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團真的到過中國嗎?聽說陝西省有羅馬人的後代

2021-03-05 09:16:56 字數 5154 閱讀 6872

1樓:百度使用者

有,不過都漢化了。這事發生在漢武帝徵大宛,有一隻羅馬軍隊因戰敗到達東方,幫助大宛對抗漢軍,後戰敗全部俘虜,押回長安,但大部分羅馬人安置在甘肅,

記得采納啊

2樓:聶宛白劇雰

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同處一歷史時期,分別屹立於當時世界的東西方,這是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偉大與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三世紀,匈奴被冒頓單于統治,國力非常強大,多次侵犯漢朝邊境。公元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匈奴軍隊佯裝後退,漢軍則迅速北進到平城白登山。卻在白漢朝威震蠻夷登被冒頓單于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

劉邦與漢軍被包圍七天七夜。最後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出重圍。由於長年戰亂,國家初定,經濟殘破,漢朝採取和親政策力求與匈奴暫時維持和平。

在這次戰役中有大約5萬羅馬軍隊出現,這次大戰羅馬本是決定和匈奴

墨菲還指出,在中亞塔什干附近的塔拉斯河兩岸,漢朝軍隊擊潰了包括一些僱傭軍的匈奴聯軍。根據中國史書記載,這些僱傭軍可能是羅馬帝國派來的援軍,因此中國人也許看到過羅馬士兵——用盾牌交搭頭上以避箭矢的龜甲形連環盾編隊

由此也引申出另一歷史之謎。據說,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領大軍東征安息,在卡萊爾(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到安息軍隊圍殲,統帥克拉蘇陣亡,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克拉蘇的長子率領第一軍團六千餘人突圍,以後卻神祕地失蹤了,成為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

經過中外學者的研究,這批古羅馬人後來在中國西北建立了一個城市——驪靬。有的學者在《漢書·陳湯傳》中發現,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的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領四萬將士西征匈奴,注意到匈奴單于手下有一支奇特的僱傭軍,其獨特的陣法、戰法帶有古羅馬軍隊的特色。這支軍隊可能就是失蹤的羅馬第一軍團。

值得注意的是,後來河西地區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做「驪靬」的縣,修建了驪靬城堡。這可以在《後漢書》中找到佐證:「漢初設驪靬縣,取國名為縣。

」驪靬是漢朝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所謂「取國名為縣」,就是用羅馬國名為縣名。失蹤的羅馬第一軍團的後裔,以後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驪靬古城位於今甘肅省永昌縣,現在只留下一些遺蹟。據考古學家研究,驪靬遺址的古城牆是「重木城」——城牆外加固重木,這種防禦方式是古羅馬所獨有的。當地的村民帶有歐洲人的體格特徵:

個子高大,眼窩深陷,頭髮呈棕色,**呈深紅色。最有意思的是,村民至今保留了古羅馬人的鬥牛遺風。

這一驪靬之謎,如果得到證實,可以再現二千年前世界上東西方兩個帝國之間的密切關係,再現過去和現在之間的對話,讓歷史的魅力顯露得淋漓盡致。不過一些學者認為,要解開這一謎團,歷史依據尚嫌不足。我們不妨寄希望於未來。

王莽對外戰爭一支軍隊逃到羅馬邊境被滅,

到了現代,很多史料都是無法考證,我們只能從史料古籍中**其相關脈絡,即便羅馬軍團到過中國,也只是在西北邊疆遊弋,並不能真正深入華夏境內。

羅馬軍團真的來過中國嗎?聽說陝西省有羅馬人的後代?

3樓:匿名使用者

新疆有一個村落,裡面的人大多具有西方人的體貌特徵,而在漢代也有記載,在西域出現過一直會擺魚鱗陣、擅長土木的古怪軍團,被漢軍打敗後安置在該地區,這極有可能是克拉蘇的軍團

羅馬軍團真的到過中國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漢書·陳湯傳》有這樣一段記載: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率領的四萬漢軍,分兵兩路,一路順大漠南緣,另一

路由北穿烏孫境至伊塞克湖,在康居與匈奴郅支單于的軍隊對峙。在漢軍營地,可以「望見單于城上立五彩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

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

這支會列布「魚鱗陣」的軍隊引起了歷史學家極大的興趣。因為「魚鱗陣」一說,在中國古籍中是絕無僅有的記載。要將軍佇列陣佈局成為魚

鱗狀,需經高度的組織訓練並有相應陣列條規來指導。這對於任何遊牧民族和其他未開化的民族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像匈奴人這樣的遊

牧部落,打起仗來多憑勇敢,一擁而上,往往無章法可循。而佈局周密的陣列只有在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中方可實現。於是,這支訓練有素、

