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點,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2021-04-23 04:38:46 字數 5324 閱讀 3040

1樓:天和穹廬

科學作為客觀存在的事物,在我國很早就有,不過並沒有用科學這個名詞內,較早用的是「格致」一容詞。最初出於《禮記.大學》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至」。

明末天啟六年,出版了《空際格致》一書,內容是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到了清代,「格致」成為對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部門的統稱。

魯迅在《吶喊》自序裡說:「在這學堂裡,我才知道在這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和體操。」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四五千年前,當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人還處在茹毛飲血的階段,我們的祖先就已經享受著相當開化的物質文明瞭。

從熟食到精饈,從衣蔽體到著綢緞,從構木為巢到營築宮室,從神農百草到完善的農業技術和醫學。

中國瓷器的創造,契丹火箭,數學文獻,算盤的發明,度量計量工具,水車,水磨,紡車,各種**,紙的製造。

甚至許多天文方面的知識,**儀。

古代中國是農業國家,一些東西的發明離不開農業,再是戰爭的需要,所以各種**的產生。科學技術與生活息息相關。

2樓:匿名使用者

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中國古代科學基本上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不同於西方的先有疑問再去證明

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3樓:莫冰

1、實用性:大多數是服務於農業和手工業,間接為強化大一統的君權服務。

2、經驗性: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

3、封閉性: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通的社會生產力。

4、片面性:對社會科學的研究多於自然科學

4樓:奶思呀呀

1、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在首創性、歷史連續性、全面多樣性上都是舉世矚目的。

2、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的特點。

3、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

4、與農業關係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展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又一特徵。

5、官辦為主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的另一特點。

5樓:初級提問者

簡述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 ①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在首創性、歷史連續性、全面多樣性上都是舉世矚目的

②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的特點 ③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

④與農業關係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展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又一特徵

⑤官辦為主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的另一特點

⑥適合封建政治觀念需要的科學文化在封建社會的框架內得以延續。

⑦整體觀,與西方科學注重分析不同,中國傳統科技重整合,重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結構、功能和聯絡

⑧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⑨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⑩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其顯著的優點,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這也決定了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分為幾個時期?各有什麼特點

6樓:我是龍的傳人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分為以下幾個時期,特點也分別如下:

1、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不同的學說紛起,大量的思想家、哲學家到處遊說,互相爭辯,形成百家爭鳴的書面。

2、秦漢到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我國古代實用科學技術的模式和道路,對中國後來的科學發展有重要貢獻。

3、唐宋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科技史的高峰。如果說唐朝是許多科學技術的開荒時期,那麼宋代則是結果時期。

4、明清時期。這一時期科學知識和技術創造方面均有所發展,相比之下,技術創造更為突出。但就科學形態和科學研究的方法而言,卻和以前沒有本質的不同。

在人類歷史上,封建社會科學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國創造的。其中農學、醫學、數學、天文學是我國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學。從商周時期,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發展,到宋朝臻至鼎盛,古代中國科技都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當中。

明清時期,受海禁及閉關鎖國等對外政策的影響,是古代中國科技的衰落時期,西方科學技術傳進我國。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1)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服務於生產和鞏固統治的需要。

(2)中國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具有較強的經驗性。

(3)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有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遍的生產力。

總之,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造成了重大影響,為世界科學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

7樓:我是胡澤濤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特點:

1.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2.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3.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特點:

(一)發展的延續性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具體:(一)發展的延續性

在中國這塊疆土上產生的古代科學技術,幾千年來一直在延續地發展著.總的程序未曾中斷,受到外來的影響不多,在這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古代科技文明不甚相同。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和古希臘,在奴隸社會都創造過輝煌的科技成就,但都在外族入侵或不明的原因下中斷,未能在後來的封建社會中延續。

古代阿拉伯則完全是在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端於本國的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後,雖時緩時速,但一直在繼續發展,直至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傳入後才逐漸衰落。其延續發展的時間跨度之大,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產生於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約春秋戰國時期奠定基礎,至秦漢時期形成體系,此後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而進步,在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宋代出現了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到明清以後,又隨著封建社會的衰敗,科學技術的許多學科和門類日漸停滯。尤其是在歐洲崛起的近代科學技術面前,逐漸相形見組。

可見,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主體部分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它的形成、發展以至衰落,是同封建社會的總程序休慼相關的。在這方面,恰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幾乎沒有任何科學技術上的建樹的落後狀況形成鮮明對照。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古希臘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天文學,理論性較強,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些正是古代中國科學所欠缺的。中國古代科學基本上都是實用性的。如農學,大體上都是各種農業生產具體經驗的記載,很少有理論的概括和總結。

