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關於科學技術的著作有哪些

2021-03-07 02:29:40 字數 5587 閱讀 2342

1樓:

中國古代關於科學技術的著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範圍有限的空間裡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範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

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④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

2.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兩漢時期:《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分九章介紹了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南北朝時期:①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②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是在3.

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它的專著《綴術》對數學發展有傑出的貢獻。

3.中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槓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

關於光影關係、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4.中國古代的醫藥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

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4)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藥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藥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要點。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藥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本草綱目》對藥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階到高階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5.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成就

(1)南北朝時期:①西晉時期,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繪製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原則。

②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通過為古書《水經》作注,以《水經》為綱,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2)明清時期: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還記錄了一些地理髮現,糾正了前代地理學著作中的一些錯誤。

6.中國古代建築學成就

(1)先秦時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門供居民出入,城內有整齊寬廣的街道。

(2)隋唐時期:隋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成熟時期,取得了輝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在此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

長安城政體設計合理,建築規模巨集大,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②宇文愷採用圖紙和模型結合的設計方法,是我國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③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宋元時期:①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②遼代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

③金代的盧溝橋聞名中外。④元大都建築巨集偉,城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4)明清時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約八十萬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譽為「蒯魯班」。北京城有三重,宮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

宮城又稱紫禁城。北京城的主體建築都佈置在中軸線上,**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鐘樓、鼓樓位於城北。宮城的黃色琉璃瓦和紅牆相配,充分體現出封建皇帝的威嚴。

7.農業、手工業技術專著和科技論著

(1)農學專著:①北朝時期,賈思勰《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②明朝時期,徐光啟《農政全書》。

綜合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全書60卷,分12門,其中「救荒」一門佔全書三分之一,表明作者關心民間疾苦,也說明當時災荒的嚴重和政局的衰敗。

(2)手工業專著:戰國時期,出現了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範和製造工藝,不但在我國工程記述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3)科技論著: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總結了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4)生產技術綜合著作: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書中還收錄了一些國外傳來的記述,這表明海外技術的不斷傳入已稱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

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詳細內容參見

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藥,唐末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曆》,創立了計算日月執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曆》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式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現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農政全書》:明末徐光啟著,論述了農學理論,並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農學著作。

《天工開物》: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後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百科全書」。

《河防一覽》:明朝潘繼馴所著,總結了我國古代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

3樓:外星阿婆

還有,祖沖之的《隋書·經籍志》錄有《長水校尉祖沖之集》五十一卷,但現已遺佚。

散見於各種史籍記載的還有以下著作:

《安邊論》,佚。

《述異記》十卷,佚。

《易老莊義釋》,佚。

《論語孝經注》,佚。

《綴術》六卷,佚。

《九章算術義注》九卷,佚。

《重差注》一卷,佚。

《大明曆》

《上大明曆表》

《駁議》

《開立圓術》

中國古代的著名科技名著有哪些?

4樓:金六福

1、《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樑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2、《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3、《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2023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4、《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2023年)至萬曆六年(2023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

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

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

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藥手冊。

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

5、《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在李時珍出版《本草綱目》之前,該書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權威的醫書。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點,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科學作為客觀存在的事物,在我國很早就有,不過並沒有用科學這個名詞內,較早用的是 格致 一容詞。最初出於 禮記.大學 中的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至 明末天啟六年,出版了 空際格致 一書,內容是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到了清代,格致 成為對聲 光 化 電等自然科學部門的統稱。魯迅在 吶喊 自序裡說 在...

求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有哪些?

1 詩經 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 南陔 白華 華黍 由庚 崇丘 由儀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2 左傳 左傳 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 春秋 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 公羊傳 穀梁傳 合稱 春秋三傳 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鉅著。該書共三十...

為什麼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沒有對應的學科

體制問題,從唐代到清代,這之間經歷了多次中原民族和少數民族的統治輪換,社會不穩定使得技術流失嚴重,發展速度慢,最基本的經濟基礎各民族觀點的不同,側重的不同也使得科學技術發展緩慢,鴉片戰爭級以後的戰爭導致中國的經濟水準大幅度回落,依靠外援等手段發展起來的經濟在解放戰爭中又遭到嚴重破壞,文革,對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