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按照什麼劃分,認知發現學習論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論的異同

2021-04-21 05:11:07 字數 4317 閱讀 8237

1樓:呂屹

發現學習更多的是自主學習,認為需要學想學,接受學習一般是指接受學校教育等,接受學習也有發現學習也因該又發現學習的成分,做好興趣,這樣才有可持續性,學明白弄懂,以能夠會用能用,與實際相結合。

怎樣看待「接受學習是一種機械學習,發現學習是一種意義學習」?

2樓:

這是一個初級教育上的觀念性問題!(其實也是中高等教育的問題!)人是動物家庭的一員!不要太強調你的高階性!你的思維邏輯性!最重要的是你的動物本性!

你的本性就是:凡被動接受的一切都轉變成了經驗!凡主動探索的一切都轉化成了思想!這就是最本質的區別!

「接受學習是一種機械學習,發現學習是一種意義學習」?是的!前者培養的是邏輯性很強的程式!而後者產生的卻是衝出這些邏輯性程式的探索者!

我該做什麼?我想做什麼?這是天壤之別的兩個概念!

3樓:深藍色的海面上

先有興趣,通過不同的方式感受,激發學習的願望,探索週遭事物的奧妙,取得發現的樂趣,就會擺離線械學習的陰影,快樂而有效地學習。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說的不對呀~

首先得搞清楚概念:

四個概念分屬不同的分類體系:

根據學習的方式(即學習的材料是who教你的):接受學習(別人教你的),發現學習(自己探索發現的);

根據學習材料與自身認知結構的關係(即新的知識能否與你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絡relation或者融合):機械學習(新的知識不能和你頭腦中的知識建立起聯絡),有意義的學習(新舊知識能建立起聯絡,專業的說法就是同化);

兩種分類可以相互交叉:(可以劃樹形圖幫助理解,樹形圖開端為who,即接受學習和發現發學習兩個出發點)

a.接受學習(別人教你知識)

——(新舊知識能建立起聯絡,即有意義學習)——>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新舊知識不能建立聯絡,即機械學習)——>機械的接受學習

b.發現學習(主動探索自學而來)

——(新舊知識能建立聯絡,即有意義學習)——>有意義的發現學習

——(新舊知識不能建立聯絡,即機械學習)——>機械的發現學習

總結:a.接受學習不一定是機械學習,也可以是有意義的學習。至於什麼時候是機械學習,什麼時候是有意義學習,關鍵是看學習者自己能不能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

b.發現學習同理。發現學習不一定是有意義學習,也可以是機械學習。至於什麼時候是機械學習,什麼時候是有意義學習,關鍵也是看學習者自己能不能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絡。

一言蔽之,有沒有意義,關鍵是看新舊知識之間是否能建立聯絡。

因此,上面的那句話過於絕對,是不對的。具體內容可以找山香教師招聘的教育綜合的書來看看。

認知發現學習論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論的異同

若按學習方式分:數學學習通常可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請舉例說明他們的區別。

5樓:楚牛香

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

x²+4x+2=0

一般學生可能學了之前的簡單解一元二次方程,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想,但是沒學配方之前,他們會發現這道題沒法因式分解,於是不會解。老師教了他們,教了一種新的方法,配方法,然後大家都會解這類題了,這就是接受學習

非常聰明的學生,瞭解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想,發現沒法因式分解,但是發現可以把2拆一下,把方程化成,x²+4x+4-2=0,(x+2)²=2,解得x=-2±√2,他們在老師沒教之前,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解方程的方法,雖然不知道名字,但是他們以後碰到這類題,肯定都知道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這就是發現學習

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有什麼區別?

6樓:手機使用者

區別在於:

一是側重點不同:接受學習強調現成知識的掌握;發現學習則強調**過程。

二是呈現學習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授受學習中,教師把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在發現學習中,教師只呈現一些提示性的線索。

三是學習的心理過程不同:在接受學習中,學生只需直接把現在的知識加以內化,納入到認知結構中,在發現學習中,學生必須首先通過自己的**活動歸納結論,再把結論歸納 到認知結構之中。

四是教師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學習中,教師起主導、控制的作用,在發現學習中,教師只起指導作用,而不控制具體的學習過程。

關於學習的方式(接受學習,發現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參考一下這個吧

接受學習和**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一、首先要正確理解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定義

