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諸葛亮的評價,關於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

2021-05-04 08:38:55 字數 5153 閱讀 6786

1樓:泰順陳文志律師

劉備最後對諸葛亮已經有所失望,只是「無奈」而已。

赤壁大戰中,諸葛亮故意讓關羽放跑曹操,劉備很生氣,但又很「無奈」,自然看出諸葛亮加入「劉關張體制」的用心。兩人關係保持著互相制約的「動態平衡」。諸葛亮壓制魏延,劉備是「敢怒不敢言」。

魏延完全是被劉備感召過來的人物,比馬超更有頭腦,可以大用。但是諸葛亮一見面就給魏延「下馬威」,要殺魏延。而劉備恰好是被袁紹「要殺」兩次。

三國主帥動不動就殺人祭旗的做法,包括劉備在內,很多人反感。而諸葛亮對馬謖的信任,劉備也很不以為然,最後發出提醒。

劉備伐東吳,不聽諸葛亮勸說,除了「小義」外,帶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最後被陸遜**失敗,劉備也就知道了自己的「天命」,恢復漢室是不可能了。所以,讓諸葛亮必要時取而代之,倒也是肺腑之言。

但諸葛亮趕緊表忠心,這也算是歷史宿命吧。

補充:三國主帥殺人(祭旗),鄧艾「要殺」田續,引起田續的仇恨,是聰明人「千慮一失」 又一例證。由此可見,諸葛亮一見魏延就要殺魏延,一開始就造成了幾個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僵局。

魏延是衝著劉備的名聲而投奔劉備,是劉備的「鐵桿粉絲」,一開始被諸葛亮壓制住了,劉備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關於魏延的那些缺點,關羽張飛要大得多,比如關羽對待「五虎上將」封號、要與馬超比武等,一副「我是老二我怕誰」的自由散漫霸氣,但是諸葛亮不但不敢批評,而且還順著關羽脾氣吹拍。這種因人而異的「人和」人治體制,可以說是蜀國最終失敗的一個原因。

與蜀國體制相比,曹操法治的統一性要好一些,東吳在那個時期真正體現了「人和」,劉備對這些肯定會做比較。所以,對諸葛亮肯定有不滿意的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 你選的這個答案你自己不覺得很搞笑麼????

按照演義來說,諸葛亮放跑曹操第一點原因是殺了曹操那麼會有第二個人接替曹操而且會對劉備勢力勢同水火。這樣劉備勢力今後發展會很困難,而且第二點殺了曹操 東吳就無所顧忌了,沒準第一個滅的就是劉備勢力。有曹操勢力中間制衡,東吳也不會大動干戈,這樣 會給劉備勢力一個緩衝期來發展。

(歷史上諸葛亮沒有參加赤壁之戰,在後方搞後勤呢。)

演義裡諸葛亮老想殺魏延不是被人反感,按照演義作家思路 魏延就以反面教材,正義的諸葛亮要殺反面人物為啥要被人反感?不矛盾麼?為啥作者要把諸葛亮刻畫成神還在這麼粗淺的地方留下敗筆?

~(歷史上沒有諸葛亮想殺魏延的情節,魏延是人才,諸葛亮明白,也沒有腦後有反骨這一說)

推薦答案到處是錯,我都不想繼續往下說了。。就算按照演義,按照正常思路說,你一個軍師跟皇帝的哥們動粗你不是找死麼。魏延是劉備鐵桿粉絲?

搞笑不?劉備不打到長沙魏延鳥你是誰呢。打不過你就投降這貌似很平常,諸葛亮順著關羽的脾氣就導致蜀國滅亡主要因素,我只能說你太能想象了。

曹操手下某事還順著夏侯兄弟 曹氏兄弟的心呢 怎麼曹操勢力就沒事?動老闆的哥們才是自找不痛快,底下人不會有怨言滴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劉備是十分看重諸葛亮的。1.劉備去請諸葛亮時是三顧茅廬的。

2.幾乎諸葛亮說的每一句話劉備都會聽。3.

劉備在臨終前還跟諸葛亮說,如果諸葛亮想要這個江山的話就可以拿去。

4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不過,諸葛亮和劉備之間關係並不融洽,事例很多,是我聽易中天品三國而知。請採納

5樓:

先帝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

6樓:龍不明白

備得先生如久旱而逢甘霖。

關於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十分有才,能還神機妙算

8樓:終身美麗的紫

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吧 但我個人更喜歡曹操 他更有英雄的膽識和謀略

9樓:匿名使用者

一絲不苟、無慾無我、淡泊明智、寧靜致遠確可以反應諸葛的心理狀態。凡事努回力作為,卻不答顧惜名份;出師表詳盡家政國政,卻始終以劉禪為尊;千軍萬馬奔於前,卻能面不改色;劉家江山均運籌於其指掌之間,卻始終不越雷池一步。道家講看穿紅塵熱腸*住,諸葛的思想境界,是今人幾乎無法逾越的山峰.

