱為「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的齊桓公,周襄王拿祭肉給他,說他年紀大了,不必下拜盡君臣禮節。他與管仲商量後,還是下拜盡了君臣禮節,從這一點看,此公似乎也講「禮教」,然而,易牙的兒子卻是給他吃了的。

一個是「以太牢祀孔子」的漢高祖,吳虞稱他為「崇儒尊孔的發起人」,然而,正是這個漢高祖,「誅粱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醢」是古代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的一種酷刑,這位「崇儒尊孔的發起人」對彭越用了這樣一種酷刑之後,,不但自己吃用人肉剁成的肉醬,還要讓他的諸侯們都嚐嚐這種肉醬的滋味,大概也有點殺雞儆猴的意思。當然,這都是「禮教」的旗號正式打出來之前的事,雖然也都與「禮」有關。

「禮教」的旗號打出來之後,這樣的事只會有增無減。魯迅很熟悉的魏晉名士嵇康,就是因為鍾會打了小報告而被害死的,這小報告中有一條罪名,就叫「害時亂教」,此「教」不正是「禮教」嗎?然而,被嵇康目為「禮法之士」的鐘會,又**就真的信奉「禮教」?

倘若鍾會真的嚴守綱常名教,日後會落到那個下場?當然,鍾會還只是「吃教」者中的想當權勢者的人,至於「吃教」者中處於權力頂層的「一面會吃人,一面又能夠講禮教」的權勢者們之「吃人」,更是怵目驚心。那個採用董仲舒之「八字方針」的漢武帝「吃」了多少人誰能說得清楚,不是連他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太子呢——都被他「吃」了嗎?

那個「效周公輔成王」的朱棣,即日後命胡廣、楊榮、金幼孜等儒家士大夫修《五經大全》、《四書大全》,並親自為之制序的永樂大帝又「吃」了多少人,那些個真正信奉禮教或綱常名教的,不是都被他以極其野蠻的方式「吃」了嗎——有的如練子寧被割了舌頭,有的如鐵玄被投入沸騰的油鍋之中,那個「讀書種子」方孝孺,還被滅了十族。

其三,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確實也有「禮教」本身吃人的一層意思。這樣的例項,在這篇**中有一個:「記得我四五歲時,坐在堂前乘涼,大哥說爺孃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才算好人:

母親也沒有說不行。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此說其實也是於史有據的,就是出於宋代的「割股療親」——「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宋史·選舉志》)出於《二十四孝》的,則是「郭臣埋兒」。魯迅在《我之節烈觀》中所說的「表彰節烈」,即表彰那些為丈夫或未婚夫活著守寡或死去盡忠的女子。如此鼓吹孝道,表彰節烈,頗似衍太太之所為,明知小孩子在寒冬季節吃冰會肚子疼,卻鼓勵說,「好,再吃一塊。

我記著,看誰吃的多」,明知小孩子打旋子旋得多會跌倒。卻鼓勁說:「好,八十二個了!

再旋一個,八十三!好,八十四!」,讓子女為「孝」女子為「貞」而走上一條死亡之路。

吳虞的《吃人與禮教》中所舉禮教「吃人」的臧洪與張巡兩例,則是為「忠」的了。臧洪是漢末之人,在袁紹「興兵圍洪,城中糧盡」之時,他居然「殺其愛妾,以食兵將」。(〈後漢書·臧**〉)張巡是唐代睢陽守將,在「城中糧盡,易子而食」之時,「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曰:

『請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將士,豈可惜此婦人!』」以此為榜樣,「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

這樣血淋淋的「吃人」事蹟,明明白白是在「禮教」的旗幟下出現的,還寫入了《唐書·忠義傳》。「禮教吃人」,當然也是通過具體的人去「吃」的,這是被「禮教」控制了的人,他們既「吃人」也被人「吃」,而這「吃」與「被吃」,都發生在不知不覺之間,《狂人日記》中的「我」說:「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了……/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最後發出這樣的呼籲: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我想,《狂人日記》中說的「吃人」二字,應當從上述三個層面去理解,才是完整的,符合魯迅的本意,而且無可挑剔。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真的是狂人嗎,《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真狂還是假狂?

是真的狂人,魯迅創作這篇文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在現實中接觸過一個真的 狂患者,他的姨表兄阮久蓀,狂人也是以此為原型。很多關於狂人的寄寓說和象徵說其實都是不準確的。人們認為狂人不是狂人,很大程度上是不相信魯迅會借真狂人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人們習慣性認為警語只出自神祕或者非凡人物之口。狂人的人格具有可以統...

狂人日記》是魯迅寫的小說嗎, 狂人日記》是魯迅寫的第一篇小說嗎?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中學課文提示中始終都說 狂人日記 是魯迅第一篇白話 三十年前,懷舊 被人從鴛鴦蝴蝶派刊物 月報 上發現,這篇1913年發表的 懷舊 是一篇文言 其內容從此為大家所熟悉。所以不能怪編書的 態度不夠嚴謹 有偏見 只怪我們那時少不更事,聽書馬虎,文 白 不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近年來...

《狂人日記》中狂人的人物分析,請分析《狂人日記》中狂人的形象

狂人日記 的主題十分明確,就是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他還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許壽棠的信中說道 狂人日記 實為拙作 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後以偶閱 通鑑 乃司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種發見,關係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見,作品小序中所謂 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