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羅馬軍團來過中國嗎 聽說是羅馬三巨頭克拉蘇的敗軍

2021-03-20 13:50:08 字數 4823 閱讀 5390

1樓:匿名使用者

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率領的四萬漢軍,分兵兩路,一路順大漠南緣,另一路由北穿烏孫境至伊塞克湖,在康居與匈奴郅支單于的軍隊對峙。在漢軍營地,可以「望見單于城上立五彩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

」這支會列布「魚鱗陣」的軍隊引起了歷史學家極大的興趣。因為「魚鱗陣」一說,在中國古籍中是絕無僅有的記載。要將軍佇列陣佈局成為魚鱗狀,需經高度的組織訓練並有相應陣列條規來指導。

這對於任何遊牧民族和其他未開化的民族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像匈奴人這樣的遊牧部落,打起仗來多憑勇敢,一擁而上,往往無章法可循。而佈局周密的陣列只有在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中方可實現。

於是,這支訓練有素、會擺魚鱗陣的軍隊就成了一個始終未解的謎。2023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德效蹇(h.h.

dubs)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人在郅支都城見到的列於城門兩側的是用過,他們使用的是長方形盾牌,其正面呈圓凸狀,手持盾牌上端的士兵並肩站在一起,這種景象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平視繪畫者看來,必然極似魚鱗。2023年他在《希臘與羅馬》(greece and rome)刊物第二期上發表了長文《古代中國的一座羅馬城》,認為甘延壽、陳湯在這次戰爭中斬郅支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凡1500餘人,生擒145人,降虜千餘人,並將這些人分配給了派兵助戰的城廊諸邦15國。德效蹇斷言上述145人即布魚鱗陣的「百餘人」,因為145名羅馬人並未投降,當他們見到郅支被殺後,立即停止了抵抗,並且很可能仍然保持其難以攻克的佇列。

他們也可能自願選擇降服於中國人。於是,他們被安置在一個特設的邊境城鎮中,該城就以漢代對羅馬國或羅馬人的稱謂「驪靬(líqián)」命名。他還從文化語言學上加 以論證。

「驪靬」一名,是希臘alexandria一名的縮音,本指埃及的亞歷山大,因為中國人無法分清羅馬與亞歷山大兩個地方。《漢書·地理志》稱:「驪靬(王)莽曰揭虜」,即王莽篡漢帝位後根據孔教「正名」之訓,將驪靬改為「揭虜」,可以斫饢晃骯コ侵街蟹倉?

夷敵」,而為「夷人聚居繁衍」。也從另一側面證實,這的確是中國俘虜了這些羅馬軍團的兵士並將他們集中於靠近西部邊境的這座城使其戍邊。 這座中國境內的羅馬城,到公元746年土藩(**)人佔領之前一直存在著。

唐代著名學者顏師古曾考察過這座城中居民對該城名的奇特發音,認為當地人講該城中國名稱中間的兩個音合併為一個音,讀成liakh - ghiql,他們很可能是用那種方法來表達alexandria這一詞中x的發音,因為這個音在漢語中是沒有的。澳大利亞專家戴維·哈瑞斯為搞清這一支會擺「魚鱗陣」的外**隊下了大量的功夫,得出了與德效蹇教授相類似的結論,他所掌握的材料表明,公元前60年,羅馬的龐培因征戰有功而受元老院的褒獎。但當他以一個普通市民身份返回羅馬時,他發現自己在政治上處於無能為力的地位,這時凱撒和克拉蘇與他聯合互助,形成「三頭同盟」。

公元前55年,出任敘利亞總督的克拉蘇因為缺乏羅馬人所敬重的軍事上的建樹,不顧手下將領的勸阻,急不可耐地發動了對帕提亞的戰爭。公元前54年,他率4.2萬人的軍隊入侵怕提亞。

帕提亞在卡雷(garrhae)迎戰。帕提亞軍主要以陣地弓箭手組成,他們包圍了羅馬人,發箭如雨,經久不斷,帕提亞騎兵在羅馬步兵的衝鋒之前便開始撤退,並在坐騎上向後張弓放箭,致使羅馬人束手無策,他們唯有組成一方陣,立盾牌於方陣四周。這是一典型的羅馬戰術隊形,即迭鎖盾龜甲形攻城陣(testudo),而帕提亞軍卻從盾牌的上方及下方射人利箭,殺傷大量羅馬軍,克拉蘇在這場戰爭中被殺,羅馬軍2萬喪身,1萬被俘。