會擺魚鱗陣的軍隊就成了一個始終未解的謎。

2023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德效蹇(h.h.dubs)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人在郅支都城見到的列於城門兩側的是用過,他們使用的是長方

形盾牌,其正面呈圓凸狀,手持盾牌上端的士兵並肩站在一起,這種景象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平視繪畫者看來,必然極似魚鱗。2023年他在《希

臘與羅馬》(greece and rome)刊物第二期上發表了長文《古代中國的一座羅馬城》,認為甘延壽、陳湯在這次戰爭中斬郅支閼氏、太子、名王

以下凡1500餘人,生擒145人,降虜千餘人,並將這些人分配給了派兵助戰的城廊諸邦15國。德效蹇斷言上述145人即布魚鱗陣的「百餘人」,

因為145名羅馬人並未投降,當他們見到郅支被殺後,立即停止了抵抗,並且很可能仍然保持其難以攻克的佇列。他們也可能自願選擇降服於中

國人。於是,他們被安置在一個特設的邊境城鎮中,該城就以漢代對羅馬國或羅馬人的稱謂「驪靬(líqián)」命名。他還從文化語言學上加

以論證。「驪靬」一名,是希臘alexandria一名的縮音,本指埃及的亞歷山大,因為中國人無法分清羅馬與亞歷山大兩個地方。《漢書·地理

志》稱:「驪靬(王)莽曰揭虜」,即王莽篡漢帝位後根據孔教「正名」之訓,將驪靬改為「揭虜」,可以斫饢

5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不是做過一次大規模dna調查嗎?完全沒有一點,說明不是,而且誰能肯定魚鱗陣就是羅馬的烏龜陣?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來過的 看過一個電影吧 是說斯巴達人起義的 最終是他們的首領斯巴達克斯戰死 剿滅他們的就是羅馬前三老之一的克拉蘇 後來他為了抗張自己的勢力 同時為了避免捲入安東尼和龐培的爭權 自己帶兵東征 結果被東方遊牧民族打敗 克拉蘇戰死 他的一個兒子因為退路被截 被迫帶著一支軍隊繼續東行

當時正是我們的東漢時期 有個著名的將領班超聽過吧 就僱傭這支軍隊抗擊匈奴 後來東漢皇帝還是比較開明的 就允許他們自己建立城市 在西北抵禦匈奴 保衛漢朝

到了三國時期 馬超的主力軍是西涼西部的部落組成的 其中主要的就是這支部隊的後裔 所以馬超行軍的風格和古羅馬的戰術風格十分相似 尤其是馬超軍特有的斯巴達式盾牌 是中原各國從來沒使用過的超大盾牌 而且馬超軍不使用弓弩 而是使用標槍 這也是古羅馬人的風格

歷史上真的有羅馬軍團來過中國嗎?聽說是羅馬三巨頭克拉蘇的敗軍?

7樓:匿名使用者

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率領的四萬漢軍,分兵兩路,一路順大漠南緣,另一路由北穿烏孫境至伊塞克湖,在康居與匈奴郅支單于的軍隊對峙。在漢軍營地,可以「望見單于城上立五彩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

」這支會列布「魚鱗陣」的軍隊引起了歷史學家極大的興趣。因為「魚鱗陣」一說,在中國古籍中是絕無僅有的記載。要將軍佇列陣佈局成為魚鱗狀,需經高度的組織訓練並有相應陣列條規來指導。

這對於任何遊牧民族和其他未開化的民族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像匈奴人這樣的遊牧部落,打起仗來多憑勇敢,一擁而上,往往無章法可循。而佈局周密的陣列只有在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中方可實現。

於是,這支訓練有素、會擺魚鱗陣的軍隊就成了一個始終未解的謎。2023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德效蹇(h.h.

dubs)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人在郅支都城見到的列於城門兩側的是用過,他們使用的是長方形盾牌,其正面呈圓凸狀,手持盾牌上端的士兵並肩站在一起,這種景象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平視繪畫者看來,必然極似魚鱗。2023年他在《希臘與羅馬》(greece and rome)刊物第二期上發表了長文《古代中國的一座羅馬城》,認為甘延壽、陳湯在這次戰爭中斬郅支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凡1500餘人,生擒145人,降虜千餘人,並將這些人分配給了派兵助戰的城廊諸邦15國。德效蹇斷言上述145人即布魚鱗陣的「百餘人」,因為145名羅馬人並未投降,當他們見到郅支被殺後,立即停止了抵抗,並且很可能仍然保持其難以攻克的佇列。

他們也可能自願選擇降服於中國人。於是,他們被安置在一個特設的邊境城鎮中,該城就以漢代對羅馬國或羅馬人的稱謂「驪靬(líqián)」命名。他還從文化語言學上加 以論證。

「驪靬」一名,是希臘alexandria一名的縮音,本指埃及的亞歷山大,因為中國人無法分清羅馬與亞歷山大兩個地方。《漢書·地理志》稱:「驪靬(王)莽曰揭虜」,即王莽篡漢帝位後根據孔教「正名」之訓,將驪靬改為「揭虜」,可以斫饢晃骯コ侵街蟹倉?

