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說 世間與出世間出自哪部佛經

2021-05-02 13:59:04 字數 5156 閱讀 2510

1樓:若舞飄逸

《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

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門。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論是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其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為經、律、論三藏是按照其所載內容來分的,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分類,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分類。經、律、論所載內容分別:

一.經,一般被認為是佛說過的話的彙編,它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

二.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它的基本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佛所確定的,而系統化的佛教戒律是後來才逐步形成的。

三.論是對經、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可也有一些極少數的論被認為是佛自己做的。

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遍通經、律、論三藏的稱為三藏法師,如唐三藏法師玄奘。

2樓:南極釣翁山核桃

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

《華嚴經·十行品》

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門。

《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

看了明白了吧。。 本無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在覺性中。。不必計較 。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這句佛語是出自那一部佛經、

3樓:杜卡迪等等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即常說的《金剛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意思為:沒有一個執著的自我形象;想著我是菩薩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個標準去做,與世間格格不入,這樣就不能接近、親近眾生,如何度化眾生。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別人之相,總在你的對面的別人,菩薩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會想他為什麼要度我,對他有什麼好處,他想佔我什麼便宜,在你的對面是永遠無法度你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是出自《金剛經》的。摘錄一段: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這句話出自**?哪部佛經?

5樓:初夏的塵埃

出自《五燈會元》。

五燈會元世尊章曰:「黑氏梵志,擎合歡梧桐華供養世尊。佛召梵志,志應諾,佛言放下著。

」同嚴陽尊者章曰:「初參趙州。問:

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曰:放下著。

師曰:既是一物不將來,放下個甚麼?州曰:

放不下擔取去。師於言下大悟。」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恨,就對愛恨放不下;有了貪心,就對貪心放不下……而這種种放不下,使得我們像揹著房子行走的蝸牛一樣,活得又辛苦又壓抑。——「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慾、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脫。

6樓:

這句話不是出自哪部佛經,是學佛不究竟的法師的觀點,還沒有入佛法大門的學人一個說法;

這句話的本意是讓別人不要太在乎外境,不要太執著,這樣「想」之後,然後就會有比較自在的覺受;一般情況下,如果人有這種思維,會超出一般落入各種財色名食睡世間慾望境界的普通人高一些境界,感覺很淡然的樣子,僅僅心裡放下,就能讓人有好的覺受;如果真的心裡和行動上完全放下,就是出世間法的聖人(二乘聖人)了;然而一般以此為目標的人,僅僅心裡上貌似放下了,行動上根本跟不上;比如,一般人不清楚「放下」的背後也有個「所依」,都會怕我「放下」之後會陷入斷滅空,都會再執取一個「法」來依靠;

從世俗的觀點來看,雖然覺得辭藻有點優美的感覺,但一般有世俗分辨能力的人總會覺得這種觀點貌似高大上,仔細思考總覺得不太正常,所以很多人嘴上讚歎,行動上並不認同這個觀點;這種觀點說土點就是「意淫」,有點像阿q;如果只是心裡放下的話,很多其他非佛法也是這個觀點,比如唐寅同學寫的那首「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紅樓夢裡的「好了歌」等等都是類似的境界;所以一般人看這類「修道人」面對不同的順境或逆境的外境,都能保持一副坦然的心態,能做到這類的人算世間比較高境界的人了;

然而佛法和這類世俗法不一樣,佛法是貶斥這種說法的,」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如果是教導人把很多煩惱的事情放下不去想他,專精心思在正途,此為對;但如果教導人捨棄自心分別性,不分善惡美醜高下,即」惡取空「,此類情形極端情況拔無因果,後果非常可怕;而一般嘴上說這些觀點的人,心行不一,因為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是放下,但是行動上還是沒有放下的;

比如《壇經》中,六祖慧能祖師說的「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似太虛生閃電」;還有《壇經》中:「臥輪禪師偈曰。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祖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

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慧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這兩個說法即是破斥」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觀點的;

具體佛法大義說的是啥,即禪宗祖師們開悟的標的,佛拈花微笑表達的含義,達摩祖師東來傳法的意旨,玄奘菩薩深入闡述的詳細細節等等,那就要多讀佛經,多讀第一義經典;讀到其他法師的說法,切記切記和佛經裡面的仔細對照,思維;不要聽一些法師教導讓我們聽上師的話不要讀佛經的說法,那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把眼睛蒙起來跟著人販子走一樣。

7樓:邋遢神仙

這句話不出自任何佛留下的經典之中,但其中的涵義卻是佛經的。

這句話是出自後世修持有成就的祖師,真能夠一念放下豈止是萬般自在,那是大解脫的境界。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一切順利,再會。