有近1/4的士兵逃至敘利亞。一支部隊則由克拉蘇的兒子率領,經過10多年的艱難曲折,成為北匈奴的附庸。公元前36年漢軍與匈奴一戰之後,他們消失在中國境內。

然而,2023年著名的史學家***在其英文著作《漢代中外經濟交通》一書中對德效蹇的觀點予以駁斥。他提出依照漢朝制度,設縣至少要有幾千人口,145名羅馬軍不可能設縣。德效蹇的推測根據不足,他可能是受了王先謙《漢書補註》的誤導。

中國臺北專門研究秦漢史的學者邢義田也認為以上兩說,誰是誰非很難認定。2023年,澳大利亞的戴維·哈瑞斯再度來華,尋求破謎途徑。他與蘭州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的關意權和在蘭州大學任教的前蘇聯專家弗·維·瓦謝尼金合作,在一份公元前9年的地圖的幫助下,已確定了「羅馬城」位於位於蘭州西北約300公里的永昌鎮附近。

並準確地找到了這處廢墟,至於迷案的最後破譯,我們還有待於確鑿的考古證據。

2樓:匿名使用者

至於陝西一帶,還有羅馬人的後裔,藍眼,白**的。。。

都是當年俘虜的

羅馬軍團真的來過中國嗎?聽說陝西省有羅馬人的後代?

3樓:匿名使用者

新疆有一個村落,裡面的人大多具有西方人的體貌特徵,而在漢代也有記載,在西域出現過一直會擺魚鱗陣、擅長土木的古怪軍團,被漢軍打敗後安置在該地區,這極有可能是克拉蘇的軍團

羅馬軍團真的到過中國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戰鬥中,一支1000餘人的士兵成功突破了包圍,「當時他們已經沒有地方撤退了,只能繼續前進,雖然不知道前面會遇到什麼,但後退還是會遭遇帕提亞帝國的騎兵。」東昌縣縣誌研究員宋國榮說。  他們沿著河西走廊,走走停停,最終,這些羅馬雜牌軍來到了中國的甘肅省境內。

在那裡,他們搭建起自己的防禦工事,以及有羅馬民族特色的重木防禦體系,正式安家。  安定是安定下來了,可是乾點什麼呢?他們既不會種地,也不會遊牧。

現在也沒有人攻打他們了,整天拿著短刀長矛站在茫茫戈壁上祈禱誰來練練手也不是長久之計。成為專業僱傭兵.  背井離鄉的戰士們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他們重操舊業,以僱傭兵的形式繼續存在。

  「當時是**有仗往**去,1000多人自己組成隊伍,以自己的陣型參與周邊地區的征戰。」宋國榮說。  他們發現郅支匈奴比較愛打仗,便以低廉的**讓自己成為了匈奴的一員,沒想到運氣仍然不是很好,第一場戰鬥便遭遇了當時漢朝軍隊,中國一代軍事家陳湯率領的重騎兵部隊。

  「羅馬軍隊戰鬥方式很奇特。」宋國榮說,「他們手持一人高的巨型大盾牌,1000人組成正方形佇列,用盾牌把隊伍包裹個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然後喊著口號邁著統一步調往前走。

敵人遠的話,就把手中的長矛扔出去,也不管刺沒刺到人,先來個威懾。敵人近了,就把長矛一橫,往敵人身上刺,再近了,就把長矛和盾牌全扔掉,拔出短刀,來個肉搏。」  在歐洲,這個戰術幫助羅馬軍團獲得了大片土地,敵人看著一個個用盾牌組成的刀槍不入的大烏龜們,就先舉手投降,但在以騎兵為主的中國,這個陣容給自己幫了倒忙。

  陳湯的重騎兵速度快,看到這個緩慢移動喊著號子的大烏龜,便把它團團包圍,從四面進攻,烏龜陣的一個重大缺陷除了移動慢,更重要的是處於烏龜中間地帶的士兵看不到外面,視線不好,結果被這樣一嚇唬,裡面自己人先踐踏上了,烏龜當場散架。1000人的隊伍只剩下100多人又給漢朝當了俘虜。  敗是敗了,但這種奇特的異族陣法被記載到了《漢書·陳湯傳》中,這場戰鬥的場面才保留到了現在。

  和平時代的士兵們  被漢朝俘虜後,僅餘100多人的羅馬士兵們發現自己再也沒仗打了,整個中亞地區一片太平。他們也回不去家了。匈奴人跑到歐洲,給當時的歐洲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他們又得知了最不願看到的訊息,漢朝給了他們土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肅折來寨,收繳了他們的大盾牌,讓他們去務農。為了給他們民族自豪感,他們的縣就定名為『驪』。漢朝對羅馬的稱呼。

