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各自的優缺點,兩者之間的關係及教學意義

2021-03-27 20:59:14 字數 5205 閱讀 1418

1樓:颯露湫茈

接受學習是被動的,但是所學的知識是正確的;

發現學習是主動的,可是有可能血都不對的知識,走很多彎路

2樓:紅林

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的優缺點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關係及其教學意義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區別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是側重點不同:接受學習強調現成知識的掌握;發現學習則強調**過程。

第二,是呈現學習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學習中,教師把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在發現學習中,教師只呈現一些提示性的線索,而不直接呈現學習內容。 第三,是學習的心理過程不同:

在接受學習中,學生只需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加以內化,納入到認知結構中;在發現學習中,學生必須首先通過自己的**活動,從事實中歸納出結論,然後再把結論納入到認知結構之中。

第四是教師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學習中,教師起主導、控制的作用;在發現學習中,教師只起指導作用,而不控制具體的學習過程。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關係在教學中的意義,主要有這樣四點: 第一,從總體說,學校教學應以接受學習為主,發現學習為輔。這是因為,人是一種文化的動物,每一個個體都應該在未成年時吸收、繼承人類經過漫長時間積累起來的文化中的精髓,接受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基本知識,這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途徑。

只有這樣個體才能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社會化水平、發展水平。因此,讓學生童吸收人類的文化,大量地掌握人類通過漫長的實踐積累起來的知識,是學校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掌握現成知識的最有效的辦法乃是接受學習,而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他們重新發現,即重複知識的發現、產生過程。

當然,發現學習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它在培養學生的**精神,使學生掌握科學發現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而這些都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目標;而且在有些情況下,發現學習還是學生賴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識的必經途徑。 第二,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在學校教學中的地位,應隨教育層次的變化相應地有所變化。可以這樣說,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就是從接受走向發現的過程。

第三,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在學校教學中的地位,應隨不同的教學科目以及學習階段而相應地有所變化。相對而言,在數理學科中應比其他學科中更多地使用發現學習。就一門學科的不同學習階段而言,在初學一門學科特別是難度較大的學科時,一般總是先採用接受學習,尤其是對那些核心性的概念和原理的學習。

第四,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絕對好,也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絕對差,只能說這種學習方式適合這一種場合,而不適合那一種場合。

關於學習的方式(接受學習,發現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參考一下這個吧

接受學習和**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一、首先要正確理解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定義

接受式學習主要指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給的知識,學生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方式,這樣一種學習方式被稱為接受式學習。該學習方式主要特點是以教師知識傳授為主,學生的被動性接受。接受式學習由於傳授知識的資訊數量多,速度快,所用時間少,所以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教師的鐘愛。

**式學習,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地以學生自己學習和社會生活中問題作為研究課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獲得知識,運用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方式稱為**式學習方式。該學習方式主要特點是學習空間的開放性、學習的自主性、知識的生成性、教學的過程性和體驗性。這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提倡的。

二、引導學生進行**式學習,讓**更具有實效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可見,作為基礎教育之一的小學數學,倡導學生進行**式學習,己成為當前課堂改革的重點。現在老師都意識到「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比「結果」更重要,數學中的公式、概念等再不會簡單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把知識內化,這種**性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感悟為主,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有很大促進作用。做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性學習,如何**,才更具有實效性?

我認為一: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進位加法時,我根據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創設了一個情境:洪宅垵社群為了綠化環境,使社群居民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開展了植樹活動。

這是已經種的兩排樹(出示掛圖),請同學們分別數一數每排樹有幾棵,並提出數學問題,和小組成員互相交流。這個情境設定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興致勃勃地投入了**活動。二:

要留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等知識時,我就是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材料分組進行動手操作,根據自學提綱去發現,討論探索。學生自己在探索新知奧祕的同時,有利於對新知識地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特別是在長方體、正方體認識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合作**:第一步讓學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長方體的面、稜、頂點,具體感知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第二步同桌之間說一說、議一議長方體有幾個面?

每個面都是什麼圖形?有幾條稜?幾個頂點?

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面面、稜稜之間的關係,重點放在研究長方體面、稜的特徵上。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表,學生探索完後,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利用投影展示各組的**結果,並作簡明講解。

這樣既達了交流的目的,又是學生主體意識的充分體現,使學生的**活動有強烈的成就感,這樣就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正確看待接受學習和**學習的利弊,合理應用接受式學習

接受式學習和**式學習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新課改中提倡**性學習,但並不是說摒棄接受性學習方式,它們各有利弊。接受性學習方式有利於教師把知識系統的傳授給學生,節約時間,但它卻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過程,抹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忽視了學生自我建構的體驗等,而**式學習卻能彌補它的不足,有利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創新精神,但它也有不足,例如:費時間,有時候完不成教學任務,不太容易操作、控制課堂。