夷敵」,而為「夷人聚居繁衍」。也從另一側面證實,這的確是中國俘虜了這些羅馬軍團的兵士並將他們集中於靠近西部邊境的這座城使其戍邊。 這座中國境內的羅馬城,到公元746年土藩(**)人佔領之前一直存在著。

唐代著名學者顏師古曾考察過這座城中居民對該城名的奇特發音,認為當地人講該城中國名稱中間的兩個音合併為一個音,讀成liakh - ghiql,他們很可能是用那種方法來表達alexandria這一詞中x的發音,因為這個音在漢語中是沒有的。澳大利亞專家戴維·哈瑞斯為搞清這一支會擺「魚鱗陣」的外**隊下了大量的功夫,得出了與德效蹇教授相類似的結論,他所掌握的材料表明,公元前60年,羅馬的龐培因征戰有功而受元老院的褒獎。但當他以一個普通市民身份返回羅馬時,他發現自己在政治上處於無能為力的地位,這時凱撒和克拉蘇與他聯合互助,形成「三頭同盟」。

公元前55年,出任敘利亞總督的克拉蘇因為缺乏羅馬人所敬重的軍事上的建樹,不顧手下將領的勸阻,急不可耐地發動了對帕提亞的戰爭。公元前54年,他率4.2萬人的軍隊入侵怕提亞。

帕提亞在卡雷(garrhae)迎戰。帕提亞軍主要以陣地弓箭手組成,他們包圍了羅馬人,發箭如雨,經久不斷,帕提亞騎兵在羅馬步兵的衝鋒之前便開始撤退,並在坐騎上向後張弓放箭,致使羅馬人束手無策,他們唯有組成一方陣,立盾牌於方陣四周。這是一典型的羅馬戰術隊形,即迭鎖盾龜甲形攻城陣(testudo),而帕提亞軍卻從盾牌的上方及下方射人利箭,殺傷大量羅馬軍,克拉蘇在這場戰爭中被殺,羅馬軍2萬喪身,1萬被俘。

有近1/4的士兵逃至敘利亞。一支部隊則由克拉蘇的兒子率領,經過10多年的艱難曲折,成為北匈奴的附庸。公元前36年漢軍與匈奴一戰之後,他們消失在中國境內。

然而,2023年著名的史學家***在其英文著作《漢代中外經濟交通》一書中對德效蹇的觀點予以駁斥。他提出依照漢朝制度,設縣至少要有幾千人口,145名羅馬軍不可能設縣。德效蹇的推測根據不足,他可能是受了王先謙《漢書補註》的誤導。

中國臺北專門研究秦漢史的學者邢義田也認為以上兩說,誰是誰非很難認定。2023年,澳大利亞的戴維·哈瑞斯再度來華,尋求破謎途徑。他與蘭州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的關意權和在蘭州大學任教的前蘇聯專家弗·維·瓦謝尼金合作,在一份公元前9年的地圖的幫助下,已確定了「羅馬城」位於位於蘭州西北約300公里的永昌鎮附近。

並準確地找到了這處廢墟,至於迷案的最後破譯,我們還有待於確鑿的考古證據。

歷史上真的有羅馬軍團來過中國嗎 聽說是羅馬三巨頭克拉蘇的敗軍

據 漢書。陳湯傳 記載,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率領的四萬漢軍,分兵兩路,一路順大漠南緣,另一路由北穿烏孫境至伊塞克湖,在康居與匈奴郅支單于的軍隊對峙。在漢軍營地,可以 望見單于城上立五彩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這支會列布 魚鱗陣 的...

你們說古代歐洲的古羅馬軍團,東征來到中國,和中國的秦兵對抗

十字軍東征時確實和中 隊交過手,不過他們是戰敗好像是東漢時!現在中國還存在一個村落他們都是那時的後裔!秦兵,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消失在中國的羅馬兵團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有人說是個 1940年,牛津大學的學者德效騫撰文提出一個觀點 陳湯所面對的匈奴人中,有一部分是羅馬軍團的殘部,這個觀點在前幾年又風行一時...

超光速真的可以回到過去嗎

不希望有時光隧道,也不許要有時光隧道.愛因斯坦的都是理論而已.速度增加而使質量增大而影響加速度.但是並沒有什麼有利的證據.實驗無法做到到達光速,也許是因為無法勘測到不明的阻力而造成的.超光速應該是可能的,但是時光倒流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表明這一點.連數學計算也不可能做到.至於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