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死後不也是放在棺材裡埋葬嗎 為什麼考古學家開啟死人是直

2021-04-14 05:15:42 字數 5355 閱讀 6900

1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棺槨,棺和槨是不一樣的

2樓:孟斐斯德

石棺也是棺材啊,好像和死後躺在棺材裡埋葬不矛盾吧

民俗學與考古有關嗎

3樓:慷慨悲歌之士

從學理和具體研究上看是有關係的。可以參考:

周星:《考古學與民俗學》,原載《江漢考古》2023年第4期,收入周星著《史前史與考古學》,陝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

劉昭瑞:《考古發現與民俗學研究二三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

許順湛:《民俗學在考古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許順湛考古論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23年8月。

趙冬菊:《考古學與民族學、民俗學的互滲——以長江三峽地區文化遺產為例》,《南方文物》2023年第3期。

考古發現能為研究古代民俗提供實物資料;而民俗學之於考古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民族考古學」中,套用陳星燦在《考古隨筆》(二)中的原話:「考古材料是不會自己說話的,對考古材料的解釋完全是由我們當代學者完成的。因此,如何在古代和當代之間鋪設一架可靠的橋樑,使我們通過材料的連線把對古代歷史的復原和解釋建立在可信的基礎上,就成為考古學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我個人認為,許多當代的經驗和材料,均可以成為我們重建和解釋歷史的依據。」他說的當代的經驗和材料,實際上也可以看成是民俗學材料。

4樓:泜水布衣

很多民俗都是通過考古來發現和獲得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關係非常密切,通過考古發現,根據考古遺存可表現當時背景下人民的民俗文化和社會現狀。

6樓:雷神青青

有關 ,因為古代一些文物的價值含義就是體現在民俗上

民族學、民俗學與考古學的關係

7樓:匿名使用者

考古學和民族學、民俗學即便有這麼多的不同或差異,但他們也有很多相同、相似、相接近、相借鑑的地方。如,在研究方法上,考古學中的型別學也可以應用於民族學、民俗學中,將民族學、民俗學中的材料按型別學的方法進行分類和比較。而考古學中的地層學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反映一種文化的時間先後的,其每個層位的遺蹟、遺物內涵,與地面留存的民族民俗文物或民族民俗文化事項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對應或延續關係的,像前面列舉的圜底器即是。

因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民族風格、不同的風俗習尚、不同的精神風貌。那麼,考古中的每一個地層內涵往往就體現出這個層位所反映年代的一些習俗和風尚,它可以與「處於相同發展階段的現存民族的社會生活、家庭關係、婚姻制度、宗教信仰等中進行分析、對比」。而民族民俗文物是沉積著歷史上很久以來的、深邃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現實生活中的文化內涵的,既包涵著諸多的古代文化資訊,也包括有現存的民族、民俗文化事項,都從不同角度或不同層面將古今的歷史或文化進行著連線和補充。

所以,它們之間都相互地為對方服務。同時,考古學中的一些現象,藉助民族學、民俗學來解釋,還會使不會說話的「死」的考古資料變「活」起來,這對復原當時的文化生態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8樓:到永久

荀子的主要思想:天道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1、天道自然的思想: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

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

2、「天行有常」的思想: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祕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祕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

人不可違背這一規律,而只能嚴格地遵守它。

3、「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服務。荀況強調「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

甚至以對天的態度作為君子、小人之分的標準。強調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觀能動性,主張「治天命」、「裁萬物」、「騁能而化之」的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荀子儒學地位

荀子在儒學體系中的地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理解:

1.荀學具有學術批判精神,具備相容幷包的意識,體現了戰國百家爭鳴走向學術交融的歷史趨勢。無論從哪個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學術史、思想史價值應該給予發掘。

2.荀子對儒學經典的傳授居功甚偉。漢代儒學,不僅「禮學」出自荀學,「詩經學」乃至於「春秋學」都與荀學有關。

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論》認為「荀卿之學,出於孔氏,而尤有功於諸經」,並對荀子的「傳經」作了詳細考證,為經學史研究的學者所基本同意。當代大儒徐復觀也曾高度評價荀子在經學史上的地位。

3.荀子密切關注現實世界的變化,充滿事功精神。荀子講學於齊、仕宦於楚、議兵於趙、議政於燕、論風俗於秦,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在孔孟之下。

孔子不入秦,荀子卻對秦政、秦俗多予褒獎,而同時批評其「無儒」。這說明他在堅持儒學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還在努力爭取擴大儒家的政治空間。

俯仰於政治與學術之間,荀子所體現的務實精神,應該是漢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物件。他們都為儒學適應時代環境、進而尋求新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9樓:慧慧的網盤

主要思想: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10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荀子作品:《荀子》,主要思想是仁義、王道;「君舟民水」的關係;性惡論。

11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12樓:滿意請採納喲

1.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一文。「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

2.「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祕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祕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人不可違背這一規律,而只能嚴格地遵守它。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天道不會因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變,對人的善惡分辨完全漠然置之。

荀子對傳統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態度,認為自然的變化與社會的治亂吉凶沒有必然的聯絡。認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種宗教儀式,僅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盡「人道」而非「鬼事」。(《禮論》)

3.「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認為自然界和人類各有自己的規律和職分。天道不能干預人道,天歸天,人歸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亂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並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職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禮論》)「天有其時,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論》)

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服務。荀況強調「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對天的態度作為君子、小人之分的標準。

強調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觀能動性,主張「治天命」、「裁萬物」、「騁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確的宣稱,認識天道就是為了能夠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13樓:張敦揚小男神

一、「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將「天

」、「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一文。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二、「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祕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祕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

三、「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認為自然界和人類各有自己的規律和職分。天道不能干預人道,天歸天,人歸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亂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四、「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服務。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14樓:youth小杰

天道自然的思想: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

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

「天行有常」的思想: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祕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祕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

人不可違背這一規律,而只能嚴格地遵守它。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服務。荀況強調「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

甚至以對天的態度作為君子、小人之分的標準。強調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觀能動性,主張「治天命」、「裁萬物」、「騁能而化之」的思想。

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遊學於齊,學問博大,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約公元前264年,應秦昭王聘,西遊入秦。後曾返回趙國,與臨武君義兵於趙孝成王前。

後來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為蘭陵(今山東蒼水縣蘭陵鎮)令。晚年從事教學和著述。

荀子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學並有所發展,還能吸收一些別家之長,故在儒學中自成一派。在人性問題,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善是教化的結果。在天道觀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

荀子對禮很重視,宣揚儒家的王道思想,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古代人吸菸嗎古代人抽菸嗎?

吸菸。清代前期,商品經濟已經有了顯著的發展,在客觀上為菸草生產發展和吸菸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具體說,菸草廣泛流傳和迅速普及,還同下述情況有關。1 菸草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早期的吸菸宣傳,十分強調甚至誇大了菸草的藥用功能,這對菸草的傳播產生深刻的影響。最早提及菸草的有關醫書,多記載它可 闢瘴 祛寒 甚至...

古代人會刷牙嗎,古代人怎麼刷牙

我們的祖先早就掌握了許多護齒措施。在 禮記 中,雞初鳴,鹹漱 的記載,這證明我國人民於2000年前就知道要早晨洗臉 漱口了。刷牙是在漱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潔牙方法。有關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為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 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

古代人寫信的格式,古代人的書信格式

1 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2 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3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