10樓:手機使用者

jeyhgieuyrigtue

對劉備的評價 20

11樓:卿夕凡

1、劉備武功:

有人說它會4大絕劍之一,初與關張相遇,以一己之力分開二人,讓關張兩個大驚;三英戰呂布,尋常人一回合必被呂布所殺,呂布力大,武攻三國第一,關張二人與呂布相鬥,被呂布殺的險象環生,而劉備手持雙劍和二人之力殺退呂布,可見劉備力大,武功有可能在呂布之上?

2、劉備膽量:

曾有多次劉備被敵兵追趕,不旦不敢與之相鬥,反而亡命逃奔,可見劉備無膽?可真無膽嗎?與袁術,曹操幾次生命危在旦夕都是靠他委婉求全,可見此人不是膽小而是太狡詐了,如果真膽小它就不敢爭天下了,既然敢爭天下早以把生死置之度外。

由其是它借關羽之死,一心想平吳、曹。

3、劉備為人:

表面聲稱大義,但一遇到取捨時,以天下人和為先,可見它的人品猶如妓女掛貞節牌坊。劉璋、還有三讓徐州等,就連呂布都不敢正面與劉備為敵,恐怕天下所不能容也。

4、劉備謀略:

劉備有識人之能,典型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再有就是蜀國之所以可以三足鼎立,因為它占人和,曹操佔天時,吳國佔地利,而蜀國占人和乃劉備之功,諸葛亮沒有這個能力。劉備死後,老將下馬,蜀國無將可用。但在用兵方面,可以說劉備唱紅臉,諸葛唱黑臉,劉備不佔用兵之能,不會佈陣。

5、呂蒙對劉備的評價,此人乃梟雄也,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6、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天下英雄非你我莫屬,其實曹操對劉備早有殺心,恐失民心,又見劉備未做大,所以才囚禁劉備與身旁,但仍有半君如伴虎之感,寢食不安。

擴充套件資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12樓:9小王子非魚

劉備勇敢好戰,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1、《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裴松之引注: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

「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

」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勢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見,劉備不僅不是窩囊廢,而且十分勇敢好戰

2、《三國志》: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魏書》曰: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是劉備禮賢下士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劉備的個人修養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3、用諸葛亮的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可見劉備能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知人善用,這樣就使得才子聚集在其麾下,為其效力。

13樓:youth小杰

楊戲: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

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淵:故孝愍委棄萬國,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終有泰,旋軫舊京。

習鑿齒: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王勃:以先主之寬仁得眾,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

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於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朱敬則:蜀先主抱英濟之器,無角逐之材。遠竄荊蠻,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乘劉璋之政衰。國小人夷,風頹俗陋。

《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的是什麼話?

14樓:賁飛英抄宛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囑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大概的意思是:你比曹丕的才能要厲害不止10倍,由你來管理國家,必能平定天下;

若我的兒子可能輔佐的話,請您輔佐他;如果我的兒子不行的話,您可以「另立」或「自立」皇帝;

最後一句的真正意思是有爭議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不知道劉備說的是讓諸葛亮自己當皇帝還是讓諸葛亮重新立個皇帝

15樓:暮雪丶落夕羽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這是三國志原文,一方面是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厚望和對他才幹的肯定。另一方面說什麼「可取而代之」也是反話,提醒諸葛亮專心輔佐,不要動什麼歪腦筋。這不知道諸葛亮當時有沒有聽出來,事後證明他的做法還是有意無意合了劉備的意思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以上均可參考、如不是、、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的話是:遺言…

《對諸葛亮的評價》作文對諸葛亮評價二百字作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 由孔明的 三哭 談起 公元220年,諸侯並起,天下紛爭。山清水秀的竹林間,茅舍內,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繫天下,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點河山,道 人和者,得天下也。於是三顧茅廬的佳話造就了一代偉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建蜀...

對諸葛亮的評價

我眼中的諸葛亮 由孔明的 三哭 談起 公元220年,諸侯並起,天下紛爭。山清水秀的竹林間,茅舍內,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繫天下,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點河山,道 人和者,得天下也。於是三顧茅廬的佳話造就了一代偉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建蜀...

對諸葛亮的推崇從何時開始,世人對諸葛亮的評價(要原話)

1全部在諸葛亮還在世的時候,人們對諸葛亮的推崇就開始了,諸葛亮去世後,對諸葛亮的推崇進一步深入人心。諸葛亮生前,揮淚斬馬謖,處分李嚴 廖立,當事人並未心生怨恨,反而心存感激,整個社會亦對諸葛亮出於公心讚許有加,李嚴和廖立甚至在聽到諸葛亮的死訊後痛哭一場,痛哭的原因是什麼呢?他們是說,諸葛亮雖然處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