天文學基本上就是為制訂曆法服務的,雖然天象觀測上有許多成果,卻極少**理論問題,更未深入研究宇宙結構模型。數學始終是以計算見長,注重解釋實際問題,理論性的研究相當薄弱。醫學是個例外,中醫有較深厚的基礎理論。

西方近代科技傳入後,傳統科學各學科逐步為其所取代,唯有醫學依然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繼續為人類造福,這與它的理論性強不無關係。

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

8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的產生最根本的源泉是實踐。人類在適應改造自然地過程中,對自然有了感性認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後在掌握的資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實現了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科學的產生也符合認識的這一普遍原則。

當然,由於各民族所在的地理條件不同,各個國家所有的生產方式的差異,科學也就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像中國的科技主要服務於農業,所以天文曆法相當發達,而西方的海洋文明,以航海技術見長。再比如,中國最先進的科技服務於上層統治階級,流傳範圍有限,往往隨著王朝的覆滅而失傳,所以中國的高超的科技有好多讓現代人都望塵莫及。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薄如蟬翼,據說用現代最先進技術仿製,都比原物重好多。世人一直認為中國**沒有七音節,曾侯乙鐘的發現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文物表明,至遲在戰國時代,中國已有了七音節,可惜的是未能流傳下來。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西方則不然,他們屬於商業社會,產品面向全社會,技術普及度高,許多發明創造都能代代相傳。

9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中葉以前一直領先於世界。以實用性為主,重視實踐中的經驗所得,在天文、曆法、農業、水利、航海、等方面成就尤為突出。比如我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農經濟為主的封建體制所致,統治者的推動起很大作用,因為這些技術的發明有助於農耕經濟,進而有助於自己的統治。但是到了近代很明顯這一現象嚴重桎梏了中國科技的創新力,雖然出現了一些繼往開來的總結性鉅作。但是已經被西方遠遠拋在了後面。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官營企業的科技領先世界水平啊

中國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徵?

11樓:何處惹丨塵埃

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

1、科技內容上主要集中於與農業有關的農學、天文曆法以及醫學等方面,應用性強,但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對傳統典籍的整理,如經驗總結,缺乏實驗;重視總結實踐經驗,輕視理論概括和抽象。

2、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轉化為生產力併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意識。

3、注重社會人文問題的探求,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視完善人和自然的關係。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科技在唐宋達到巔峰的原因:

1、「重文輕武」 的文教政策,培育了科技文化的環境

宋代是一個文化昌盛和科技發展的時期。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宋朝的文化政策知識分子政策。始終堅持文治,嚴防交兵悍將操政事件的發生。

重視文化創造,幫助了科技的發展。學校教育,科舉考試受到普遍重視。大力振興圖書事業,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縮短書籍成書的時間。是出版業十分發達。

2、人才的培養,引領了科技的飛躍

宋代的「重功利」 、「求實用」 、的「達用之學」的影響下,宋代的科技教育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宋代沿用唐代分科教育制,把一些學科置於業務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實行邊學習邊實踐的教育方式。培養出很多知名學者,如製作「新渾儀」的司天監學生張思訓等。

宋代重視嘉獎科技方面的發明者、管理者和專業人才,激發了他們的創造熱情有力地促進了科技進步。宋代教育家思想比較活躍,教育家們有關倡導科技教育的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胡瑗以「體、用、文、」教授學生,創經義與治事兩齋。

他的治事包括治兵、治民、水利、算術等科。還有「一藝一能」的「事功」教育。葉適則主張「道則兼藝」。這些思想對宋代的教育制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宋代比以前各朝重視科技教育。

3、民族間科技文化的交流豐富了大宋的科技寶庫

宋代在各民族和域外文化交流方面卓有成效,從而更加豐富了宋代的科技寶庫。中外交流是多方面的,數學、天文曆法等方面,航海技術的發展,海外**擴大,國際間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宋代科技的發展。

外國人長居中國,對國內外科技交流提供了重要作用。少數民族在技術上的許多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各民族長期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促進了科技交流。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一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二 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比如都江堰主體工程規劃科學,佈局合理,綜合發揮了分水 導水 壅水 引水和洩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 完整的 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既能保證內江灌區...

中國古代關於科學技術的著作有哪些

中國古代關於科學技術的著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1 先秦時期 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 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 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

為什麼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沒有對應的學科

體制問題,從唐代到清代,這之間經歷了多次中原民族和少數民族的統治輪換,社會不穩定使得技術流失嚴重,發展速度慢,最基本的經濟基礎各民族觀點的不同,側重的不同也使得科學技術發展緩慢,鴉片戰爭級以後的戰爭導致中國的經濟水準大幅度回落,依靠外援等手段發展起來的經濟在解放戰爭中又遭到嚴重破壞,文革,對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