因此,要根據學生情況,課程設定來選擇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本著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為目的,正確處理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之間的關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不應該擯棄知識的傳授,不放棄學生的接受性學習,特別是某些不需要**的知識的學習,我們教師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只是注重形式上的「研究性」,而忽視了知識本質的教學。例如,在教學認識鐘錶的整時和半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一些時間,如早晨幾時起床、幾時到校、幾時放學等,然後出示鐘面,請學生自己來介紹他們對鐘面的認識,可是學生卻沉默了好一會兒,沒人說得出來,這時我便改變了教學方式,直接告訴學生鐘面數字、長短針的作用和表示意義,並教他們識別整時和半時,牢記整時和半時長短針的規律,如整時分針總是指向十二,半時分針總是指向六,接著我撥動學具鐘錶,讓學生說一說,認一認。

在我的直接傳授下,學生輕鬆地學會了識別整時和半時,由此可見,接受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簡述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的關係及其教學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接受學習是被動的,但是所學的知識是正確的; 發現學習是主動的,可是有可能血都不對的知識,走很多彎路

如何正確理解幼兒的「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

6樓:匿名使用者

接受式學習主要指以

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給的知識,學生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方式,這樣一種學習方式被稱為接受式學習。該學習方式主要特點是以教師知識傳授為主,學生的被動性接受。接受式學習由於傳授知識的資訊數量多,速度快,所用時間少,所以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教師的鐘愛。

**式學習,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地以學生自己學習和社會生活中問題作為研究課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獲得知識,運用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方式稱為**式學習方式。該學習方式主要特點是學習空間的開放性、學習的自主性、知識的生成性、教學的過程性和體驗性。這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提倡的。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有什麼不同,怎樣合理地利用這兩種學習方式

7樓:匿名使用者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指有目的性的,通過老師等人的指導而學習,發現學習就是憑藉你自己的能力自學。二者應該相互結合,當學不懂,又不明白的時要通過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而發現學習更能鍛鍊自己的自學能力以及培養學習興趣。

分析學生在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中的角色

8樓:星馬教育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區別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是側重點不同:接受學習強調現成知識的掌握;發現學習則強調**過程。

第二,是呈現學習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學習中,教師把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在發現學習中,教師只呈現一些提示性的線索,而不直接呈現學習內容。 第三,是學習的心理過程不同:

在接受學習中,學生只需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加以內化,納入到認知結構中;在發現學習中,學生必須首先通過自己的**活動,從事實中歸納出結論,然後再把結論納入到認知結構之中。

第四是教師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學習中,教師起主導、控制的作用;在發現學習中,教師只起指導作用,而不控制具體的學習過程。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關係在教學中的意義,主要有這樣四點: 第一,從總體說,學校教學應以接受學習為主,發現學習為輔。這是因為,人是一種文化的動物,每一個個體都應該在未成年時吸收、繼承人類經過漫長時間積累起來的文化中的精髓,接受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基本知識,這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途徑。

只有這樣個體才能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社會化水平、發展水平。因此,讓學生童吸收人類的文化,大量地掌握人類通過漫長的實踐積累起來的知識,是學校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掌握現成知識的最有效的辦法乃是接受學習,而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他們重新發現,即重複知識的發現、產生過程。

當然,發現學習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它在培養學生的**精神,使學生掌握科學發現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而這些都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目標;而且在有些情況下,發現學習還是學生賴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識的必經途徑。 第二,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在學校教學中的地位,應隨教育層次的變化相應地有所變化。可以這樣說,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就是從接受走向發現的過程。

第三,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在學校教學中的地位,應隨不同的教學科目以及學習階段而相應地有所變化。相對而言,在數理學科中應比其他學科中更多地使用發現學習。就一門學科的不同學習階段而言,在初學一門學科特別是難度較大的學科時,一般總是先採用接受學習,尤其是對那些核心性的概念和原理的學習。

第四,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絕對好,也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絕對差,只能說這種學習方式適合這一種場合,而不適合那一種場合。

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按照什麼劃分,認知發現學習論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論的異同

發現學習更多的是自主學習,認為需要學想學,接受學習一般是指接受學校教育等,接受學習也有發現學習也因該又發現學習的成分,做好興趣,這樣才有可持續性,學明白弄懂,以能夠會用能用,與實際相結合。怎樣看待 接受學習是一種機械學習,發現學習是一種意義學習 這是一個初級教育上的觀念性問題 其實也是中高等教育的問...

發現學習的基本過程,學習的基本環節包括那些

1.創設問題情境,提出bai學du生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zhi在此情境中產生dao矛盾,從而提出回 要求解決的或必須解決的問題答。2.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對提出的問題提出解答的各種假設 推測。尋找聯絡 已知與未知。3.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 審查 補充修改自己的假設,不同意見可爭論 討論...

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的含義是什麼 具有哪些特徵

前面的抄答案已經足夠好了。只是 想襲補充一點,建議您重讀 教育過程 一書。因為,只是由於國內出版的原因,人們誤以為布魯納的這部書是著作。而事實上,它只可以看做是對伍茲霍爾會議各家觀點的一種綜合,是編著。至於講明這一問題的意義,恰恰就在於更清晰地看到,布魯納其實是通過認知表徵的基礎心理學 認知結構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