8樓:匿名使用者

黑氏梵志經 【吳】月支優婆塞 支謙 譯 有梵志名迦羅。具足五通,能說法。閻羅王來聽法,悲梵志七日後當死,死墮閻羅界。梵志懼,見佛證果。

「佛告梵志。謂黑氏曰。放舍放舍。

梵志應諾。如世尊教。即舍右手梧桐之樹種佛右面。

復謂梵志。放舍放舍。

梵志即舍左手所執合歡之樹。種佛左面。

佛復重告:放舍放舍。

梵志白曰。適有兩樹。舍佛左右。

空手而立。當復何舍。佛告梵志。

佛不謂卿舍手中物。佛曰所舍。令舍其前。

亦當舍後。復舍中間。使無處所。

乃度生死眾患之難。佛於是頌曰。

黑氏梵志。聞佛所說。心自念言。

不見吾我,則了心無,心者本無,應病與藥。鄙心開解。如盲得目,聾者得聽。

真為普見審一切智。今已值佛。德不可訾。

尋即來下。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佛應心本而分別說顯示道場。演三脫門。於時輒住不退轉地。無一憂患。嘆佛功德。而諸頌曰。 」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恨,就對愛恨放不下;有了貪心,就對貪心放不下……而這種种放不下,使得我們像揹著房子行走的蝸牛一樣,活得又辛苦又壓抑。——「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慾、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脫。

9樓:匿名使用者

心裡無牽掛,自然一身輕

10樓:張輝

法師經常教導我們的話

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什麼意思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

《華嚴經·十行品》

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門。

《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

12樓:煩惱即菩提

世間是指天、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地獄六道,眾生在六道中輪迴。出世間就是脫離六道輪迴,涅盤。

13樓:

出世只能覺,去生活中歷練的過程才能悟 出家並不是避世

覺並悟了才圓滿

14樓:匿名使用者

出世間法重點在這一生要了生死,出三界,離輪迴,有了這個道力再回來渡眾生這是出世間法,世間法就是此生在這社會上做一些有利於眾生的事情,並修行,提高自己!這只是簡略的回答,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很深,要真正瞭解不容易。外人很難用詞語闡述,自己去佛經中找答案是最好的。

15樓:古風

世間是在家,出世間就是出家.

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在家人的心理,和出家人是不一樣的.

我曾出家4年,對此有一些瞭解.

16樓:波曇

讚歎樓上所說:只多了一個「出」字,就把多少人都繞進去了。《金剛經》所言「不住相而生其心」即出世間,非身離,乃心不染,即相(身處世間)離相(心不迷失)。

本心妙明體,十方一法界,煩惱即菩提,愚人妄分別。

17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迷了就是世間,覺了就是出世間。

18樓:匿名使用者

只多了一個「出」字,就把多少人都繞進去了。

19樓:心安處處是家鄉

大熊長老:**,「世間」和「出世間」應該怎麼理解?

**:依中國傳統來說,「世」是時間,「界」是空間,「世」含了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的時間,在這一時間之內的人所居住的空間叫「世間「。

什麼是「出」?就是勝出、超出的意思。佛法中由於沒有連續不變的時間,佛法的「世」和「間」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那麼出世間,就是能把握此變化。

另外「世」還有矇蔽的意思,指心頭的烏雲,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實相,看不到本來面目,不明白人生的意義,糊糊塗塗地墮在無明裡輪迴受業,這種狀態叫「世間」。

怎樣才能「出世」呢?心內清淨,入世不順世,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就叫「出世」。

本文摘自禪者悟義著作:禪法系列《至寶壇經》下

什麼是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什麼是無別?什麼是相續

呵呵 以下只是本人的一些看法,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足之處還請賜教 首先要知道,也許真的如人們所說的,萬物皆由法所構成,而這個 法 其實並不是虛無的東西,而是由物質的本源由內往外一層一層所組成的萬事萬物,而這個 法 也叫做 佛法 所以說 佛法真實不虛 由此我們應該知道世間也是由法所構成的,如果我們把...

什麼是佛陀說的「世間」佛說 世間什麼是最珍貴的

真心 是 戒定慧三學 具足,統統在裡頭,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戒,無論是哪一條,不殺生 是清淨 是慈悲,與自性相應。如果起心動念,那就不相應,變成什麼?變成世間法。放在心上就是世間法,不放在心上是出世間法。真正達到不放在心上那是佛 那是法身菩薩。修行功夫達到圓滿才能現前,法身菩薩的境界,華嚴經 圓教大...

佛說眾生皆苦這世間世人苦麼佛說眾生皆苦,佛為什麼說度眾生這世間世人苦麼

佛說眾生皆苦,宣說 八苦 佛說我們人有很多苦,歸納起來有八種 1 生苦 人在母親肚子裡很苦,出生時也要經歷痛苦 2 老苦 人老的時候,有氣力衰退 身體老化之苦 3 病苦 人在生病時身體和精神都遭受很多痛苦 4 死苦 人在臨死時要經歷身體上和心裡不願意死的身心痛苦 5 愛別離苦 相親相愛的人往往不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