接受式學習主要指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給的知識,學生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方式,這樣一種學習方式被稱為接受式學習。該學習方式主要特點是以教師知識傳授為主,學生的被動性接受。接受式學習由於傳授知識的資訊數量多,速度快,所用時間少,所以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教師的鐘愛。

**式學習,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地以學生自己學習和社會生活中問題作為研究課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獲得知識,運用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方式稱為**式學習方式。該學習方式主要特點是學習空間的開放性、學習的自主性、知識的生成性、教學的過程性和體驗性。這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提倡的。

二、引導學生進行**式學習,讓**更具有實效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可見,作為基礎教育之一的小學數學,倡導學生進行**式學習,己成為當前課堂改革的重點。現在老師都意識到「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比「結果」更重要,數學中的公式、概念等再不會簡單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把知識內化,這種**性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感悟為主,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有很大促進作用。做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性學習,如何**,才更具有實效性?

我認為一: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進位加法時,我根據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創設了一個情境:洪宅垵社群為了綠化環境,使社群居民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開展了植樹活動。

這是已經種的兩排樹(出示掛圖),請同學們分別數一數每排樹有幾棵,並提出數學問題,和小組成員互相交流。這個情境設定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興致勃勃地投入了**活動。二:

要留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等知識時,我就是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材料分組進行動手操作,根據自學提綱去發現,討論探索。學生自己在探索新知奧祕的同時,有利於對新知識地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特別是在長方體、正方體認識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合作**:第一步讓學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長方體的面、稜、頂點,具體感知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第二步同桌之間說一說、議一議長方體有幾個面?

每個面都是什麼圖形?有幾條稜?幾個頂點?

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面面、稜稜之間的關係,重點放在研究長方體面、稜的特徵上。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表,學生探索完後,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利用投影展示各組的**結果,並作簡明講解。

這樣既達了交流的目的,又是學生主體意識的充分體現,使學生的**活動有強烈的成就感,這樣就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正確看待接受學習和**學習的利弊,合理應用接受式學習

接受式學習和**式學習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新課改中提倡**性學習,但並不是說摒棄接受性學習方式,它們各有利弊。接受性學習方式有利於教師把知識系統的傳授給學生,節約時間,但它卻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過程,抹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忽視了學生自我建構的體驗等,而**式學習卻能彌補它的不足,有利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創新精神,但它也有不足,例如:費時間,有時候完不成教學任務,不太容易操作、控制課堂。

因此,要根據學生情況,課程設定來選擇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本著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為目的,正確處理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之間的關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不應該擯棄知識的傳授,不放棄學生的接受性學習,特別是某些不需要**的知識的學習,我們教師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只是注重形式上的「研究性」,而忽視了知識本質的教學。例如,在教學認識鐘錶的整時和半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一些時間,如早晨幾時起床、幾時到校、幾時放學等,然後出示鐘面,請學生自己來介紹他們對鐘面的認識,可是學生卻沉默了好一會兒,沒人說得出來,這時我便改變了教學方式,直接告訴學生鐘面數字、長短針的作用和表示意義,並教他們識別整時和半時,牢記整時和半時長短針的規律,如整時分針總是指向十二,半時分針總是指向六,接著我撥動學具鐘錶,讓學生說一說,認一認。

在我的直接傳授下,學生輕鬆地學會了識別整時和半時,由此可見,接受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各自的優缺點,兩者之間的關係及教學意義

接受學習是被動的,但是所學的知識是正確的 發現學習是主動的,可是有可能血都不對的知識,走很多彎路 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的優缺點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關係及其教學意義有哪些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區別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側重點不同 接受學習強調現成知識的掌握 發現學習則強調 過程。第二,是呈現學習材料...

發現學習的基本過程,學習的基本環節包括那些

1.創設問題情境,提出bai學du生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zhi在此情境中產生dao矛盾,從而提出回 要求解決的或必須解決的問題答。2.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對提出的問題提出解答的各種假設 推測。尋找聯絡 已知與未知。3.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 審查 補充修改自己的假設,不同意見可爭論 討論...

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的含義是什麼 具有哪些特徵

前面的抄答案已經足夠好了。只是 想襲補充一點,建議您重讀 教育過程 一書。因為,只是由於國內出版的原因,人們誤以為布魯納的這部書是著作。而事實上,它只可以看做是對伍茲霍爾會議各家觀點的一種綜合,是編著。至於講明這一問題的意義,恰恰就在於更清晰地看到,布魯納其實是通過認知表徵的基礎心理學 認知結構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