」宋國榮說。  這些羅馬軍團後裔最後一次參加戰鬥並被記錄在史書中的是在《三國志》上,馬超帶領著當時改名為「西涼兵」的羅馬士兵後裔,與老謀深算的曹操了戰鬥,這一次,烏龜陣獲得了成功,剛一交戰就擊敗了曹操。至此,羅馬軍團們終於在經過幾百年後,揚眉吐氣了一次。

  關於「驪」的記載至公元592年戛然而止。這一年,隋文帝鑑於驪人已徹底被漢人同化,下詔將驪縣併入番和縣,驪建縣628年之後,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來過。

西元前53年,克拉蘇所率7個羅馬軍團在卡萊戰役中慘敗給安息軍隊時,克拉蘇長子沒有戰死,反而率領第一軍團突破安息軍隊防線,但是沒有再回到羅馬,不知所終,

班固《漢書》所載「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裡,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講習用兵。」

德效騫認為文中的魚鱗陣可能是指羅馬軍隊作戰時的龜甲陣(testudo formation),猜測這些被漢朝俘虜的士兵來自羅馬。

根據dna測試甘肅那個有所謂羅馬軍團後裔的小城和羅馬人毫無關係,那些說是克拉蘇的軍團的說法也只是由史書上的蛛絲馬跡推論出來的,並沒有得到史學界的承認。

考古學家在者來寨附近發現99座西漢墓葬,具有以下特點:

幾乎所有墓主都是男性:專家們由此推斷,墓葬可能與軍隊有關;

墓主頭身比例大多為1:8,高於漢族人的1:7.5,卻和者來寨居民的頭身比例相近:專家們由此推斷,墓主不是漢族人,而是外族人;

所有墓葬全部頭朝西:和者來寨村民的喪葬習俗完全一致。

基於以上資訊,陳正義教授提出了驪靬人為羅馬人後裔的假說,而「驪靬」是希臘語「αλεξανδρία(alexandria)」的異讀,是為了俘虜安置而取的名。

不過,這些論據都被其他專家逐一反駁:

1)因為驪靬作為地名早在公元前60年前就已經出現,早於克拉蘇被擊敗的年代;

2)陳湯攻殺郅支單于是西元前36年,發生在卡萊戰役之後近20年,而且《漢書·陳湯傳》也記載陳湯已經將俘虜都分給了協助漢軍作戰的15座西域國家,沒有帶回漢朝;

3)魚鱗陣並非羅馬軍隊特有的軍陣,中國使用這種隊形作戰的時間遠遠早於羅馬。《左傳》魯桓公五年(前707年)「原繁、高梁彌以中軍奉(鄭莊)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

4)祭牛、鬥牛是農耕民族普遍風俗。春秋初年,秦文公建怒特祠,用於祭祀牛神。今天的浙江金華等地以及苗族、彝族、黎族、侗族、布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也都有鬥牛活動;

5)中國古文化埋葬多半是頭朝西,表示靈魂寄託西方的意思;

最關鍵的是,2023年科學家通過對當地人的dna鑑定後,

其實,德效騫的觀點一經提出立即遭到很多史學家的反對,沒有被主流史學界所接受。當然, 作為當時的兩大強國,羅馬和中國確實有深入的交往,英文好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sino-roman relations

歷史上真的有董鄂妃嗎,歷史上真的有董鄂妃麼?

有,孝獻皇后 1639年 1660年9月23日 董鄂氏,清世祖順治帝皇貴妃。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順治十三年 1656年 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 敏慧端良 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 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清代少見。...

歷史上真的有包青天這段事實嗎,歷史上真的有包青天這個人嗎

包青天介紹 包拯 999年 1062年7月3日 字希仁。廬州合肥 今安徽合肥肥東 人。北宋名臣。天聖五年 1027年 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 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 陝西 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

歷史上真有勢力強大的丐幫嗎,歷史上真的有丐幫嗎

現在還有丐幫嗎?截至2020年10月,現代社會也有丐幫,但是和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丐幫不太一樣,在當代,有許許多多的人開始幹起來一種古老的行當 乞丐,他們或是 個體經營 或是 公司化 成群結隊 拉幫結夥。在當代的這個 職業 已與以前的大不一樣了,他們是使用這種手段來賺錢,甚至致富發財。針對法律的漏洞...